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四节采访对象之间

第四节采访对象之间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持人将自己的疑问剥离出来,隐藏在“借问”中,是访谈提问的常用技巧。有时“借问”具有婉转得体的修辞效果,容易激起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兴趣。要知道,一个合格的即兴访谈者首先是访谈目的和提纲的实现者;不要因现场热烈的访谈气氛而遗忘了访谈的初衷。
保留未知_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第四节 保留未知 多向提问

即兴访谈的现场感是引起观众浓厚兴趣的“看点”。但是主持人由于忽视“保鲜”与被采访者有了较多的交流或沟通,可能会降低访谈的效果。采访者为了保留这种“未知”感,从访谈准备阶段就应开始铺垫,比如在进行人物访谈时,尽量少接触“当事人”,即使接触,也应注意对即将要问的问题尽量回避或不触及太深,以保证谈话的即兴性和彼此对话题的新鲜感;最好与采访对象始终保持“间接了解”的状态,而把“直接了解”的灵感和好奇留给现场。

访谈的主体部分是采访者的提问和被采访者的回答。在访谈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提出后,被采访者没反应,或者支支吾吾。这往往是因为被采访对象没有听懂问题;或者是问题太大,不好把握,难以回答。这时就需要采访者调整提问方式了。因此,提问既是有备的,更多的还是即兴的。但无论是即兴的还是有备的,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交谈。而有效交流的秘诀就在于提问的适切性。

常见的即兴提问方式有:

1.开门见山式。直接发问,直奔主题,切中要害,这是获取信息、了解态度时最常用的手段。

2.借问式提问。主持人将自己的疑问剥离出来,隐藏在“借问”中,是访谈提问的常用技巧。有时可以从观众的角度发问,引发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兴趣;还可从对立面的角度提问,让采访对象处于辩解的地位等。有时“借问”具有婉转得体的修辞效果,容易激起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兴趣。

3.激发式提问。激发式提问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将法”。为了打破采访对象的思想禁锢,尤其是面对戒备心很强、不太配合,或者清高固执的采访对象时,激发式提问有助于触及要害,达到采访的目的。但有时,激发式提问也可用于相对平和的采访对象,用以激发其回忆,激发其打开“话匣子”。

例话

提问技巧:借问与激发

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采访了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所采用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借问式。他预备的第一个问题是:

“秘书长先生,请允许我告诉您,今天在这里采访您的除了我本人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关心联合国、关心您个人的中国人,因为我也带来了一些我们的观众的问题。现在我们是否可由一个北京的小学生的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采访呢?这个小姑娘请我问问您联合国有多大?秘书长的权力有多大?”

东方时空》记者采访作家萧乾夫人文洁若女士时就曾经运用激发式提问:

“1966年萧老曾经自杀,当他醒来的时候,听说您并没有掉眼泪,而是用英文给他写了一句话?”这种有背景的提问,有效地激发了被采访者的情绪。于是,文洁若女士有了这样的回答:“我说,We must out1ive them,就是我们要比他们活得都长。我说你要是自杀,我将来会告诉孩子们,你是一个怯懦的人。可是你要是不自杀,能挺过来,你将来还是孩子们可骄傲的父亲。”

4.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指记者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语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诱导性提问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切表述,产生生动活泼的谈话效果。

5.迂回式提问。遇到敏感微妙的问题时,需要对提问的方式进行必要的修饰和迂回,以减少问题对被采访者的“冲撞”,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对尖锐的问题采访对象会拘谨不安,要么支支吾吾,要么闪烁其词,加以敷衍,因此,采访者就要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迂回缓解气氛,再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从形式上看,提问在逻辑上要有承接关系,即后一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在逻辑上环环相扣;提问是采访者对于采访目的、访谈背景、观众需求以及采访手段熟悉掌握的综合结果。因此,在运用多元手段进行提问时,采访者不要过于追求现场的即兴而偏离了预先设置的访谈提纲。要知道,一个合格的即兴访谈者首先是访谈目的和提纲的实现者;不要因现场热烈的访谈气氛而遗忘了访谈的初衷。即兴提问的基础是访谈的脉络和主线,否则便成了徒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