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广播听觉文本的构建

当代广播听觉文本的构建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当代广播听觉文本的构建在广播媒介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播听觉文本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文本学解读模式关照下的当代广播听觉文本具有开放、互动、非静止的特征。其次,当代广播以直播为主的互动方式使广播听觉文本呈现出显著的开放性特征。

第三章 当代广播听觉文本的构建

在广播媒介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播听觉文本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广播发展早期,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微观的广播听觉文本上,广播声音传播的特点也处于不断摸索之中;在广播的黄金发展时期,广播媒介声音传播的特点逐渐确立,受众开始青睐以板块为单元的广播听觉文本表达形式,因为信息的容量大,便于集中在一个黄金时间收听,但这些板块单元之间相互的关联性不大,仍需要对照节目表去选择喜欢收听的节目;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人们关注广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对一个个节目的细读倾向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注意力,就能接触到、并模糊把握住那些分类明晰的广播频率。黄金时间的概念渐渐转向多元化,此时广播开始更多地适应人们的作息规律,作为一种伴随日常活动的媒介而存在,这在当前世界广播发展中仍然是一种明显的趋势。

依照广播媒介历史发展中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广播时间版面上存在的声音作品集合——广播听觉文本,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广播听觉文本是指以广播频率为单位的“声音作品集合”;中观层面的广播听觉文本是指以板块或者栏目为单位的“声音作品集合”;微观层面的广播听觉文本是指最小的播出单位,例如一则短消息等。

文本学解读模式关照下的当代广播听觉文本具有开放、互动、非静止的特征。

首先它是处于历史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复杂情境中的听觉文本;同时广播听觉文本通过传播者创作的节目语境和受众的个体接收语境,二者建立联系才能实现意义的呈现,发生传播至效,因而广播听觉文本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其次,当代广播以直播为主的互动方式使广播听觉文本呈现出显著的开放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根据事件发生的进程或者受众的需求随时补充、调整消息的报导内容和角度,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文本的意义是多重和不确定的,这成为对传受双方互动能力,特别是广播传播者素质的一种考验;其二,开放的文本不将受众局限在固定的信息接受上,更注重情境性的呈现,给予受众一个信息的索引,由受众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式的解读。开放的文本可以产生多样化的观点,而封闭的文本往往强调一种主要的观点。在封闭的传播文本中,传播者企图控制或者引导传播行为,受众往往以拒绝或者以忽视、搁置的方式来对待传播行为。

再次,广播听觉文本的创制由一个复杂的创作群体来完成。任何文本的生成,都必然与创作者历史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密切相关。对于广播媒介而言,创作者不仅仅是指一个节目的具体创意者,同时还包括主持人,包括电台的节目把关人,以及支持电台的政治力量和商业因素的影响等等。此外,受众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节目的创作中,以热线电话参与节目为例,因为电话、短信、直播贴等不断涌现的互动方式,为受众提供了更广泛和深入的参与创作节目的机会,特别是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小众化传播趋势逐渐显露。小众化传播的本质在于传者与受众之间地位的混淆,在这个意义上,参与广播听觉文本创作的将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集体,比通常意义上的诗学文本或文学文本都要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