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

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竞争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IMD的国际竞争力理论。IMD的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是:国际竞争力=竞争资产×竞争过程所谓竞争资产是指自然资源、土地、人口等继承而来的资产竞争过程则是一国把资产转化为增加值的能力。

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是在战后国际经济的历史背景下对各种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创造性的综合应用的产物。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等。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真正在一个明确的竞争力概念下,解释国际竞争力演变规律的完整理论才出现。

目前,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竞争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IMD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一)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是研究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1980—1990年相继出版的4部著作中分别提出了解释国家竞争力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解释产业竞争力的“5种竞争作用力模型”和解释企业竞争力的“价值链”等理论观点,形成了一个涵盖国家、产业和企业三种竞争力主题的国际竞争力体系。由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第三章已经有详细的介绍,本节不在赘述。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从企业内部寻找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其代表人物有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他们在1990年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它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部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期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建立核心竞争力是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艾迈斯奈德和埃贝林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能为公司创造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才创造出优于竞争者的优势技术、良好的商誉、顾客忠诚等。

总体来说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点:

首先,企业是一个能力集合体,企业的能力可分为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生产组织能力社会协调能力等,而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各种能力中处于中心和支配地位。

其次,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最主要的资源,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差别是企业效率差异和继而造成的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开发和控制,企业可以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和垄断优势。

最后,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它是独特的,是不可引进或模仿的,它暗含于企业文化、员工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中。

(三)IMD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IMD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理论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提供能够创造增加值和积累国民财富的环境的能力。在塑造国际竞争力环境中存在着四种力量,一国只有主动把握与平衡这四种力量,才能推动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第一是吸引力和扩张力的关系。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存在着引进吸收能力与输出扩张能力的不平衡,它们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二者相互补充,其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状况。

第二是本土化经济与全球性经济的关系。本土化经济是限于国内市场的传统生产方式而全球性经济是跨越国界的现代生产方式。在过去20多年,本土化经济受到来自全球性经济的强烈冲击。因此,以本土化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如何参与和适应全球性经济,是该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三是资产与过程的关系。IMD的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是:

国际竞争力=竞争资产×竞争过程

所谓竞争资产是指自然资源、土地、人口等继承而来的资产竞争过程则是一国把资产转化为增加值的能力。一般说来,过去的竞争过程所创造的产出会转化为现时的竞争资产。因此,资产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必须依靠发展过程竞争力来实现竞争资产的扩张。第四是个人冒险精神与社会凝聚力的关系。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强调冒险精神、废除管制、私有化和个人责任追求社会福利体系最小化,在塑造国际竞争力环境的过程中,政府既要鼓励冒险精神和个人奋斗,同时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的协调与稳定。通过20多年来对国际竞争力理论与政策的研究,IMD提出了一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10大要素:

(1)创建一个稳定、可预测的法制环境;

(2)构造一个灵活和弹性的经济结构;

(3)对基本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优先投资;

(4)促进私人储蓄和国内投资;

(5)在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力;

(6)政府和行政管理需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方面努力创新;

(7)保持工资水平、生产率和税收之间的合理关系;

(8)减小收入分配不公,扩大中间阶层,确保社会结构的稳定优化

(9)增加教育投资,尤其是注重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终身培训;

(10)保持经济运行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整体协调,促进国民财富创造能力的持续提高,维护公民意愿及其所追求的价值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