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媒体环境下阅读的劣势

新媒体环境下阅读的劣势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阅读的盲目性首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超文本负面信息过多,导致网络阅读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不足。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浅阅读”是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

(一)阅读的盲目性

首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超文本负面信息过多,导致网络阅读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不足。其次,信息过于庞杂,让人们难以选择。最后,读屏的页面干扰较多,存在其他诱惑,与书籍相比较难专心于阅读,若要取消干扰,还另需付费。由于电子书要依靠电子阅读器或电脑等媒介进行阅读,而这些媒介往往有其他娱乐功能,容易让人分心。有时我们打开电脑屏幕,是一种很随意很无意识的行为,或者只是一个习惯,思想跟着屏幕走,屏幕跟着手指走,很难有阅读的重点,只是为消遣,消磨时光。我们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本来要在网上查找某个资料,点击几次链接后却忽然发现已经跑到某个娱乐新闻或者别的什么与先前无关的内容。当读者的阅读感被娱乐感所取代,阅读也就变成了一种消遣的方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二)阅读的功利性

很多人都在感叹时间太少,所以读书自然要读实用的书,没用的书不必去读。曾任新闻出版署署长的于友先认为,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在悄然流行,而“有用”的定义在这里又变得非常狭窄。这种读书的功利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们读书的动力。“功利性阅读”的缺陷所导致的后果现在越来越明显,它直接导致了当今阅读的文化底蕴不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素质”。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长大成人以后,终于有可能摆脱功利阅读的他们,要么干脆远离书籍,要么青睐快餐读物。[23]在商业化、娱乐化的环境下,纸质图书的读者在大量流失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被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所吸引,被碎片信息泛滥的网络所俘获,难以分配足够的精力来读书;人们被奔波劳累的工作、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所迫,已无法静下心来读书。目前针对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较低,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国务院法制办已把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2013年3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2013年8月1日工作小组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倡导全民读书,而且更要引领阅读的方向,指导人们读什么和怎么读。不过,对于健全人格的充分发展来说,功利化的阅读也是必要的;通过有目的的阅读丰富自己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甚或是生活常识,以提高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这也是阅读的应有之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阅读的根本意义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塑造人格。[24]

(三)阅读的被动性

因为新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常常处于“被阅读”的状态。首先是媒体选择的被动性。与其他媒体相比,新媒体呈现出强烈的侵入性与强制性,无须征求我们的同意便直接将信息推送到我们面前。目前新媒体广告成为都市的新景观,伴随着无数闪动的荧屏入侵我们的公共空间:办公楼宇、宾馆电梯、公交车辆、地铁车厢、出租车,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一生阅读的最多的内容其实就是广告。其次是信息接受的被动性。比如垃圾短信,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腾讯手机管家上半年受理用户主动举报垃圾骚扰短信达到3.56亿条,其中广告类高居榜首占比达93.47%。信息轰炸一刻不停,视觉污染终究难免,垃圾信息、虚假信息、色情暴力、诈骗信息横行于网络,我们在这些信息面前很无奈,很无助,也很受伤。

(四)阅读的浅俗性

在新媒体传播中,受众的媒介拥有率、类型及时间分配与频率、阅读地点与场合、阅读内容偏好以及阅读时的专注程度确实呈现浅阅读的趋势。“浅阅读”是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尽管浅阅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但是浅阅读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它难以成为人们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而相对容易形成功利性阅读,甚至导致思维能力弱化,难以保证阅读的深度和有效性。2007年一项针对上海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43%的孩子“写不出”中国和外国著名作家各一位的名字,另有5%表示知道的孩子,却填出了爱迪生、爱因斯坦、徐根宝;就是填写正确的孩子,也只是从课本上而不是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了解大师之名。[25]有国外相关机构做过类似的实验,同样的内容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两种方式阅读,纸质阅读的效果更好,也就是说纸质阅读能够让人更加关注,记忆也更深刻。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阅读的思维方式所致,浅阅读的特征就是浅表化、娱乐化、消费化,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在新媒体阅读渐成主流的今天,纸质阅读仍未消亡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