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上其他民族语言的所谓世界语的所谓

世界上其他民族语言的所谓世界语的所谓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强行推广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强行推广其文化。但实质上,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地域的人们使用不同语言所展示的其实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因此他们渴望找到练习英语口语并改正错误的途径。有些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如英语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一项调查显示,逾七成的大学生主要精力投入了英语学习!
一种声音_生存的困惑:人类应该有选择地后退

第二节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一种声音

中国的中学生都学习过那篇著名的课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说的是普鲁士占领法国后强行停止法语教学,推行德语的故事。这篇课文早年曾令许多中国人感同身受。其实这样的事在欧洲、亚洲的被占领土上都发生过。强行推广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强行推广其文化。当然,他们使用的是强制手段,是与其暴力侵略同步的。

关于语言,《圣经·创世记》中第11章第1—9节记载了一个经久流传的故事: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的。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注:就是“变乱”的意思)。

这是宗教信徒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关于语言的神话,其寓意是说上帝怕人类聚集在一起犯罪,为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使人们讲不同的语言。

但实质上,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地域的人们使用不同语言所展示的其实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名片。从语言本身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它们将不同民族独特的联想和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传统文化等用比喻、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等组合,犹如建筑般精妙地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我们正是因为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而互相区别。

人类本应该好好保护这些“语言建筑”,因为每种语言都像是大自然这位建筑师的精心杰作,一旦坍塌将不可能再复原。但是在今天,越来越多不同地方的人却在说着相同的语言、操着同样的口音,我们的语言正在变得越来越单一,有些语言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威胁。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2月19日推出的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的电子版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上2500多种濒危语言的更新数据。其中的一些数据十分令人担忧: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607种不安全,632种危险,502种非常危险,538种情况危急,200多种语言已在最近3代人的期间内灭绝(即不再存在讲这种语言的人)。

世界各个地区尽管经济发展情况各异,但都存在着语言消失的现象。2009年2月20日中新网的一则消息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约有2000种语言,几乎占世界语言总数的1/3,但在未来的几百年内,其中至少10%的语言将会消失。

我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说到我国的语言情况,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令我们中国学生十分头疼、又硬着头皮“死啃”的英语,这一正在试图统一全球其他民族语言的所谓“世界语言”,对汉语的威胁与日俱增。

有媒体曾经报道说,目前有4亿中国人正在学英语。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而近几年来一度成为人们生活主题的“全民学英语”的口号又意味着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上学英语最疯狂的国家。几乎从我们的幼儿园启蒙阶段开始,英语就成了必修科目,从高考、考研、考博到找工作、评职称等等,英语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成长的每一步。

2009年8月29日英国《独立报》一篇题为《疯狂的英语》的文章不无戏谑地说道,中国人学英语有些“疯狂”:“您来自什么地方?您讲英语吗?”在北京故宫附近或王府井大街上,这熟悉的问话是中国人同外国人对话时的标准开场白。碰到如此坦率的接近举动,许多游客都有所犹豫,担心这可能是一个骗局。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只是想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套近乎,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因此他们渴望找到练习英语口语并改正错误的途径。

在中国,英语会方便你旅行,提升你的社会地位,英语教师也变成“名人”,现在甚至连和尚也开始学英语。

当你出去找工作的时候,稍微好一点的用人单位首先问你英语过了几级,也不管你应聘的职位到底需不需要英语。还有中国特有的职称评定,不管是否需要,均需拿到外语等级证书,否则就是“硬件不合格”。且不说我们浪费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单就说在这个过程中,多少突出的人才被拦在了继续深造的大门外。著名画家陈丹青对此愤恨且无奈:由于艺术类考生畏惧英语和政治考试,他已经连续四年招不到一名合乎要求的硕士生了。在中国,英语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成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英语如此之“热”,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候,很多年轻人的母语水平都已经衰退了。有些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如英语水平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小孩子从说不好母语的年龄就开始学习英语,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和专业人员参加英语考试,而在校的大学生们为了学好英语,又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一项调查显示,逾七成的大学生主要精力投入了英语学习!

再看看我们的母语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家长、老师们就将英语、奥数的学习时间安排在汉语之前;而上了大学,《大学语文》变成可有可无的选修科目,逐渐退出大学课程表,淡出大学生的视野。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有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写简单的应用文,连“文从字顺”的起码要求都达不到,更别提让他们去阅读古人的传世名篇,从中汲取先贤圣哲的智慧了!《扬子晚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一则不足百字的申请书,格式不对且不说,光错别字就有28个,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羞愤交加!

照目前的这种情形来看,不管是我们的汉字还是汉语,都有“字母化”的趋势,或许终有一天,汉字将被A、B、C、D所代替。陈丹青就曾说过:“大学生的中文能力已经退化得非常可怕了,递上来提问题的纸条错别字满篇,文理不通,而我们却要狠抓英语成绩。”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蜚声海内外的陈丹青当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时的英语成绩却是零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语言则是文化的根,文化的DNA密码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来传承。如果汉语消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之传承将会遇到很大麻烦。讲英语的民族有他们的思维习惯与语言方式,汉语有自己的特定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说,不同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不同于自己思维与文化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才看到了窗外不同民族的智慧之光,而他人的思想正是我们思想与文化创新的源泉。如果大家都讲一样的语言,我们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汉语是这样,其他民族的母语也一样。

有些东西是根,根断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在这方面,法国人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面对强势的同化要求,不仅有作家都德那样的抵制者,还有自觉维护自身尊严和特性的全体百姓。他们欢迎开放,但不忘自己的本。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巴黎懂英文的人到处都有,但是他们只有在工作需要或者英语能派上用场的时候才会说英文。有人认为这是法国人的傲慢,其实不是的,法国人是把他们的母语——法语当做提升国家形象与民族尊严的象征,他们十分珍视自己的语言,能用母语表达清楚的就绝不会用外语。在他们眼里,法语是世界上最动听、最优雅的语言,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政府,都极力地保护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法国政府甚至为此立法限制英文歌曲和影片在媒体中播出或放映的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