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何在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何在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历史任务,事关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是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何在_话说新农村

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何在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历史任务,事关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一方面,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大量人员聚集在落后的农村。另一方面,城市和非农产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而且必须以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为基础。农业和农村的不发达,关键是长期以来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导致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影响了非农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仅为中国第二产业1/8,第三产业的1/4。据测算,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5亿左右,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农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实现农村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

(二)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顺应了农民群众进一步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目前,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4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21.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是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目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突出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是平衡利益关系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关键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居民比,还有很大差距。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相差7328元。如不采取有力的调整措施,加快农民收入增长,今后城乡居民收入还将进一步扩大,这是影响今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必须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和谐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新农村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农村建设既可以直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又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民消费观念和农村消费结构,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但农民收入的增长相对滞后。近两年来,许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回流到农村,出现了农民工短缺现象,农民收入增长出现停止徘徊局面;同时,生产能力过剩,商品供过于求,不少乡镇企业破产,农村负债累累,农民增收艰难。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通货紧缩困境的突破口,仍然在广大的农村。因此,一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即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年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二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要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等。四要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潜力。从2004年全国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洗衣机、电冰箱拥有量75台、87.3台、17.8台来看,农村的购买能力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五要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主要是加大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业机械、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就是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增加农民的物质利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符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在中国,农民是最大的社会阶层,截至2004年底,中国有7.57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8.2%。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分成十大阶层,农业劳动者占42.9%。这个阶层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是少得可怜的耕地,拥有的组织资源几乎为零,拥有的文化资源也极其有限,是一个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一个影响全局的大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如果脱离了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和农民发展,就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符合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一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能否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成为国家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是世界各国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遵循的普遍规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最终必将导致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带来严重后果。农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势必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固,就难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难以支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农民购买力不增强,就难以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就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差距不缩小,就难以如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