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式住房的无序

新式住房的无序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式住房的无序——时尚、新潮、豪华、张扬,一切现代元素涌现在新式住房上面,凸显了经济的富有,却失掉了秩序的规范。谷村兴建了许多新房子,都是现代楼房,以三层为主,也有四层的,分别耸立在村庄边沿或村庄中间,显得没有规则,没有秩序。作为上万人口的谷村,楼房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情况。

新式住房的无序

——时尚、新潮、豪华、张扬,一切现代元素涌现在新式住房上面,凸显了经济的富有,却失掉了秩序的规范。

谷村兴建了许多新房子,都是现代楼房,以三层为主,也有四层的,分别耸立在村庄边沿或村庄中间,显得没有规则,没有秩序。

上世纪80年代,谷村李氏同其他地方一样,建房热潮霎时兴起。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最初阶段的农民,手中略微积累了几个钱,面对儿女成群且日益长大的局面,便将收入投向了房屋建设,于是紧挨着老旧房屋,按照老式民居的格局,兴建了许多新房子,缓解了农村住房紧张的压力,拓展了村庄的空间。谷村李氏的太园、桂园、小祠下、翰阳、老屋、街上、大池、池东、池南、柘塘、小西湖等,涌现了一批传统格局的新房屋。这新房屋,与老旧房屋在文化体系上构成一致,依然呈现出整齐划一的风格与特点,古风古韵依然延续。

但是,由于谷村整个宗族的派、房、堂、支偏多,且分散居住在各自的地点之上,房屋的朝向、式样、格局等并不统一,因此从外围看,尤其是俯瞰,只有局部的整齐划一,缺少整体的整齐划一,只有个体的传统风韵,缺少整体的传统风韵,给人的视觉感受有一种凌乱的别扭感。尽管如此,房屋的传统式样,仍不影响整个村庄风格的统一性。(www.guayunfan.com)出现房屋风格变异,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到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谋生归来的村民,见识了新式楼房建设的现代风格,手头有了足够资金之后,便回老家兴建具有城市风格的小洋楼。当第一栋小洋楼在谷村耸立起来时,所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一场风暴:此后,村庄内纷纷耸立起三层或四层结构的小洋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一栋比一栋洋气,一栋比一栋豪华,使得老式房屋变得相形见绌,宛如一个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老农,孤独落寞地仄立于一旁,无声感叹着自己的被冷落。

村民们竞赛一般地兴建新式洋楼,再也不依照传统村庄与房屋的格局兴建,选址立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建设格局上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如今谷村的新式房屋,没有一点格局,每栋新式楼房,除了立在那儿张扬着主人的财富之外,竟然没有丝毫文化特色,尤其不能体现出谷村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村庄特色,倒是把传统的整体风格给破坏殆尽。

在这个以金钱为人生价值衡量标准的时代,财富或者金钱已经凌驾于文化之上。在房屋建设这一点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新式楼房的建设,彰显的似乎是富有,似乎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似乎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人兴建的新式楼房甚至有两栋三栋的,这样做的目的非常简单:显摆!方言叫作“摆脸”。钱多得不知道怎么用了,就用来“摆脸”!

李亮光是谷村鼓楼派后裔,一位很成功的人士,身价绝对超过千万。2012年里,他花费30多万元,在老家兴建了一栋四层高的现代楼房,设计讲究,用料讲究,因而显得富丽堂皇,很是气派。但他十分坦率地说:“我是不可能回去住的,全家都在外面。我把我娘也接到县城来住了,县城的房子都住不完,哪个还会回到谷村去住啊?也就是丢个几十万元在那里,给自己撑个脸面,省得村上人讲东讲西。”

所谓“讲东讲西”,指的是别人背后说些贬损他的闲话,有如北方说的“背后戳脊梁骨”。

他一语道破“天机”:农村大肆兴建新式楼房,并不完全是居住的需要,更大程度上是面子的需要。相互的攀比,暗中的叫劲,无声的竞赛,使许多农民将血汗钱撒在了建房所用的砖石水泥装饰材料上面。不少农民为了自己在村庄上不至于丢脸或者不至于太丢脸,宁可省吃俭用、受苦受累,也要在楼房建设上与他人一比高低,强装门面。

面子,成了农村新式楼房建设的首要因素;实用,反倒变成了次要的需求。精神生活的低级需求,胜过了物质生活的现实需求,使农民在建房问题上陷入了一个悖论。

在谷村穿街过巷,沿途看到的新式楼房,很多关门吊锁,门锁呈生锈现象,门口院内杂草丛生,主人大多整家外出打工经商去了,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期间回来住上几天。房屋闲置现象十分严重!整栋整栋的闲置触目惊心;即使有人居住的楼房,使用率也相当低,总面积至少有三分之一属于闲置浪费。然而,农民并不在乎这样的浪费,一些人反而视这样的浪费为荣耀,因为这样的浪费带来了面子上的最大满足,是他们人生荣誉的现实见证。

这就不难理解农村竞赛似的建房运动了。

于是有疑问了: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家庭,兴建二三栋楼房,怎么能够在宅基地的审批上获得通过,而且还能批到那么多呢?

村干部说:这个是乡政府没有管好嘛!乡政府管批地的人,只管批准你建房用地,根本不管你房子建在哪里。

乡镇土地管理部门的回答大多是:农民建房审批,在申请报到他们那儿时,已经过了村小组、村委会等几道程序,到他们手上就只是履行一道法定程序而已,至于农民把房子建在什么具体位置上,应该是村委会和村小组的事,是村庄上的事。

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农民建房用地审批前、审批中、审批后的一系列监督与管理程序上,都出现了缺位或错位,导致了现有状况的出现。土地管理部门没有把用地批准前的审查管起来,这个职能交给了村委会和村小组,而村小组与村委会又不是土地审批的职能部门,他们对农民建房用地的约束力几乎等于零。审批之中,又没深入农村去落实农民建房用地的具体位置、面积。审批之后,也只在乡镇政府开展土地清理的运动中,对新审批建设的房屋进行占地丈量,如果占地面积超过了审批面积,罚款了事;如果农民擅自占用了耕地建房,也只有加重罚款了事。正是由于审批与监管上的缺位,致使农村房屋兴建处于无序状态,农民往往凭着自己的意愿,随意安排自己的房屋用地。于是,广大农村就出现了社会奔四化而村庄缺规划,楼房现代化而管理无序化,楼房小康化而村庄混乱化的局面。

作为上万人口的谷村,楼房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情况。过去贫穷时代,农民建房能够按照村庄的整体布局,把住房建得成排成行,非常整齐也非常规范,排水沟、下水道都完善得十分周到,能做到局部的整齐划一、规范有序。如今经济发展了,农民建房却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整体规划与完整理念,自由个性的发展走向了无可挽回的误区,不顾整个布局,只管个人喜好,没有规则,缺少美感,不再有排水沟的自觉建设,不再有下水道的统一安排,传统村庄的整体性反而被现代楼房的杂乱性撕裂、肢解、拆卸,显得支离破碎。这与他们所拥有的悠久文化传统格格不入,与他们的祖先所孜孜追求理想村庄格格不入,让人感受不到那种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感受不到那种历史文化韵味引人入胜。

对此,村小组、村委会都显得无可奈何:管还不想管,看到那么乱,都想管,可哪个听你、哪个服你管呢?“能够建房子的,手上都有几个钱。现在这个世界,有钱就是老大!你管他,他还懒得鸟你!”还是金钱的问题,成也金钱,败也金钱,衰也金钱,兴也金钱。金钱,成了唯一的价值观,成了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准则,成了衡量社会地位的唯一依据,其他的都抛于脑后了。

族规家约早就不起作用了。农民的观念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单干”;既然是单干,政府、集体就没有权力干涉他了。集体主义意识的迅速消退,个人主义思想的极端膨胀,造成了农民行为上的我行我素,甚至恣肆妄为。

这,就不仅仅是谷村这个庞大村庄的事情,而是农村整体存在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