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年人与钙缺乏

老年人与钙缺乏

时间:2022-02-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骨质疏松症极易使老年人发生骨折,如腰椎压缩性骨折、四肢骨折等。此两种情况均易使钙沉积在动脉壁上,所以说,老年人补钙有利于终止这种恶性循环。胰岛β细胞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分泌胰岛素,严重缺钙和维生素D不足,将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老年人与钙缺乏_钙生命之源

1.5 老年人与钙缺乏

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类生命的必然过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早衰则是一种病理现象。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是有益的。

在我国,一般认为60岁进入老年期,60~70岁为老年初期,71~80岁为老年中期,81~90岁为老年后期,91岁以上为高寿。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老年期一般定为55岁,发达国家则一般定为65岁,日本定为70岁。

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迫切追求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长寿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据资料记载,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人的平均寿命只有15岁左右,公元初也只有20岁左右,直到18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才缓慢的上升到30岁左右。但是,自18世纪至今也不过200年左右,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由30岁上升到65岁左右。发达国家人均寿命达72岁,我国人均寿命已由解放前的不足40岁延长至今的70余岁,百岁老人不为鲜见,最高寿星可达155岁,在我国流传上千年的“人生70古来稀”之说已经过时。

科学家测算,人的寿命期为人的生长期的5~7倍。中国人的生长期一般在20~25年之间,按最低生长期测算,中国人的寿命期也应该在100岁以上。那么,为什么现代人绝大多数未能达到这一寿命值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是疾病和事故。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差。我国老年人逐年增多,目前已达1亿多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病逐年增多,其中骨代谢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大。

正常成人每天进出体内的钙大致相等,称为钙代谢平衡。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每日摄入的钙多于排出,称为钙正平衡。老年人由于摄入的钙少于丢失的钙,称为钙负平衡,这主要与老年人激素代谢水平改变,长期摄入钙不足和吸收率下降有密切关系。

人对钙的吸收率常与年龄变化成反比。婴幼儿可以吸收食物中钙的50%~60%,青少年可以吸收35%~40%,而成人吸收15%~20%,老年人吸收则低于10%。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钙丢失的速度增加,骨吸收(即钙离开骨质进入血液的过程)增加。成年妇女在绝经前,以每年0.7%~1.25%的速度丧失骨质,绝经后,其速度增加到1.5%~2.5%。60岁以后,骨质丢失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骨丢失占全身骨量的30%~50%。男性50岁以后睾酮分泌水平开始下降,也会出现骨丢失。

此外,钙在体内的分布会出现异常,正常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中,只有1%的钙分布在体内软组织和血液中,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缺钙日益加重。一方面骨钙减少,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软组织和动脉血管中钙异常沉着(即降低血管壁的弹性,造成动脉硬化),又不能进入正常循环,发挥钙离子的作用,这样,骨钙与体液钙之间的比例就不是99∶1,而是60~70∶1。骨质疏松和软组织钙沉着的结果,是发生老年性退行性变化及各种老年性疾病,如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的重要原因。

1.5.1 老年人缺钙与常见的疾病

(1)缺钙与老年骨质疏松症。

缺钙是造成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的许多衰老症状均由骨质疏松所引起,如周身疼痛,特别是老年腰腿痛、过早驼背、机体活动障碍等。骨质疏松症极易使老年人发生骨折,如腰椎压缩性骨折、四肢骨折等。据报道,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约3,000~6,000万,占国内老年人的1/3~1/2;每年约有20多万中老年人因缺钙造成髋部骨折,其中有30%左右因此而死亡。所以说,人到老年应及时补钙,避免或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老年骨质疏松症始自胎儿期和少年期。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康纳教授于1924~1933年间对7,000名在该大学出生的芬兰人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在胎儿时期和少年期发育不良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髋部骨折。此外,母亲身高在1.63米以上者,出生时体长不足48厘米者,以及在7~15岁时发育迟缓者,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是其他人的2倍。上述3种情况均涉及者,则其老年时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是其他人的5倍。

婴儿出生时的体长与母亲在孕期的营养有关,妇女在怀孕时应多摄食含钙高的食物,以及时补充胎儿发育时需要的钙质。特别指出的是,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最重要时期,注意科学营养的补钙是促进少年时期骨骼良好发育,减少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办法。

(2)缺钙与高血压病。

大量研究证明,低钙饮食可使血压升高,促进高血压的形成,而高钙饮食对防治血压增高具有一定的作用。有资料统计,每天钙摄入量低于300毫克的人群,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为11%~14%;而每天钙摄入超过1,500毫克者,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降为3%~4%。高血压病患者经过利尿剂、可乐宁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仍不理想,而改用每日口服钙盐1,000毫克,两周后血压可下降至正常,且能长时间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内。

(3)缺钙与动脉粥样硬化。

钙沉积在动脉壁上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所在。老年人缺钙会导致破骨细胞活动增强,使骨组织中的钙游离出来,进入血液循环,血清钙的含量反而增加。另外,缺钙易致血压增高,损伤动脉壁。此两种情况均易使钙沉积在动脉壁上,所以说,老年人补钙有利于终止这种恶性循环。

(4)缺钙与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分泌胰岛素,严重缺钙和维生素D不足,将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另外,糖尿病患者骨钙排出增加,故在临床上常将钙剂和维生素D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辅助药物。

(5)缺钙与肿瘤。

研究证明,经常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摄取钙和维生素D较多的人群,大肠癌的发生率最低。当钙摄入不足时,胆汁脂肪酸增加,刺激结肠上皮过度增生,促使结肠癌的发生;而服用钙制剂后,结肠上皮的增生速度将会迅速恢复正常。

(6)缺钙与小腿抽筋。

一些体弱的老人常在夜里发生小腿抽筋,疼痛难忍,有时一夜发生好几次,导致夜不能眠。夜间小腿抽筋一般是由于人体血清钙离子浓度下降,使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增高所致。而寒冷刺激、熟睡时长时间下肢弯曲、突然伸腿等,往往又是诱发小腿抽筋的外因。预防和治疗低血钙引起的抽筋,膳食要注意选用含钙量高而又有益于营养平衡的新鲜食品,如奶类(在临睡前喝一杯牛奶有明显疗效),吃些豆制品或虾皮、芝麻酱、海带等,也可每日补钙300~500毫克。

(7)保障记忆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机体能量减少,能量代谢相应降低,导致体内形成的氧自由基(OFR,一种损伤脑细胞功能的氧化剂)增多。OFR可使钠、钙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使钾离子溢出脑细胞外,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造成脑细胞功能障碍,使人的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为了防止老年人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在膳食时应多吃豆类,如黄豆、花生等,同时补充钙剂,每日300~500毫克,以利于保护脑细胞,激发大脑神经的传导活力,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增强大脑记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8)人老不必“矮三分”。

“年过半百,为啥变矮了呢?”这是大多数老人在50岁以后出现的现象。这是骨量减少的结果。骨量减少一般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入了这个时期,人的消化功能减退,营养吸收能力相对较差,加之我国传统饮食结构中缺少钙、锌等骨基础营养物质,导致骨骼中营养物质——钙、磷、锌、铁、骨胶原蛋白、骨形成蛋白、软骨素等成分流失后得不到及时补充,骨丢失大于骨生成,骨代谢处于失衡状态,骨量开始减少。反映在骨骼结构上,骨小梁变得稀疏,间距加大,使骨密度下降,所以导致中老年人比年轻时矮了几厘米。通过调整饮食或补养来改善骨代谢,进而抑制骨量减少的进程,就可以延缓身材“矮三分”的来临。

由于我们每天吃进食物种类有限,各种身体营养不能一一顾全,所以这个时期的中老年人除应加强锻炼,勤晒太阳,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奶制品、肉类和蔬菜等外,还要选择适宜的钙制剂。

此外,缺钙还可使老年人出现精神兴奋、过敏、妄想和周期性情绪紊乱等精神异常表现,有时血管壁上的钙盐沉积物可脱落,会引起脑、视网膜等处血管栓塞性疾患。

对于老年人来说,若能注意身体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营养均衡,特别是注意适时补钙,则有利于延年益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