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国际传播的特点

当代国际传播的特点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国际传播活动中国际政治斗争色彩浓烈。冷战期间,国际传播的主要工具是国际广播,其意识形态色彩非常突出。这可以说是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关系最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欧美的广播电视界掀起以“自由化、商业化、非规则化”为诉求的市场化浪潮,一些大型媒体走出国门,开始了国际传播市场的争夺。四是国际传播的主体更加多样,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更加复杂。五是一国的国际传播和对内传播的界限趋于模糊。
当代国际传播的特点_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相互交织,各国之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已从政治、军事扩大到经济、外交等多种领域。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在各类新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国际传播在媒介手段、行为主体、传播方式、内容及影响力方面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综合来看,国际传播的特点也在不断自我发展。

一是国际传播活动中国际政治斗争色彩浓烈。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的联系历来紧密。冷战期间,国际传播的主要工具是国际广播,其意识形态色彩非常突出。尽管后来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等西方国际广播电台采取各种方法手段,企图保持非宣传的态势,但其奉行和宣传本国内政外交的方针政策的政治意图依然十分明显。这可以说是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关系最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只要民族国家依然存在,国际政治斗争就不会停止,国际政治与国际传播就仍然会保持密切关系。2003年2月,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全球宣传办公室”,争取海外民众支持美国反恐和打击伊拉克。其具体手法包括资助倒萨的电台电视台、向媒体提供精心挑选的信息、运用心理战部队、开展空中广播、实施网络宣传乃至投散传单等,突出宣传伊拉克的威胁,并显示其武装能力。同时,随着跨国媒体的介入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的穿透力、扩散力和整体效力越来越大,其影响范围和力度在不断加大,一国的对外传播不仅成为国家的政治工具,而且其本身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比如,一些跨国商业性媒体,凭借其雄厚的资金、高新的技术及强大的实力,不仅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这些媒体已深入国家乃至国际间的政治生活,成为国内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外政治决策过程及国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是国际传播中的经济因素和商业利益的考量越来越突出。一些学者认为,冷战造成的东西方阵营的对立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局限了国际传播发挥作用的领域和范围。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欧美的广播电视界掀起以“自由化、商业化、非规则化”为诉求的市场化浪潮,一些大型媒体走出国门,开始了国际传播市场的争夺。它们出于商业利益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必然想方设法制作和传播能够带来商业利益的内容和产品,以吸引受众,占领市场。为此,一切出于竞争需要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会被沿用到国际传播中。从一些国际传播媒体自身的发展看,其不仅已经成为母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与各国同业的角力中发展成为影响力甚强的大型跨国传媒集团。

三是国际传播中的不平衡、不平等现象仍然突出。随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信息社会与新信息观的形成,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流动成本日益下降,这使得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权利主张、国家意志的贯彻、国际国内政策的回旋余地、公民行为方式等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产品输出国的影响。国际传播中信息富国与信息穷国的差别越来越大,信息鸿沟也越来越深。欧美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物质生产力,利用其掌握的强大的文化传播机构以及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中,源源不断地把其文化产品、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输向世界各地。西方大国的报纸、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垄断了绝大部分的信息传播资源,20多个富有的工业化国家在网络时代的媒体资源和传播能力方面遥遥领先,全球排名前10的媒体公司没有一家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电视节目交易中,发达国家生产的节目占75%;国际电影市场上,美国一家就占市场总销售额的70%[23]。曾有一份对91个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这些国家播出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很多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最少的占30%,最多的占75%,平均占55%[24]。这反映出,许多贫困国家媒体资源匮乏、传播能力低下、文化面临威胁。特别是在各类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传播科技跨越时空特性使得发达国家能凭借雄厚的财力和科技成果,通过全球性媒体集团来操控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传播,加剧了国际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

四是国际传播的主体更加多样,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更加复杂。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对内对外传播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他们在大众传播中承担着控制者与管理者职责。特别是国际传播领域,国家以外的个人或团体由于受到政策、技术、资源的限制,很难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随着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公司、团体、个人掌握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国际传播的主体日趋多元化。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几乎成为一件人人都可以完成的事情。他们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发表言论、参与意见、形成舆论并影响国际事件的发展及他国的决策过程。一部能上网、摄录的手机就是一个移动发稿平台,比如在突发事件现场,利用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普通人也能成为一个现场记者,对事件进行全球直播。除个人制作、发布、传播信息为国际传播增加了新的力量和形式外,各类政府间或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各类民间组织的国际传播功能也越来越突出,他们的发展和壮大得益于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因此,总体来看,政府之外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国际传播中除大众传播外,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形态日益复杂化。在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国际传播的传播方式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由以往的以传统大众传媒为主,发展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媒体并行,再到各种传播方式交互作用融合,共同发力的阶段。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类新兴传播方式和手段会不断出现并融合发展,国际传播的方式和形态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五是一国的国际传播和对内传播的界限趋于模糊。借助于不断发展的信息传播技术,国内信息与国际信息可以实现零距离、零时差传播,国内问题获得国际反应与国际问题获得国内反应的速度和压力都前所未有。以“9·11”为例,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几乎是全球直播,通过电视画面和互联网顷刻间抵达到了世界各地,立刻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借助强大的媒体声势和政治压力,反恐成了全球性话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媒体传播全球化成为必然选择,新闻的国际传播成为常态。任何一种媒体的报道都有可能成为全球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热点,“仿佛全世界的媒体统一由一个总编室发稿”[25]。再比如,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的民主化,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更多的个人和组织成为传播主体,国际范围内的交流网络纵横交错,不仅跨越国家,还跨越民族、文化和宗教,公民个人或群体通过报纸、杂志、国际会议、各种网络兴趣小组等,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各种方式的对话,寻求共识,组织行动。一国有意识的国际传播及控制国际传播过程的能力趋弱。有些国内的非政府组织或个体会绕过他们的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将信息发布到国际社会上,达到国际传播的效果,产生国际影响,以从外部施压促进解决问题[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