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

实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易耗品指一般玻璃仪器。试剂与物品要分开存放。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切勿盲动。仪器设备要建立使用、事故、检修记录制度。非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使用仪器设备,必须要有批准使用的手续。计量仪器须要定期请有关计量部门及时进行检定,确保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指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仪器的使用。
实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_分子生物学实验手

一、常用物品与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室的财产通常分3类:低值易耗品、仪器设备和家具。

低值易耗品通常又分3种:低值品、易耗品和原材料。低值品是指价格比较便宜,不够固定资产的标准又不属于材料和消耗品范围的物品,如台灯、工具、电磁炉、微波炉等。易耗品指一般玻璃仪器。原材料是指消耗品,如试剂、非金属、金属原材料等。这3种物品使用频率高、流通性大,管理上要以心中有数、方便使用为原则,要建立必要的账目。对于工具、台灯、电磁炉、计算器、微波炉等与生活用品分不清的物品,须特别注意保管。仪器物品要分类存放,固定位置。工具等要养成习惯用完放回原处。试剂与物品要分开存放。能产生腐蚀性蒸气的酸,应注意盖严容器,室内定时通风,勿与精密仪器置于同一室中。

仪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分一般仪器和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其管理要求不同,价值在数百元(由各单位管理部门自行规定)以上的仪器设备须要单独建立卡片管理制度。

仪器的名称(包括主要附件)、型号、规格、数量、单价、出厂和购置的年月、出厂编号以及仪器管理编号等都要准确登记造册。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责任制。仪器使用与安装之前,要仔细认真地阅读说明书及有关资料,了解仪器的原理、结构、安装与使用、维护注意事项等之后才能动手安装与调试。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切勿盲动。

仪器设备要建立使用、事故、检修记录制度。

非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使用仪器设备,必须要有批准使用的手续。无关人员不得使用或挪动仪器设备,拟上机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通过后才准许上机。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打开仪器外壳进行检修时,要有一定的手续。仪器使用人不得自作主张打开机壳进行检修。检修必须由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此人可以是仪器保管人与使用人)。

仪器设备通常要有防尘罩,实验完毕待仪器冷却后才能罩上防尘罩。

计量仪器须要定期请有关计量部门及时进行检定,确保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设备安放的房间要与化学操作室、办公室分开,且应符合该仪器的安装环境要求,以确保仪器精度及使用寿命。仪器室应注意做好防尘、防腐蚀、防震以及避免阳光直射等,通常要有纱窗、窗帘。高精密度仪器室应安装双层窗以及空调设备等。

二、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

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除了应遵守上文对仪器设备管理的一般要求及做法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对仪器进行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对仪器运行的全过程,包括仪器申请计划、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检验、改造、报废等进行全面管理,对仪器系统的财力、物力、人力、信息和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使得仪器整个寿命周期费最经济,仪器的综合效能最高,使分析工作建立在最优化的物质基础之上。

系统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第一,管好、用好、维护好仪器,确保仪器在数量上的完整性和性能上的完好性,经常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第二,不断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编制申请计划 在编制申请计划时,应把任务、所需仪器的数量和性能、经费、技术力量及用房设施、附属设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以保证计划能顺利执行,购得的仪器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3.仪器的选购 由物资器材的管理部门、有关业务部门及必要的技术咨询小组对仪器的选型、配置、经费、技术力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和答辩审查。在选择仪器型号、功能、配件时,总的原则是技术上合用、经济上合算,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性:指仪器在性能上是否合用,仪器的规格、功能和效率等各项技术指标要符合使用要求。

(2)可靠性:指仪器技术参数的稳定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

(3)节约性:指仪器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节约的原则,其中包括能源、水、辅助气体、试剂药品等运行费用。

(4)可修性:指仪器发生故障或损坏以后修复的难易程度,必须考虑设备备件、消耗件的供应及价格情况,图纸、资料的完整性,维修是否简便,以及服务能力与价格。

(5)环保性:指仪器运转时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应选择对环境无污染的仪器,可附有消声、隔音及相应的治理“三废”设施的仪器。

(6)耐用性:指仪器的自然寿命要长。

(7)配套性:切勿东拼西凑订购仪器。

(8)适应性:指仪器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工作对象的适应能力。

(9)最后还要考虑仪器的“三包”情况、厂商的信誉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等。

4.建立严格的仪器验收制度 验收不是单纯地履行商务手续,而是对仪器进行科学管理的起点。验收过程也是消化技术、提高技术的过程。精密、贵重仪器在签订合同之后,应立即组织专人负责验收。验收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验收技术,读懂弄透随箱文件(安装、验收、检验、操作说明书),熟悉仪器原理、结构及操作注意事项,熟悉全部资料,拟定技术验收方案,提出验收检验的技术指标、功能和检验方法。有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就能在技术上真正地把好关。对于引进设备,除了自己努力消化分析技术外,还要争取厂家技术人员的友好合作,在索赔期内完成一切验收工作,包括开箱清点、安装调试、逐一鉴定技术指标。有些仪器合同规定,安装与人员培训由厂家负责,但需付高额的安装培训费用。

仪器到货后,若发现外包装箱损坏,有可能损坏仪器时,应立即通知供货商,必要时须及时请商检部门参加开箱、安装、验收。

验收完毕,写出验收报告,汇集资料,建立技术档案。

5.正确使用仪器,做到责任到人 制定仪器的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计量和标定,以确保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加强对使用仪器人员的基本操作训练,使他们熟悉有关仪器原理、性能和特点、熟练操作使用技术。必须指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仪器的使用。其他人员必须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以后,经过一定审批手续才能独立使用仪器。

使用仪器人员在使用仪器之前,均须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操作指南、操作手册,并做到融会贯通,以充分发挥仪器的性能。仪器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规程进行。

每次使用仪器完毕,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填写使用记录,记录仪器的使用日期、使用时间、仪器灵敏度等。

6.故障处理 仪器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不要急于请维修人员,应先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一般情况下,参照使用说明书中介绍的故障与处理措施,可以解决仪器出现的异常现象。但是如果故障发生于关键部位,操作人员处理有危险或会对其他部分产生不良影响,就必须请维修人员。操作人员通常是不许开仪器机壳进行维修的。维修精密仪器必须由经过专门技术培训且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员负责。非仪器维修人员胡乱维修仪器,如造成损坏应承担责任。

(何肖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