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竞争力理论和实践

国际竞争力理论和实践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发表了著名的竞争理论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构建了竞争力的理论体系。就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实践来看,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法国计划部、德国经济部、葡萄牙竞争力论坛也分别就本国的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政府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交了相应的研究报告。
国际竞争力理论和实践_都市旅游研究前沿热点·专题与案例

5.1.1 国际竞争力理论和实践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发表了著名的竞争理论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构建了竞争力的理论体系。他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形成了经典的结构—行为—效果(SCP)模式,认为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以及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他提出了不同产业环境下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以及企业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和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决定因素,提出了国家的竞争优势决定了其对产(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作用,为企业竞争力分析提供了实践方法。在进行产(企)业竞争力分析时,波特在《竞争优势》(1985)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产业链)分析法和钻石模型分析法。产业链分析法是产业竞争力的一种分析工具,每个产业都可以与其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和相关支持产业形成一种产业链,如某一产业可以与其原材料产业、设备投入产业、产品(服务)需求产业、技术支撑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劳动力供应行业等组成产业链。如果产业链每一节点上的产业在某方面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那么我们所研究的产业也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把研究重心放在市场这一中心的分析范式,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中心引导到更多的相关企业、产业、国家等组织的能力上,改变了传统的只关注外生经济优势的经济理论,更加关注各个组织层面的内生比较优势,引导人们对经济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高度关注。这一管理理论的革命较好地适应了信息革命、知识经济的要求,因而竞争力理论在全世界流行并演化出国家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等理论。

就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实践来看,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这一研究的背景是由于其国内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钢铁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业等三大行业受到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强烈冲击,从而导致其竞争优势的丧失、经济衰退以及失业人员的急剧增加。由此,少数国家在国际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开始动摇,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开始兴起,甚至某些新兴的小工业国如东亚“四小龙”也成功地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了自己的席位。在任何国家都面对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情况下,1980年美国劳动部国外经济研究室提交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国家竞争力报告:《关于美国竞争力的总统报告》。1985年美国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就美国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力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其研究成果包含在同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全球竞争:新现实》中。1988年和1990年,美国政府专门制定了《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并成立正式的竞争力政策咨询机构——竞争力政策理事会。

英国在1983年提供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委托其国内的“经济社会研究理事会”对其国内的20多个项目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并于1992年起由英国贸易与产业部每年提交不同主题的竞争力研究报告。法国计划部、德国经济部、葡萄牙竞争力论坛也分别就本国的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政府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交了相应的研究报告。日本通产省还就日本各产业、政府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与美国进行了国际竞争力比较,欧盟也于1993年发布了题为《增长、竞争力和就业:21世纪的挑战与出路》的欧盟竞争力总结性报告,并于1995年成立了竞争力咨询小组,专门负责向欧盟会议提供提高其成员国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目前最具权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机构是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它们对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发布各年的主要国家国际竞争力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