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重点

研究的重点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发展历程的探索、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政治生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若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发展及其特质不能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当代性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构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引领就依然晦暗不明。首先,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文本事实”和“社会事实”的分析,系统研究并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作为当代性中国政治伦理形态的科学性。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发展历程的探索、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政治生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只有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出场”与“在场”进行全景式研究,才能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发展与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现实指导。

(二)研究难点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否可能、何以可能、怎样实现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伟大变革是研究难点。具体而言:一是其历史主义方法和“物质经济动因”思维方式,实现了政治伦理思维的变革;二是其对中国传统与现代西方政治伦理的批判与超越,凸显政治伦理变革的经济动因;三是其对社会政治现实的批判,彰显其时代性。若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发展及其特质不能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当代性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构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引领就依然晦暗不明。

(三)创新之处

首先,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文本事实”和“社会事实”的分析,系统研究并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作为当代性中国政治伦理形态的科学性。一方面要避免用西方政治伦理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嫁接”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以走向“西方化”;另一方面要避免用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来“改造”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以误解“中国化”;第三则避免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时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以偏向“经验化”。从理论性和科学性对中国马克思政治伦理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建构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提供现实指导。

其次,从理论上应对西方政治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拉克劳和墨菲等)的论争,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作伦理的佐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如政治民主的新发展及其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扩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关系及其变化等等,在此背景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及其现实价值的研究正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迫切需要。

总之,马克思主义既不是单纯的信念,更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全部马克思主义来说,最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现实问题的正确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1]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民族化之所以可能,正是马克思主义方法与中国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并实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和中国社会现实对马克思主义促进的双向运动和双向进步。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切、对人全面自由发展和理想社会的憧憬追求,无不渗透着强烈的政治伦理关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及其中国化发展的研究,我们一方面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的当代价值和历史地位需要积极地阐释和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中国化成果及其最新成果,需要以开拓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因为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都是以现实为旨归的。

【注释】

[1]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版,1974年,第40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