首页 百科知识 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推广

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推广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从形式和方式上,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本质上就是借助跨媒体传播而开展的跨媒体阅读活动。所谓跨媒体阅读,即横跨平面媒体、磁光介质媒体、网络媒体甚至移动媒体等多种介质组合、交叉的阅读方式。在这个共享的过程中,图书馆的读者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媒体,可以自如地跨媒体阅读。
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推广_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研究

2.1 全媒体环境下阅读推广的认识

2.1.1全媒体阅读就是跨媒体阅读

长期以来,书籍是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亦是普遍利用的学习媒体。“书”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从远古的甲骨、金石、简牍等,直到魏晋南北朝时“纸本书”才正式普及。近两个世纪,尤其是近30年来,又呈现出多种媒体平分秋色的局面: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

正是因为媒体发展的多样化,人们阅读的媒介和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以纸质图书、报刊阅读为主,发展为现在纸质阅读与电视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等多种阅读并存。在全媒体环境中,“读物”已经不再单纯地以一种媒介形式出版,而是以两种或多种并存的形式出版。比如,现在不少报纸,有纸质版,也有网络版,还有光盘(VCD或DVD)版、数字图书版。这样,读者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媒体形式阅读。也可以根据阅读的时间、地点,以及利用方式的需要,在两种以上媒体中交叉阅读。比如,早上打开电脑可以浏览一下当天的早报(网络版);休闲的时候可以躺在沙发上翻阅当天的晚报(纸质版);写作需要剪辑晚报上某篇文章的某个片断,可以使用电子图书版中的剪辑器(数字版)。所以,从形式和方式上,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本质上就是借助跨媒体传播而开展的跨媒体阅读活动。

所谓跨媒体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动与互动,它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

所谓跨媒体阅读,即横跨平面媒体、磁光介质媒体、网络媒体甚至移动媒体等多种介质组合、交叉的阅读方式。多媒体互动传播已然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信息接收方式,促发了一场新的阅读革命。它消解了不同载体之间的边界,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种感官系统的充分调用,实现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通过多种方式(如符号、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的综合利用来解码信息的阅读便是“跨媒体阅读”。

中国古代“听说书”可视作是跨媒体阅读最原始的案例,那是在书本稀缺的条件下,人们想要进行“阅读”可选可跨的另一途径。上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有声读物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书刊视觉阅读与有声读物的听觉阅读形成了良好的跨媒体阅读切换模式。最简单的跨媒体阅读模式是通过收听随书附带的MP3光盘来完成一定的阅读进度。最为理想化的跨媒体阅读模式是调用一切可调用的感官去接受信息,通过文字、声音、视频、互动等有机地智能地组合呈现,来完成一次阅读之旅。宽泛而更具现实意义的跨媒体阅读应该是介于最简单和最理想化之间,有不同的层次和表现形式。

参照Gary Haye专业博客中《Cross Media》一文中对跨媒体的分类,可将跨媒体阅读暂且分为四个阶段,即:跨媒体阅读1.0、跨媒体阅读2.0、跨媒体阅读3.0和跨媒体阅读4.0。

相同的内容或稍有差异的内容被推送到不同的平台上供人阅读是最简单的跨媒体阅读1.0阶段,即是为实现阅读的方便快捷,通过不同的平台阅读相同或类似的内容。如将一段电视视频稍加编辑后放到播客平台上或者视频网站上,或者是一本书出版后以有声读物的形式或者电子书的形式再次出现。

内容主题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形成一条内容产出链是跨媒体阅读2.0阶段,该阶段的跨媒体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跨媒体对阅读内容产生附加值,使其信息传播的效果更加突出,其表现形式是在观看了一部由某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后觉得十分喜爱,进而去细细研读原著,以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染或思索。如广受欢迎的莎士比亚戏剧书籍,其展现形式有原汁原味的古英语版本,有现代英语版本,有中文译本,通过不同的文字来展现,使受众更好地去阅读。除此之外,莎士比亚戏剧有歌剧、舞剧、话剧等不同的舞台展现形式,还有电视剧、电影等。

跨媒体阅读3.0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这样:热播清宫剧触发清代历史传记的阅读欲望,进而又引发对某位清代历史学者的兴趣,观看其电视访谈或其他作品。此阶段的跨媒体最真实的展现形式是内容被创造以唤起受众的求知兴趣,通过跨越媒体的方式来完成其整个的阅读旅程,跨媒体起到触发作用或桥梁作用,即通过一个桥梁或者指示将受众吸引至另一个媒体平台上去深入体验。

跨媒体4.0阶段的特点是“共同创造”,也就是互动性。生产者和受众通过各种平台共同创造内容,并互相产生影响。跨媒体阅读4.0的表现形式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互动,阅读者也是内容创造者,是以阅读为基线的社交网络。

2.1.2 全媒体阅读运用的是多媒体技术

如今,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在这个共享的过程中,图书馆的读者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媒体,可以自如地跨媒体阅读。

全媒体阅读最基本的技术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现代阅读已经突破了纸质图书、报刊这种传统的平面阅读的单一模式,而是在声、色、光、影的变幻中享受感官刺激,直接进入文字所描述的境界,直接感知“读物”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虽然它属于“浅阅读”,或是“快餐阅读”和“功利阅读”,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成人阅读如此色彩斑斓,儿童阅读也同样走向了全媒体环境。网络媒体在色彩、动画、声像及表现手段上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极大地激发了少儿的阅读兴趣。纸质书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少儿的兴趣。网络媒体下的阅读则不然,它可以产生有趣的画面,使少儿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加深了少儿对书本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阅读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网络上的音频和视频,可以有效地调动少儿听觉和视觉器官,形成生动活泼的阅读氛围,让“听”和“看”成为“起始阅读”,使少儿有身临其境之感,受到感染和启示,并能深化情感体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桂林山水》网络课件激发了少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少儿在图书阅读中的参与度,少儿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少儿良好的阅读品质。

2.1.3 全媒体阅读推广让读者与读物有效互动

全媒体阅读并不一定消解传统阅读,而是在传统阅读与现代阅读之间搭建起贯通的桥梁。因此,全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推广,正是在适应当代人对阅读媒体的选择并运用现代阅读方式的同时,让读者与读物之间,能产生有效的互动。

就成人而言,在传统的阅读中,读者就是一个单纯的、被动的阅读者,阅读中的感受只能与同伴交流,或是写一些自恋的阅读笔记,能够发表出来共享的毕竟很少。现在,当一种纸本图书阅读后,我们可以马上到网络上找到这本书的“圈子”,也就是“群”:有“作品群”,即同步出版的网络版电子书、改编的影视作品等;有“读者群”,可以发表观点,加入评论,甚至可以改写创作,有时连作者本人也加入进来了。在全媒体环境下,阅读推广工作者搭建的平台,让作品个体效应能无限放大,强大的群体效应会让作品的社会作用发挥到极致。

就儿童而言,传统阅读往往过于依赖家长或老师的指导、解读甚至是“代读”,全媒体环境下,儿童有了自己的交流“群”,有了适合儿童的交流方式,自主阅读可能性大大增强。比如,出版《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美国书商“书香公司”(Scholastic)计划推出一部拥有7本书和一个在线游戏的出版物《Infinity Ring》。新书的目标读者是8~12岁的孩子,在电游中融入阅读。这些青少年将在纸质书籍和在线游戏的双重方式中学习历史、探索未来。如果在阅读书籍的同时玩游戏,两种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让孩子们加深对历史信息的印象和理解。孩子们也可以在手机、网络或者平板电脑上玩游戏,不过,游戏过程中他们必须回到书里,因为许多重要线索和信息不会出现在网络上。“这套跨媒体书籍将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Stacy Lellos表示,“如果你不读完这本书,就不会知道这些角色是谁,也不会知道怎么使用这些角色。”这种参与探秘性的全媒体阅读,让当下的儿童阅读更有兴趣、更加投入,也更具创造性。因此,全媒体环境中的阅读推广,就是要抓住儿童年龄、心理和智力特征,以儿童的主动参与、积极创造和快乐阅读为目标,让儿童阅读走向自主、独立和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