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采集昆虫的方法和材料

采集昆虫的方法和材料

时间:2022-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的标本一定要有详细而且正确的采集记录,记录项目主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者姓名等。以后做昆虫研究时,这些资料将作为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使用时将软木塞拨去,将采集到的活的昆虫投入毒瓶,迅即塞紧管口或瓶口。昆虫杀死后,如法再捕第二、第三只昆虫,捕杀数只昆虫后,可将死亡的标本移入指管内存放,贴上标签。
正确记录_医学昆虫学

所有的标本一定要有详细而且正确的采集记录,记录项目主要包括采集日期(年、月、日),采集地点,采集者姓名等。采集地点的自然环境状况,如气候(晴、雨、温度、湿度、光和风速等),生境(山区、平原、森林、草原等),采集地的海拔高度,寄主宿主的种类和寄生部位,采集方法,昆虫生活习性等,记载的项目要完备而简明(表5-1)。以后做昆虫研究时,这些资料将作为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另外,如果随身带有相机,拍些昆虫及其宿主或生境等照片,也具有重要的保留价值。

表5-1 昆虫采集及观察记录表

以上采集记录表仅供参考,实际采集时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采集器具

采集标本时,必须具备一套适用的采集器具。采集器具要求轻便牢固,体积不要过大,便于野外采集携带。具体所用的采集器具,随节肢动物的类别、大小和发育时期的不同而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比较常用的几种。

1.捕虫网 有捕网和扫网两种形式。

(1)捕网:捕网适用于捕捉空中飞行的昆虫。捕网由网圈、网袋和网柄三部分组成。网圈直径20~30cm,用铅丝或其他金属丝制成,也可就地取材,如以树枝或藤条代替。网袋深度40~60cm,一般采用细软的夏布、珠罗纱或尼龙纱制成。网柄长度100~120cm,可采用轻金属条、木棍或竹竿等制作。另外,在制作捕网时,通常每一组成部分均能拆卸、摺合,且所用的材料轻而坚实,便于携带使用。

(2)扫网:扫网适用于捕捉栖息在草丛中的昆虫。扫网制作的规格结构基本同捕网。所不同的是扫网的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网圈应粗些,网柄粗而短(长约50cm)些,要求更加坚牢,才适于经常在草丛中扫动。扫网的网底一般开口,扫捕昆虫时将网底扎紧,扫捕后松开网底,采集物即漏入采集瓶中。

2.水网 专门用于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一般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网圈制作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较长,以便采集者站在井边、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有手网和井网两种类型。

(1)手网:有平网、袋网两种。平网适用于在宽广的水面上采集昆虫标本。平网的制作:用粗铅丝做一圆圈,直径8~10cm,铅丝的两端绕在一起做成柄,或将此柄安装在木棍上。在铅丝圈上平铺一层绢纱,将其边缘缝制在铅丝圈上做成平网。袋网适用于在水面深处昆虫的采集。袋网框的制作如平网,用绢纱制成一袋缝在圈上即可。

(2)井网:井网适用于采集水井中或水洞深处的昆虫(如蚊的幼虫和蛹等)。井网的制作:取粗铅丝做成一个直径约30cm的圆网架,网架上缝制一个浅的绢纱网袋,并等距离结上三条每根约30cm长的细绳,上端连结一条较粗的长绳。在三条细绳之间各用一块三角形的细纱布围上缝好,三块纱布的下端均下垂到网袋里,这样可以防止入网的昆虫逸出。使用时,可在网底放块重物如小石块等,使网能够沉于水中。水面的蚊幼虫和蛹等昆虫极易受惊扰而沉入水中,因此将井网沉入水中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待蚊幼虫和蛹浮到水面时,将网上提而采获幼虫和蛹。

3.试管 试管适用于捕集蚊、蛉等双翅目昆虫,应选择口径较大的试管。捕集标本时,左手持手电筒,右手拿空试管。先将电光朝向昆虫的栖息场所照射搜索,当发现目标昆虫时,立即用试管轻轻地将停息的昆虫罩住,稍微移动试管,待其飞回管底时迅即用手指按住管口,取棉球塞入管内,并用棉签慢慢地将棉球推向管底但不压住昆虫,使昆虫在试管内留存一小空间。然后再捕第2只昆虫,如法塞入第2个棉球并推向第一个棉球,使第2只昆虫在两棉球之间也留存一小空间。如此继续捕集,至棉球塞至试管口为止。搜索昆虫时,应注意不要将强烈的电光直接照射到虫体上,以防止昆虫受到强光的惊扰而飞走。此法简单方便,但被捕集昆虫往往钻入棉球中,在实验室将标本逐个取出时,容易导致其损坏甚至死亡,且所需试管较多,不便于携带。

4.吸虫管 吸虫管适用于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如采集蚊、蛉、蠓、蚋等较小的双翅目昆虫。主要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厚玻璃管也可由其他透明管代替,管长约15cm直径约3cm。管的一端开口,另端制成陷入管内呈漏斗状,漏斗的孔不宜过大,直径约为0.2cm,使昆虫吸入管内后不至逸出。管端的开口塞入适合内径的橡皮塞或软木塞,按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上穿两个孔,其中一孔插入略弯的长40~50cm细玻璃管或小塑料管(进虫管),管端再套上一支短的玻璃管;另一孔插入吸气管,并与橡皮管和橡皮球连接,均作为吸气之用。插在管塞上的吸气管内端应裹上细纱布,将管口盖住,以防止吸气时将吸入管内的昆虫吸入橡皮球内。使用时以吸管底部(漏斗状的一端)罩住停息着的昆虫,将其吸入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集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这种吸管使用方便,每次捕集的昆虫数量较多,但在不断地吸气过程中,先吸进管内的昆虫受到空气的震动较大,标本容易被损伤。

5.吸瓶 吸瓶的制作和用法与吸虫管相似。选取l00ml或150ml容量的广口瓶,瓶口配备适合内径的橡皮塞或软木塞,塞上穿二小孔。将一端烧弯的玻璃管从一小孔插入瓶内,并用细纱布将瓶内端开口包裹,瓶外端开口套上一段长约40~50cm的橡皮管或塑料管,管端再接套短玻璃管一支。瓶塞上的另一小孔用烧弯的小漏斗插入,漏斗口朝向瓶外。使用时,以手持瓶,发现停歇中的昆虫时,以小漏斗的喇叭口罩住,用口衔住橡皮管端的短玻璃管并吸气,将昆虫吸入瓶内。和吸虫管比较,因吸瓶容量较大,故捕集的昆虫数量较多;瓶内空气的震动相对较小,采获的标本受损程度也较轻。

6.毒瓶 亦称毒管或杀虫管,用以迅速杀死昆虫。采集标本时,只须将毒瓶覆罩昆虫,或将采集的活昆虫直接投入毒瓶内即可。毒瓶可用广口瓶或试管制作。将棉球或碎橡皮等材料置入瓶内,铺满瓶底约两层厚度,滴加适量氯仿,先将软木塞塞紧瓶口,待棉球等吸干氯仿且饱和后,覆盖一片穿有小细孔的软木薄片,上再覆一张较厚的白纸,最后用软木塞塞紧瓶口备用。使用时将软木塞拨去,将采集到的活的昆虫投入毒瓶,迅即塞紧管口或瓶口。昆虫杀死后,如法再捕第二、第三只昆虫,捕杀数只昆虫后,可将死亡的标本移入指管内存放,贴上标签。毒瓶或毒管应用了多次或一段时间不用后,氯仿会逐渐挥发,降低杀虫能力,可再吸取氯仿液数滴注入管底或瓶底,作为补充。但应注意所加的氯仿量不宜过多,以免药液流溅在管或瓶的内壁上,使捕获的昆虫粘着而受损。

制作毒瓶也可采用捣碎的植物组织,例如桃仁、枇杷仁以及桃树皮、肉桂树叶等,也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经济。

7.水杓 水杓主要适用于采集水中生长的幼期昆虫。根据积水的情形,可选用任何盛水的容器,如木瓢、家用水杓等。特制的采集水杓可选用白铁皮制备,在其一侧中部留一小窗,封装上细铜纱网即可。在采集水中的标本时,水可从铜纱网眼中迅速漏出,而水中的标本则留在水杓内。将水杓内面漆白,并在水杓的外侧装上一个中空的短柄,以便使用时可根据人与水中捞取标本的距离插入适当长度的木棍或竹竿。捞取到标本后,可根据需要再转移至其他容器备用。

(二)采集方法

1.蚊的采集 通常是采集蚊的成虫、幼虫及蛹。

(1)成蚊的采集:成蚊等昆虫都有趋光性,紫外线光对其有较强的引诱力,凡栖息在人房、地下室、猪圈、牛舍、马厩、地窖、洞穴等处的成蚊,可用手电筒照射搜索,发现成蚊后即用吸管、吸瓶或试管等器具捕集。也可利用诱虫灯将蚊虫诱到灯的外围,通过电扇倒装吸风的原理将蚊采获。停息在树叶或草丛中的成蚊,可用扫网捕集。群舞中的成蚊用捕网最为合适。雌成蚊一般在血源附近活动,羽化后和成虫产卵前多停留在孳生地附近,雄蚊虫不吸血,常在植物和花上刺吸汁液,明确蚊的停留点,以选择适宜方法捕集。捕获后,如不需要活的成蚊,可用氯仿或乙醚将其杀死,再分装于试管或指管中,记录编号后保存。

(2)蛹及幼虫的采集:不同种类的昆虫,蛹及幼虫孳生特性不同,选择适宜的采集方法、采集点及采集器具,可通过采获的蛹或幼虫获得大量而完整的昆虫标本,尤其是对某些罕见的昆虫种类。①湖泊、池塘:这类孳生地靠近沿岸的地方往往有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植物是幼虫很好的隐蔽场所。可选择不同的点用手网或水杓去采集。②沼泽:这类孳生地水面较浅,水生植物丛生。可用水杓或手网捞取采集。在此类孳生地中,如有小水窝或蹄迹,应仔细查看,往往能在里面发现较多幼虫。③河流、小溪:这类孳生地,幼虫多聚集在生长有水草的边缘或弯入形成小水洼的地方,可用手网或水杓逆水流沿岸进行采集。④灌溉沟:这类孳生地的两岸近旁多生长杂草,有利于幼虫的孳生。采集时,可用水网或水杓捞取。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检查由沟内向外渗漏出的水在沟旁所形成的小水窝,在这些水窝中往往可寻找到很多的幼虫。⑤水井和水池:一般可根据水面离地面的高低,选用长柄水杓、水网或井网采集。⑥树洞或竹筒积水:在雨季,树筒或竹筒常是伊蚊的重要孳生地,也有一些较特殊的昆虫种类孳生。这类孳生地,可采用虹吸管或虹吸瓶将全部积水吸尽后采集幼虫及蛹。⑦破碗、小罐或石凹等积水:可用滤网或吸管采集积水中的蛹和幼虫,也可将全部积水倾入容器内再采集。⑧曼蚊的幼虫和蛹多吸附在水生植物水面下的茎部或根部,故采集时,可轻拔整株水生植物将其移置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在水中抖动水生植物,可获检曼蚊的幼虫及蛹。

采获的昆虫幼虫及蛹,根据孳生地类型的不同,分别置入装有原孳生地水的广口瓶中,不可混置在同一瓶内。孳生在水质清洁,含有许多水生藻类水中的幼虫,可在盛幼虫的瓶内加入些同类型藻类。孳生在阴暗处的幼虫,携带和置放时应注意避光。采得的幼虫及蛹移置广口瓶内后,瓶口覆盖上单层纱布,在瓶颈处用橡皮筋将纱布系紧,以防蚊蛹羽化为成蚊后飞走。

(3)蚊卵的采集:蚊卵可在幼虫的孳生地采集。按蚊卵较小,在水中多数单个散在地浮在水面,不易发现,因此在孳生地的水中,可用一白色搪瓷盘缓慢地挖取水的表层,如肉眼或使用放大镜检视到按蚊卵,可用白绢纱制成的滤网捞出移至广口瓶内。库蚊卵较易采获,尤其是常见的种类如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在幼虫多的地方往往可以查见浮在水面的卵块,可用水杓采集后再用滤网移至广口瓶中。伊蚊卵不浮在水面,而是沉在水底。伊蚊产卵多在离水面不远的潮湿的边缘上,例如小罐的边缘、树洞及水坑边的湿土上等。因此刮取这些采集点的泥土或残渣可能会获得伊蚊卵。蚊卵的收集,除从孳生地采集外,也可将捕获的吸血后雌蚊移至孵育器内待其产卵。

2.蝇类的采集 这里主要介绍与人居环境卫生关系较密切的蝇类。如家蝇科、花蝇科、丽蝇科和麻蝇科等蝇类。

(1)成蝇的采集:通常使用网捕或笼诱采集。网捕时,主要在人畜居处、蝇孳生地附近,水边、林间、花草丛中等场所,视具体情况选用扫网或捕网采集。笼诱时可用诱蝇笼,诱蝇笼可用粗铅丝、木条或竹片等作支架,封装上尼龙纱,铁纱或纱布。应选用细网眼纱,以防小蝇类逸出或损伤蝇体。笼的上端配置纱盖或木盖,下端用纱制作呈倒漏斗状。在笼内的底面放置诱蝇料,诱得蝇可经漏斗口飞入笼内。诱蝇料种类的不同影响诱获蝇的种类。一般而言,采用动物性诱料如臭肉、臭鱼虾等诱得的蝇,主要是丽蝇科和麻蝇科的蝇类;而植物性诱料如酒糟、糖渣及腐败的果实等诱得的蝇,家蝇科和花蝇科的种类较多。诱蝇笼放置的场所、地点的不同也影响诱获蝇的种类。因此,诱蝇笼可选择各种不同的场所放置进行诱蝇。诱蝇笼的优点是诱获蝇的个体较多,省人力;缺点为入笼的蝇种类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种类不入笼。对于某些难以捕获,孳生在野外的种类,可采用盛有诱料的罐或钵,添加适量的水,放置野外,如查见有蝇卵,可携回实验室饲育孵出成蝇。

(2)蝇幼虫的采集:蝇因种类不同,孳生地有所差异。幼虫孳生地大致包括人兽禽等粪便处、垃圾堆、各种腐败的动植物质、酱缸等地点。蝇的幼虫可从上述各种孳生物质中检获。

(3)蝇蛹的采集:蝇幼虫的化蛹多数在幼虫孳生地附近的土质疏松、地面较干枯的泥土里,少数也可在干枯的孳生物质表面化蛹。故蝇蛹的采集,可挖掘幼虫孳生地附近的土壤检获,或在已干枯的孳生物质表面检得。

3.白蛉的采集 白蛉的采集以成蛉为主。吸人畜血的白蛉多栖息在人房、牛屋、马舍、猪窝、狗巢等处的墙面、屋角及其附近。吸食低等动物血液的白蛉多停歇于室外,如桥洞、石穴、土洞、树穴及房外的墙面上等场所。

(1)成蛉的采集:以在黄昏后或白天黑暗的角落为宜。用手电筒照明时,可用吸管、吸瓶或试管等器具捕集成蛉。如不需要活蛉,可用氯仿或乙醚麻醉致死,记录编号后分别置入指管中。

(2)白蛉幼虫及蛹的采集:选择有白蛉出现的屋舍内外掘取松潮的泥土数处,将每一处的泥土分别放入适当容器内,加水调和,依次用每平方吋有10及20个网眼的铜筛过滤,倾去筛上残渣。滤下的泥浆,依次再用每平方吋有40及60个网眼的铜筛过滤。此时弃去滤过的泥水,保留筛上的渣滓并用清水冲入白色搪瓷盆中。静置数分钟后倾去上层清液,将盆内的沉淀移至玻璃皿中加饱和糖浆调和,数分钟后,如果泥土沉淀中含有白蛉的蛹或幼虫,即漂浮于糖浆面上。将漂浮液移入玻璃皿中置放大镜或解剖镜下查检。在夏天,糖浆容易发酵,且价格昂贵,可改用饱和盐水作替代,效果等同。

4.蚤的采集 成蚤可从动物宿主体上及其居住场所采集。蚤的动物宿主范围广泛,包括兽类、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如狗、猫、猪、禽鸟及鼠等,尤以鼠类为多。宿主居处如狗窝、猫舍、猪厩、禽窝、鸟巢、鼠洞等,其中以鼠洞为最重要。另外,由于宿主身上或皮毛的散落,人居处,猪、狗、猫等家畜常睡卧的地方,也可采集到蚤。无论是活的,还是死亡的动物体,均可从其体上中采集到蚤类,但以前者为多。成蚤对宿主体温反应敏感,当宿主因发病而体温升高或死亡体温下降变冷后,蚤多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快离开,寻找新的宿主。因此从死亡较久的鼠体上往往检获不到蚤类。捕获的宿主动物,大型者可立刻检查,检取蚤类。若是鼠类等小型动物,捕获后可先装入较致密的布袋中,扎紧袋口以防蚤类逃出,然后再携回实验室仔细检查。应注意捕获的每个动物要分别装袋,这样能得到正确的寄生指数和最高寄生量,作为研究生态的材料。若将宿主动物混装一袋内,所检出的蚤只是平均的寄生量,只能作为分类和检查细菌感染的材料。不能带回实验室的动物,如死亡者,可将其移至白色搪瓷盘中或玻璃缸内仔细检查,用酒精润湿后的毛笔或镊子沾取跳蚤。藏在毛丛中的蚤,可用细密的篦子或小刷子将蚤取出,也可先将除虫菊粉擦入宿主毛丛中后将蚤篦下或刷下。不能带回实验室的活动物,可将其装在笼子内检查,笼底用铁丝网或网眼较粗的铁纱制成。将笼子悬架在比笼底大的盛水盆或盛水盘上面,动物体上的蚤会自然掉落在水中,再从水中捞取跳蚤。对于在短期内不易离开宿主的蚤类,可直接由活的动物体上检查;或将活动物置入有盖的玻璃缸内,用氯仿或乙醚麻死后采集;如要保存活的动物及活蚤,则麻醉剂的剂量要小,待检完蚤后动物及蚤均能苏醒。由每一宿主体上检获的蚤,应分别装瓶保存,注明宿主种类,捕获的地点、时间及方法以待制片作鉴定。采集蚤类时,不仅从动物体上收集,在动物宿主居留的窝穴等处,及装置动物的袋及缸内等,均须仔细检查有无蚤的遗留。有时,宿主窝穴内的材料连同附近的表层浅土等也一并收集,装入袋内携回实验室仔细检查。由宿主动物的洞口和穴道往往可检获到较多数量的蚤。在鼠洞口,可用棉花拭子探索,或将涂有粘性物质的纸张铺在洞口,过一定时间后收回检查。也可用绒布缝制成套,套在一段适当直径的橡皮管外,将套缓慢伸入洞内轻轻地搅动,稍停后抽出检验。另外还应在捕获动物的附近查验是否留存有从动物体上落下的跳蚤。一般来说,环境温度低时,跳蚤活动度相对较小,如在冬季,跳蚤往往只在捕捉动物的附近活动。

5.蠓、蚋与虻的采集 蠓、蚋、虻与蚊等均为吸血昆虫,雌虫多数种类刺吸人和禽兽血液,雄虫不吸血,常在植物花草上刺吸汁液,因此,进行蠓、蚋、虻的成虫采集时,具体方法类似于成蚊的采集。例如人帐诱法、人诱法、挥网法、灯光诱捕法及二氧化碳诱捕法等。在虻的成虫采集时,因虻除具有趋二氧化碳、光等特性外,还有趋深色和温热物体倾向,所以牛、马等牲畜诱捕是采集虻最好的方法之一。

(1)蠓幼虫的采集:蠓类幼虫大多孳生于潮湿和水坑边的泥土中,因而常常需从孳生地采集土样,而后从中分离幼虫。土样采集的标准一般是2cm(厚度),10cm×10cm(面积)为一份,通常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土样。

(2)蚋幼虫和蛹的采集:蚋幼虫孳生在水中,常附着于流水处的枝叶、草茎及石块上,所以在采集时,需要到溪流中仔细检查这些物体,发现幼虫和蛹后,可用细镊子将起挑下或剪取附有幼虫和蛹的枝、叶,直接投入75%乙醇中保存,或将其放入内有湿滤纸或湿棉花的指形管、平皿内饲养,如此羽化的成虫展翅后,连同幼虫和蛹作为一套完整的标本,写明标签,装入同一管内并加75%乙醇保存。

6.虱、臭虫的采集 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外永久性寄生虫,终生不离开宿主,且发育各期均在宿主体上进行,故应从宿主体上采集虱类。人体虱主要生活在贴身衣裤上,产卵于衣物纤维上,尤以裤腰、衣缝、衣领及皱褶缝里为多,主要从这些部位采集。人头虱从头发中采集,可用篦子篦下收集;并可从毛发根处剪下头发,收集虱卵。耻阴虱则主要从阴部及肛门周围的毛上采集,也应注意观察睫毛处阴虱的有无。采集其他动物体上的虱,方法类似。臭虫的采集点主要是人居室及木质床塌等处的各种缝隙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