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艺术跨学科研究的进程

数字艺术跨学科研究的进程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阶段,理论研究列入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科学规划,逐渐获得学术界的承认。由于有关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数字艺术跨学科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
数字艺术跨学科研究的进程_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一、数字艺术跨学科研究的进程

厦门大学有关数字艺术理论跨学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步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其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艺术领域应用的理论探索(1996—2000年)。1997年我校作者在《厦门大学学报》第4期发表论文《电脑艺术学刍议》。1998年又出版专著《电脑艺术学》(学林出版社),这部书是国内该领域第一部专著。它系统考察了计算机与艺术之间相互渗透的意义。为了弄清来龙去脉,作者又将研究范围扩大到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电子媒体与艺术的关系,出版了教材《电子艺术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成果。当时全国的同类研究甚少,学术界有许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对其是否值得研究表示怀疑。虽然如此,作者没有放弃自己对这一新生事物生命力的信心。

其二,数字艺术理论建构的推进(2000—2005年)。在这一阶段,理论研究列入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科学规划,逐渐获得学术界的承认。以此为背景,我校教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超文本之兴:信息科技与艺术变革》(2000—2002年)、《因特网与艺术发展》(2003—2005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2001—2004年),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信息革命与我国艺术理论建设》(1998—2000年)、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码媒体与艺术学创新》(2003—2004年)。课题承担者以传播学为参照系,系统分析了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艺术观念的冲击,出版了专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考察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艺术价值及理论意义,出版了专著《超文本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考察虚拟环境中人及智能体活动的艺术特性,出版了专著《数码戏剧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阐述现阶段的网络艺术与19世纪以来包括电报艺术、传真艺术、电话艺术、慢扫描电视艺术等在内的电信艺术的联系,出版了专著《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对信息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艺术进行形态学分类,出版了专著《数字艺术学》(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其三,追踪世界学术前沿与关注本国艺术产业并重(2005至今)。在数码媒体艺术跨学科研究领域,我校相关学者一方面加强对本体性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加强相关产业的探索。前一种取向的代表性成果是专著《互联网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后一种取向的标志性成果是《互联网艺术产业》(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作为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因特网与艺术产业”(2005—2008年)的最终成果,这部专著将关注点扩展到经济领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系统考察互联网对宏观意义上的艺术产业的运营、规范、管理、前景的影响。

由于有关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数字艺术跨学科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理论上的收获包括:揭示了电子超文本的美学价值及其对非线性叙事与艺术观念的影响;阐明了网络艺术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网络间性”等新范畴;对数码媒体与艺术形态之关系进行历史考察,开拓数字艺术类型学研究。有关教师已经在该领域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级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副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