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宇宙波动论

宇宙波动论

时间:2022-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两重性,德布罗意的
宇宙波动论_万维宇宙

假如一个人不被量子理论感到困惑的话,那他就是没有明白量子理论。

——玻尔

一、波动悖论

玻尔是量子理论的创始人,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因为连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存在波动。

1.

幽灵悖论

微观世界曾经被认为和宏观世界一样是确定的,原子被认为是缩微的太阳系,其内部的构件像精确的时钟一样运转。随着科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原子世界充满了含糊和浑沌。电子这样的粒子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轨迹,在这个时刻如果我们发现它在这里,那么下一个时刻它却到那里,无法判定在某个时刻它在哪里。

不仅是电子,所有已知的亚原子粒子,甚至是原子,我们都不可能知道其具体的运动规律。也就是说,我们日常体验到的真实可感知的物质,是由幽灵一样的量子组成的。

爱因斯坦一直对量子幽灵感到不安,他宣布:“上帝并不掷骰子。”为了攻击量子理论,爱因斯坦设想了一个实验,实验原理是:大群的幽灵不是独自行动的,而是共同行动的。假使一个粒子一分为二,其两半的碎片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作反向运动,运动到相当远处,每一个碎片都具有其同伴的印记。比如一半的碎片以顺时针自转的方式飞去,那么,另一半碎片就要以逆时针自转的方式朝相反的方向飞。

幽灵理论认为:每一个碎片都有两个幽灵,碎片A有两个:一是顺时针,一个反时针;碎片B也有两个:一是顺时针,一个反时针。在没有被观察前,一共存在四种粒子,一旦观察后,A如果是顺时针,那么就成为确定的粒子,不再有两个幽灵了,B也立即成为确定的粒子,而且肯定是反时针。

爱因斯坦的观念是两个粒子距离非常远,一旦对A进行观察,那么B是如何知道A的状态被确定,而且立即自己就变成实在的,不再是幽灵呢?

玻尔回答是,人们不可能把世界看成是由许多分离的碎片构成的。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AB必须看作是单一的整体,即使它们相隔几光年之遥,这的确是整体论。

科学实验结果证明了,玻尔赢了,爱因斯坦输了。幽灵打败了相对论,也导致更大的悖论,我们所谓真实的世界既然是建立在幽灵的基础上,那么这个世界还是真实的吗?

2.猫的悖论

量子幽灵也导致出现更大的悖论,薛定谔提出一个著名的猫论。

设想有一个箱子,里面有一只活猫、一个装有镭的容器及一个装有氰化物的小瓶也放在箱子之中,镭原子会发生衰变,它的发生只能从几率的意义上加以预测。在这个装有活猫的密闭箱子里,如果镭发生衰变,它触发的信号能使一把预先定好位置的榔头落下,打碎小瓶,使氰化物从小瓶之中释放出来,从而杀死猫;如果镭不发生衰变,小瓶也不会破碎,猫会活下去。

按照常识,猫是非死即活;但是按照量子理论,由箱子和其中一切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是由一个波函数来描述的。所谓波函数就是说这个猫在同一时刻是既活又死,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不去打开箱盖去看这猫,那么它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这种状态似乎是荒谬的。

薛定谔认为观察的作用不仅明显地在现象中注入了一种主观因素,某个人必须打开箱子去看这只猫,而且它也迫使猫不可逆地接受这两种可能性之一,要么玻璃瓶完好无损、猫安然无恙,要么瓶子被打碎从而猫死去。

猫论的核心是:系统状态本身是不确定的,观察本身能导致系统从不确定转为确定。爱因斯坦说:“我不可能想象,只是由于看了它一下,一只老鼠就会使宇宙发生剧烈的改变。”

这个悖论还可以继续进行升级,既然我们认同猫是因为人的观察而被确定生或死的状态,如果说有一个人去观察,那么就会出现波函数塌崩的事情。

如果有两个人同时去看,比如云寒和寒云一起去打开箱子,假如猫是死的,那如何判断是谁将这可怜的猫确定为死的状态呢?是谁杀死了它,是云寒还是寒云?如果是云寒,那么仍然有个问题,为什么是云寒?而不是寒云?即使你能解释是云寒干的,如果有1万个人同时观察,那么如何确定是谁干的呢?

这就是大名鼎鼎、威振科学界的“薛定谔的猫”,而这个悖论即使是薛本人也只是坚持有这回事情,至于为什么,他也搞不清楚,否则他也就不需要与爱因斯坦进行多次论战了。

3.衍射悖论

光子和电子都具有神奇的波动性,即如果存在两个缝隙,那么它就出现衍射现象,即一个电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它能知道有两个缝隙,而且很规矩地执行衍射理论。

电子的运动称为电子云,说明电子的运动是不可以预见的,既然它是不可预见的,那么它在衍射时又为什么这么老实,不抗拒命运的安排呢?这命运又是谁给它们的呢?

结论:波动悖论之所以无法解释,因为这已经涉及到宇宙本元的特征,任何不能了解宇宙本元神奇特征的理论,都会被自己的理论所困惑,只有理解宇宙本元的理论才能解开这个悖论之谜。

二、波粒二重

波动两重性是量子理论的核心,任何物质既是波也是粒子,这是量子理论的基础思维,也是量子世界的奇特特征。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光电效应论文,说明光子是粒子,即能量是非连续组成。光电实验表明照射在固体金属表面上的光,可以使金属发射出电子,这些电子的能量不随光的强度变化而变化,而是随光的颜色变化而变化。爱因斯坦认为,能量是以微小份额的形式由光线携带的,他把这称为“光量子”。光线的强度越大表明有越多的量子,所以能从金属中打出更多的电子,频率比较高的光意味着更大的量子,所以逃逸出来的电子会具有更大的速度。在某一量子尺度下,电子就完全不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而离开金属表面。

光电效应说明光是由微粒构成的,这原是牛顿支持的一种观点。光的粒子说早在1678年就已经被荷兰惠更斯的波动说所取代了。光的波动说看上去是如此优美,它清清楚楚地解释了一系列光学现象,例如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因此人们不愿意放弃。

19世纪杨氏双缝实验,当一个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到一个开有两条狭缝的不透明的屏上,这两条狭缝就像一个二次光源。光穿过它们之后继续传播,最后投射到一个屏幕上,形成明显的明暗相间的带状条纹,这是一种典型的干涉作用,是光的波动本质的一个最好说明。

如果只能用一个光子,那么必然是只能穿过这两个狭缝之一。可如果把单独的光子一个接一个地向这两条狭缝发射过去,并记下它们到达屏幕的位置,最后我们会得到以前用一束光照射时一样的干涉图样。这说明,一个单独的光子会因为它的波动性质而对两条狭缝都有感觉。

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两重性,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方程式推出:波长为入=h/p=h/mv。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看不到广泛的波动效应?因为根据方程式,粒子的波动性决定于它们的质量,质量越大则相应的波长越小。对于原子而论,这一波长相对于它们的尺度来说很大,而对于通常的物体来说,这一波长就小到了微乎其微,所以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波粒二重性导致非常奇特的特点,比如电子是具有典型的两重性,它无处不在,同时又无所在,这已经是神话中上帝的定义了。因此,波动性说明电子根本不像一个物体,它的行为只能用几率来描述。

1927年,海森伯提出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这个原理认为自然界存在一个测量精度的极限,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两个量。对于电子,如果知道它的位置,就不知道它的速度;同样,知道它的速度就不知道它的位置。

不确定性原理意味着,我们对一个量测量得越准,则另一个共轭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把这两个不确定性联系起来的常数,是普朗克常数,即△xph。假设将一个电子的位置测量到奈米(10 -9 )的精度,那么动量会变得这样的不确定性,以至于人们不能预料一秒钟之后电子是否比 100 公里 还近!

不确定性原理也导致另一个神奇的推论,即沸腾的真空:当空间越小,那么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真空是沸腾充满活力的。在空间所有各处,真空场的能量永无止尽地在发生涨落现象,足够大的能量涨落可以使得粒子—反粒子在瞬间生成,而且能力涨落越大,粒子对生成得就越迅速。

结论:波粒两重性是观察结论,我们一直缺乏核心理论解开宇宙为什么存在波动两重性。

三、波动本元

1.波动地球

在时空旅行论中,云寒论述时空旅行存在混乱地球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如果公元2000年的地球与公元1900年的地球之间有严格的因果关系,那么就意味这个地球是混乱的,它会随着公元1900年的地球变化而变化。

实际上因为时空分离,公元2000年的地球与公元1900年的地球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出现这样混乱地球的几率是很小的。不过既然公元2000年的地球可以有无限个,那么新的问题出来了。

如果云寒二号想通过时空旅行机到来公元2000年的地球,那么他面临的地球是不确定的,是有无限个地球。如果他在时空旅行机上设定公元2000年的地球时,时空旅行机的显示屏幕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图形,屏幕上的地球图形是波动的,波动就代表它有无限的可能。

结论:虽然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点时间对应的地球是确定的,但是对进行时空旅行的未来人来说,这个点时间对应的地球却是不确定的,这就是量子波动之谜的本元。

2.时空波动

地球为什么会出现波动?

它是时空波动的一个映射。时空波动说明万维宇宙中时空的无限性,它正是宇宙异质论的一个结论。因为同一个点时间对应无数的静元空间,同一个空间对应无数的点时间,那么出现时空旅行时,波动是自然发生的现象。

时空波动与时空差距有关,时空差距越大,波动就越大。物质的波动二重性,其波动本元就是时空的波动性,因为速度=空间/时间,质量、能量又与速度有关,那么最本质的波动性是时空波动。

目前的波动理论存在错误,认为波动只是与质量有关,这是看到表像没有看到本质。实际波动源于时空,质量只是物体在时空中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唯一的特征。

量子为什么能出现较大的波动?

原因不是它的质量小,而是它与人类意识中的时空差距太大,根据宇宙量子论,意识是存在量子意识的,那么人的量子意识时间大于量子自身运动的时间,很自然就能观察到量子的波动,所以非常明显。

结论:时空波动是最本质的波动,量子波动效应明显是因为意识存在量子意识。

3.观察波动

我们观察任何物体,实际是我们的意识对这个物体进行时空旅行,因为任何两个物体都是处于不同的时空中的,任何观察本身就是时空旅行。我们观察量子也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最后都需要自己的大脑思考,那么这就导致观察波动,就是说,任何观察本身是逃避不了观察波动的。

为什么我们对遥远的过去记忆模糊?为什么我们对遥远的未来难以预测?

我们记忆中的某一个过去类似于过去的静元宇宙,我们幻想中的某一个未来类似于未来的静元宇宙。当我们试图去回忆过去或预测未来时,我们的思维就类似于万维人面临的波动时空,因此很模糊。

过去的事越远,那么这个时空差距就越大,也就越想不起来。经常有些东西我们突然想找却找不到,也想不起来放在什么地方,而且越是希望马上想起来,就越想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你的意识已经通过时空旅行进入了波动的静元宇宙,你当然无法想起来。但是如果你放弃寻找,静下心来,经常无意中能找到你要找的东西,一旦你找到这个东西,你马上就能记的自己放这东西的情景。这是因为意识在观察和思考静元宇宙时,出现波动现象,波动消除后,自然就能清晰。

同样,未来的梦越远,它的模糊波动越厉害。

我们同样也无法准确预见未来,比如你说100年后云寒会死,这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对一个小生命进行预测。但是如果要你预测100年后的人类是怎样的,这就不可预见了。

对地球整体进行预测,越近的时间越可靠,越向后越不可靠。比如云寒可以预测明天不会进行世界大战,但是如果这个预测时间改为50年呢?那么就出现预测不准的问题,谁能保证50年内人类不发生世界大战呢?

结论:过去的波动和未来的波动是不一样,我们一般认为过去是真实发生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预测未来比回忆过去的波动性更大。过去和未来的波动不一样,这是波动不对称,符合宇宙对称论。

4.异日重现

如果云寒一号万维人直接去公元2000年的地球,因为存在很多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那么他是否能到达我们现在生活的静元宇宙?或者说他能否到达曾经产生他的那个静元宇宙呢?

答案是残忍的,不可能,因为宇宙异质论会进行干涉。

万维人无法到达他真正想到的那个静元宇宙,这个推论是宇宙异质论的一个结果。初步分析论证为,由于万维人想要到达的地球出现波动,从无限个地球中选择一个,这个概率为无穷小,做不到。在本书第二版的时候将进一步详细证明,肯定无法做到,而且也可以从这个论证进一步证明宇宙异质论是无法推翻的,否则就不能算是奇点理论了。

结论:完全意义上的异日重现是不可能的,即万维人能到达类似的静元宇宙就算不错了,但肯定不能到达他真正想要去的静元宇宙,也就是说,时空旅行能解决万维人大部分的旅行目的,唯一不能满足的是完全相同。

这就是拯救露露的一个结论说明。

5.天体波动

天体同样存在波动。

因为我们观察天体的参考标准是地球,地球与太阳之间的时空差距不大,所以不明显。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观察银河系及类星体、黑洞等特别大空间的物体时波动是存在的,原因它与我们参考标准的时空差距大。

天体的波动不仅与质量有关,更与距离有关,越大越远的天体波动性越大。

因为人的量子意识时间小于天体的波动量子时间,所以我们很难观察到天体波动,我们必须要将很多年的时间作为一个点时间,这样就能研究出天体波动。

结论:在特定情况下,如果出现时空差距很大,也能出现巨大的天体波动现象。如果出现天体波动,那么它就不符合现在的波动公式,而是与本论中的时空差距有关。这个结论是可以证实的,有待未来科学的证实。

6漏洞之谜

本文中有一个漏洞,如果时空是波动的,那么意味着任何观察都是波动的。比如一本书你找不到,后来找到了,你能说找到的这本书是属于另一个静元宇宙,不是原来的静元宇宙吗?

这个问题,现在很难回答,因为看起来书是确定的,既然异日不能重现,那么书还是那本书吗?

云寒既然已经提出这个悖论,就说明能解释这个问题,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才引发出宇宙映射论的产生,否则就产生不了更奇特的宇宙模型。

结论:宇宙映射论将带动宇宙波动论的升级。

四、幽灵之笼

宇宙波动论是针对量子幽灵之谜而创立的,只要知道时空是波动的本元,那么量子幽灵之谜也就没有什么悖论的基础。

1.幽灵之谜

量子是确定的,无论是电子和光子,它们的运动方向是有规律的,根据宇宙生命论,它们存在自由意识,测不准原理反映出它们的自由意识。

它们短时间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长时间的运动是无规律的。因为它们的长时间远小于我们的量子意识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无规律的电子云。

关于幽灵悖论中的两个对立观念,宇宙波动论是第三种观念:宇宙是个整体,AB的联系不存在受空间距离控制的问题,因为爱因斯坦仍然被绝对空间思维所控制,仍然在捍卫光速最大这个假设。量子理论关于观察能改变宇宙这个核心思维是正确的,但是量子理论是将人作为独立的意识主体,并没有意识到单元宇宙其他的物体也是意识主体。

因此,每一碎片都有两个状态,但是意识很快选择了一个状态,选择下一个状态的意识并不是人的意识,而是单元宇宙的意识。

结论:波函数说明量子是不确定的,这是观察波动,因为对量子的研究存在较大的时空差距,所以存在明显的波动效应。波动反映的是观察波动,而不是量子的本身波动。

2.猫论之谜

薛定谔的猫论与爱因斯坦的幽灵悖论是一样的,猫本身存在两种可能,是波动状态,这个波函数塌崩是谁干的,是云寒还是寒云?

都不是,否则就无法解释,如果有三个人、一万个人观察呢?

因为猫的波动说明存在两个静元宇宙,一个是猫死,一个是猫活。如果你没有观察你认为它处于波的状态。

实际上对猫的观察并不需要由人来确定,单元宇宙是个生命体,它自己选择了下一个静元宇宙,在选择这个静元宇宙时候就已经选择将猫杀死或者活着,这个结果是由单元宇宙确定的,这个观察也是由单元宇宙决定的。

我们认为猫出现波动,是因为我们将这个系统认为孤立不变的,认为系统的状态要通过我们的观察进行确定,实际上宇宙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系统,只是为了介绍、研究方便来说有孤立系统。

结论:真正将它杀死的是单元宇宙意识,即它的波动只存在一个量子时间中,单元宇宙很快就选择下一个静元宇宙,已经将它杀死了,无论是云寒或者是寒云,都只是发现这个结果,而不是确定这个结果。所以即使有1万个人同时看,结果也是一样,不需要研究是谁将猫杀死的问题。

这个解答是依托宇宙生命论的,即单元宇宙是个超级生命,它的意识已经选定猫是死或者是活,并不是它其中的任何一个小生命的本级意识。

3.衍射之谜

一个电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它怎么能知道有两个缝隙,而且很规矩地执行衍射理论呢?

真相是电子能知道任何一个地方,它自己只选择了一个地方。

那么为什么一群电子能分成两条路呢?

因为电子之间的自由意识不同,当然可以选择两条路。

为什么没有出现集体向一条路出发呢?

原因是概率很小,对量子的观察只能符合意识的合成原理。

关于这个问题也顺便提一下平行宇宙理论,平行宇宙理论认为存在多少种可能选择,就有多少种平行宇宙。这个理论有问题,它是有创意说明敢想,但想的还是少了,创新的程度不够,因为这太复杂,万维宇宙搞的太累,无法解释。

结论:宇宙波动论认为,电子存在自由意识,存在很多个静元宇宙,是我们的单元宇宙选择了一个静元宇宙,这就表现为电子自愿进入一条缝隙。面对一大群的电子,单元宇宙是按符合宇宙对称论的原理来选择静元宇宙的。

章结:本章通过波动悖论,引入时空旅行论中的混乱地球故事,说明量子波动之谜本元为时空波动,因为观察本身是时空旅行,所以观察就是量子波动的本元。

波动本元也解释了回忆过去和预测未来能出现波动,预测天体也出现波动,波动大小主要与时空之差有关。时空波动论与宇宙生命论、宇宙量子论的结合就成功解开波动之谜、衍射之谜、薛定谔的猫论。

本文尽管解开波动悖论,但自身也出现漏洞,需要依托宇宙映射论进行修复漏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