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批评与修正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批评与修正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由于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很复杂,不同旅游地的文脉和地脉不同,因此,每个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各具特点。他认为,这说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对于尼加拉瀑布的旅游规划几乎没有用处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批评与修正_旅游地理学

第三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批评与修正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质疑

自巴特勒1980提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后,学术界便展开了对该理论的广泛讨论。国外众多学者用不同的案例地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进行了检验,其结果也引发了对旅游地周期理论的多方面的质疑。在国内,自1996年杨森林《“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质疑》一文发表后,更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质疑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相关数据获取的问题;二是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问题;三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潜力。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相关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

理论的论证及应用都需要数据的支撑,在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现实案例地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有效的历史数据难以获取。造成数据难以获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统计数据不连续

数据的不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地早期发展阶段(探索和参与阶段)的数据缺乏。如杨效忠分析普陀山生命周期时发现,1979年以前的数据不可得。这主要是由于许多旅游地探索和参与阶段可以上溯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早期数据很难收集。另外,旅游地开发早期管理部门没有成立或虽然成立了管理部门,但却并没有进行游客接待数据统计。二是旅游地只能统计现阶段及其以前的数据,对于将来的情况难以把握。从现有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成果来看,许多学者在确定旅游地当前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时,并没有在预测将来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这就难免主观臆断,很难让人信服。三是一些旅游地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经营权转让,而当地有关部门又没有督促和监督旅游地对数据的统计工作,从而导致数据的不连续。另外,可能导致旅游地统计数据不连续的原因还有旅游地统计数据的间断性。

2.统计数据缺乏标准

我国有关部门当前对旅游数据的统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旅游统计管理办法》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但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只是从宏观上对旅游数据统计作出了要求,并没有对统计方法和统计标准作出具体规定。旅游统计数据标准缺乏,以及对数据进行核实校对也没有可靠依据。而且,不同旅游地统计数据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有的旅游地只统计旺季时的游客人数,而大部分旅游地都是按月统计游客人数。另外,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地理范围发生改变也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可靠性。如我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大庸市与拥有天子山风景区桑植、拥有索溪峪风景区的慈利县,在1988年合并为省辖地级市——张家界市,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统计标准,合并前后进行数据统计的单位也不一样,这可能导致旅游地合并前后数据的不可比性。

3.统计数据不真实

用于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四种渠道:一是景区管理部门提供;二是地方志、年鉴;三是旅游政务网;四是当地报纸、地方政府年度报告及相关研究文献等。有些渠道的统计数据是引用来的,容易出错,或因宣传报告的需要,要么被夸大,要么被缩小,因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分析数据很难反映真实情况。

统计数据的缺失,使得学者在研究该理论和运用该理论时面临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了对该理论多个方面的质疑。

(二)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质疑

经过实证研究,人们发现各旅游地之间发展轨迹差异非常大,甚至没有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轨迹与巴特勒的曲线完全相符,于是有人提出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论是错误的。这个观点的产生主要由生命周期为旅游地所特有和拐点难以确定两个原因引起的。

首先,由于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很复杂,不同旅游地的文脉和地脉不同,因此,每个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各具特点。巴特勒认为旅游地会由起步走向兴盛,再由兴盛走向衰落,一般会经历六个阶段,并从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旅游地接待设施、游客人数、旅游地环境容量、旅游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等方面随时间的变化总结了各阶段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巴特勒是把尺度较小的单一型旅游地,即由单一的旅游产品构成的旅游地作为分析单元。一处旅游地所能提供的旅游产品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有多种,既有单一型的旅游地,也存在复合型的旅游地,其旅游产品数量、质量和类型也会逐年变化,这也导致了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在具体案例地的研究中发生变异,如图11-4所示。

另外,旅游地发展本身也容易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导致重大事件前后收集的数据不具可比性。

其次,拐点位置无法确定。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当旅游地发展速度在某点出现正负变化时,会出现一个转折点,此转折点之后,旅游地发展方向会出现变化,这个转折点就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拐点。由于各阶段时间长度并不固定,并且各阶段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可能经历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很难确定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img134

图11-4 生命周期曲线变形

盖茨1992年在研究美国、加拿大边境的尼加拉瀑布旅游地生命周期时发现其存在明显的探索阶段,但发展阶段却来得非常快,致使参与阶段与发展阶段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阿加沃2002年在研究英国海滨旅游地生命周期时发现,发展阶段的起止时期同稳固阶段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将1950—1975年这段时间作为发展和稳固阶段的共同时期,并没有将其截然分开。巴特勒主要是根据游客增长率和旅游容量指标来确定转折点,但这两个衡量指标对于准确划分阶段和确定拐点是远远不够的。

除此之外,周期阶段之间的转折点事先预知很困难。拐点位置无法正确确认和进行预测也就成为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一个现实的难题。

(三)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潜力的质疑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必须在确定了当前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同时,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确定,也必须要具备有效的历史数据、科学的衡量标准和准确的周期拐点三个要素,就当前的研究水平而言,这些是较难实现的。有些案例地空间范围大,功能复合,管理权限多样化,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情况,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难度就更大,从而引起了部分学者对旅游地生命理论运用潜力的质疑,甚者是全盘否定。

盖茨在1992年对尼加拉瀑布的实证研究表明,尼加拉瀑布的情况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不十分相符。他认为,这说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对于尼加拉瀑布的旅游规划几乎没有用处。因此建议旅游规划者不应该设法去确定旅游地的发展阶段,而应注意监控和预测一系列与重要产品、客源市场和与影响相关的、能揭示行业健康及相关问题的指标。

邹统钎在对旅游地周期理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①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存在明显的区别;②生命周期曲线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诸如市场竞争状况、替代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及政府的法令法规等;③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不能作为一个完美的预测工具;④在市场营销方面,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没有考虑到市场细分的因素。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修正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修正

首先,每一个理论在单个案例中运用的结果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同样如此;其次,周期转折点的确定和衡量指标的选定是该理论的研究难点,并不能证明该理论是错误的;最后,每一个旅游地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点符合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因此,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应该在实际运用中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麦耶-阿仁特用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美国路易斯安那海湾的一个度假区Grand Isle的发展情况,指出该旅游目的地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居住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环境、观念的变化。例如,在开始的几个阶段,人们选择海滩边作为居住地,旅游也朝着海岸的方向发展,这使得人们过度开发海滩,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使Grand Isle提前进入停滞阶段。于1984年底竣工的一项耗资1 400万美元的恢复海岸线(或保护岛屿)的巨大工程是否能如期将Grand Isle带进复苏阶段,这取决于该工程的时限及其效用。

普里斯特利和蒙德在运用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过程中,在阶段划分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做后滞长期,描述了许多具有竞争优势、较长时间处于不败之地的旅游胜地的生命周期现象。在经历了一般的增长过程,达到最高发展水平之后,旅游地并没有马上衰落,而是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平稳发展阶段。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运用潜力的修正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具有一定预测能力,主要缘于其对旅游地演进特征的详尽描述。在具体旅游地的研究中,注意科学统计旅游数据、全面参考旅游相关指标、注重研究空间的不同尺度、注意对未知因素的考虑,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还是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1.科学统计旅游数据

国家旅游部门应该出台数据统计标准,规范数据统计工作。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指导、督促和监督旅游地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并做好旅游地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旅游地经营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统计游客人数、旅游地收入、住宿设施容量等数据。另外,使用旅游地统计数据研究其生命周期的人员,应该审视数据的有效性,不能盲目引用。

2.全面参考旅游相关指标

确定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时,除了选取巴特勒所用的“游客人数”之外,还应该寻求其他指标,如住宿设施和旅游地盈利水平等。普里斯特利等曾先后使用旅馆房间数或者床位数及其入住率,作为划分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指标。随着旅游地的不断发展,住宿设施也经历了不断变化:数量上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质量上由低档到高档;种类上不断齐全;功能上由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再到闲置或转为其他用途。由此看来,住宿设施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因此,依据住宿设施指标来划分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阎友兵和蒋晟提出以“旅游地利润”作为衡量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标准,并同巴特勒所用的“游客人数”标准进行了比较,认为“旅游地利润”标准更能反映旅游地周期性演变规律,无论从政府、开发商、居民还是游客的角度来分析,以旅游地利润代替游客人数作为生命周期演进状态的衡量标准都是可取的。

3.注重研究空间的不同尺度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除了探讨尺度较小的单一型旅游地生命周期之外,我们更有必要探讨尺度较大的复合型旅游地。对于复合型旅游地,除了研究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旅游地接待设施、游客人数、旅游地环境容量、旅游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等随着时间的变化特征之外,还应认真分析整体旅游产品结构动态变化过程和特征。对于尺度较大的由多个旅游地组成的区域旅游地,就必须考虑多个旅游地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如旅游地类型、开发时间、发展速度及其各自的生命周期等。另外,还应认真分析影响其生命周期的其他因素,如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的协调发展和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等。

4.注意对未知因素的考虑

我们应该在预测旅游地将来发展的前提下确定旅游地现阶段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如选取游客人数指标来确定旅游地现阶段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时,我们应该在预测今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游客人数的前提下进行。确定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转折点,应该在详细分析可能引起旅游地生命周期变化的推力因素、阻力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仅仅通过指标逐年变化曲线来主观认定。另外,在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例如,历史分析方法和本体认知方法等。

国外学者海伍德1986年对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潜力做了详细而全面的探讨。他指出欲使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具有可操作性,需要考虑到五个概念和量度,即分析单元、适当的客源市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与阶段、选择度量单位、选择恰当的时间单元;并提出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进行的预测应该是有条件的预测。

(三)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论”提法的修正

由于旅游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当薄弱,许多旅游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甚清晰,学术名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尚有较大缺陷,致使许多学者在学术名词的使用和理解上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该理论是由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旅游领域形成的,所以学术界对该理论的质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这一提法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1.从翻译的角度来看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国外,故先从翻译的角度来看看这个名称提法是否合理。国外关于这一理论的名称很多,主要有resort life cycle,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destination life cycle,tourism area life cycle等。其中“resort”的含义为“度假胜地”;“area”的含义为“地域、地区”,“destination”的含义为“目的地”。因此,将这些名称统一译为“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比较恰当的。

2.从旅游产品的定义来看

旅游产品的定义很多,林南枝、李天元在《旅游市场学》一书中提到,“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概念,在旅游市场学中,旅游产品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概念。从供给者角度来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综合服务。旅游产品有整体旅游产品和单项旅游产品之分。整体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活动中的全部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单项旅游产品则是指住宿产品、饮食产品及交通、游览娱乐等方面的产品或服务,整体旅游产品由单项旅游产品构成。因此,旅游产品侧重于资源、设施基础上的服务,而旅游地则包含了资源、设施、环境等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和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有区别的,不能简单地用前者替代后者。

3.从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特征描述来看

巴特勒对于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特征描述,比如,第一阶段的探索期,以较少的旅游者、简单的旅游设施、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以及未被打扰的地方社区为特征;第五阶段的停止期,以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至,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存在,接待设施过剩等为特征。而这些周期各阶段的特征显然是有所指,即所描述的是旅游地发展阶段的特征。因此,“旅游地生命周期论”比“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提法更恰当。

三、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展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地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许多景区处于旅游地成熟阶段。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良好的规划和实施完善的管理措施,那么将很可能会使旅游地的成熟阶段得以延长。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比性研究,以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了解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找出旅游地发展的限制因子,通过人为主动的调整,延迟衰退期,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已成为国内风景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外的研究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①每个旅游地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现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于所有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规律。因此,单纯的理论研究显得不够客观和实用。只有建立理论研究框架,针对特定区域背景下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②目前,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延长的案例集中在对成熟的旅游地其停滞阶段如何重组复兴等方面。很少学者注意到旅游地在发展阶段或者未到达停滞阶段时,及早地应对旅游产品衰退的潜在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旅游地发展的成本。③参考国外不少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的演化,都与突发事件有关,尤其是突发恶性事件对一个旅游地的演化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国内近几年已逐步重视旅游地危机管理,在此基础上,保障措施需加以完善,对危机管理的理解应该进一步加深。④国外案例研究强调决策者和管理者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旅游地的演化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化。⑤旅游地是一个复合的系统,生命周期受到各个子系统的影响,其中一些要素在增长的同时,另外一些要素反而在下降。因此,有可能旅游地系统的内部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内部各个要素的此消彼长,外部表现并不明显。将旅游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的同时,对其各个子系统加强研究将成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新趋势。

同时,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仍然在很多方面亟待进行深入探讨。①如何科学地统计数据及设计参考指标;如何利用高科技预测未来数据。②如何建立旅游地生命周期数学模型,在这方面有些学者已经进行探讨了,但是仍未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要建立生命周期数学模型需要寻找大多数旅游地共有的影响因子。③与其他理论相结合。影响旅游地的因素数量众多,单靠一种理论很难全面了解旅游地的发展特性,应与其他理论相结合,或者可以弥补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中的缺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