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利益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利益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等机制发挥作用,调节市场参与者各方的利益关系的。由于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利益方面存在固有缺陷,因此政府的监管和调控行为,成为保持市场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由于中国正处于市场发育阶段,加上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缺陷,使政府在现阶段承担着培育市场和监管市场的双重职责。

一、为利益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市场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等机制发挥作用,调节市场参与者各方的利益关系的。如果市场不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运作,所发出的信号就可能误导市场参与者,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发生紊乱,市场因而失去了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即出现了“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多种表现,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自由市场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调控市场有其共同点,也存在较多区别。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失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外部性与公共物品;报酬递减;市场的不完全;分配上的平等性问题。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的“控制型”、“全能型”向“调控型”、“服务型”转变,逐步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机制发挥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这样的一种体制背景下,“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①单纯的市场无法解决国民经济的宏观均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缺少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会出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失衡,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以及通货膨胀。②单纯的市场无法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服务。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追逐自身利益的,企业是不愿意向社会提供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③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容易产生垄断行为。在某些领域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于买卖比例失调、价格传导机制受阻以及市场信息不完备等因素的制约,少数企业垄断有违市场的公平性要求。④市场的优胜劣汰导致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普通劳动力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应有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由于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利益方面存在固有缺陷,因此政府的监管和调控行为,成为保持市场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市场机制的本质是在交易者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追求效用函数最大化的产权交易,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在法律上至少包含产权归属的明确性、企业产权结构安排的有效性、有效的产权和劳动者个人产权的保护。由于中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政府在培育市场的初期,主要靠政策引导而不是通过法律规范,因而在市场机制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有失公平的现象:如企业产权归属不甚明确、企业治理结构缺乏激励与约束规则,私有产权和劳动者个人产权得不到合理保护等。由于中国正处于市场发育阶段,加上市场机制所固有的缺陷,使政府在现阶段承担着培育市场和监管市场的双重职责。按照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重大利益关系的目标任务,首先,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市场和完善市场机制,为市场参与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做到消除垄断,打破地区封锁、条块分割,促进全国统一的市场尽快形成;取消一些领域和行业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对内资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参与公平竞争;调整投资和税收政策,取消一些地方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使内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竞争。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有效监管,确保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运用立法、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行业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加以规制,以防止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不公平。具体规制有:通过对生产场所健康和安全标准的制定保护劳动者利益;通过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设立相关标准以及监督产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保护消费者利益;通过对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保、污染标准的制定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社会公共利益和行业平均成本确定公用产品的价格标准;根据物价因素和经济效益确定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福利保障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