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社会调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延续

中国古代社会调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延续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重民思想重民、保民,即顺承民意,以百姓利益为重。商代产生了重民思想的萌芽。所谓的“无为”,简而言之,就是治理社会过程中的不扰民。今日的社会调查研究,究其根本,还是要通过社会研究活动来建构一个人与人互动完善的和谐社会,而这些思想,已经朴素地出现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所以,中国社会调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延续。
重民思想_中国社会调查史

(一)重民思想

重民、保民,即顺承民意,以百姓利益为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调查作为一种了解民意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手段而得以存在发展。这一思想是君王从政创绩的道德基础。

商代产生了重民思想的萌芽。盘庚迁都时即称“视民利用迁”(《尚书·盘庚中》),并强调“重我民”(《尚书·盘庚上》),“罔不惟民之承保”(《尚书·盘庚中》),即无不顺承民意的思想。

荀子看来,民心的向背是实现“王道”的关键所在,如果老百姓“骇政”的话,那么统治者就不可能安于统治。因此,荀子实现“王道”首先必须使“庶人安政”,则必须惠民、爱民。以关心人民疾苦为己任,安抚百姓,顺承民意,虽是为政服务,但也体现了道家老子“道法自然”的“无为”思想,即天地无偏无私,顺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治理社会的圣人所要效仿的就是天地这种无偏无私的精神,让百姓自由自在地生存,不加任何干涉。所谓的“无为”,简而言之,就是治理社会过程中的不扰民。

重民思想的意义在哪里?从西方的视角而言,它发现了作为历史主体——人民的社会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盛行,人道衰弱,儒家提倡仁政礼制,墨家提出非攻、兼爱等与君王相对的社会实体的治理模式。秦汉时期,《淮南子》既崇尚道家的浑茫状态,又表现出糅杂儒道的倾向;而《礼运》则用“天下为公”四个字来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今日的社会调查研究,究其根本,还是要通过社会研究活动来建构一个人与人互动完善的和谐社会,而这些思想,已经朴素地出现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所以,中国社会调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一个继承和延续。

img12

荀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