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哲学通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哲学通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哲学通论”课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它与政治理论课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哲学通论”课与政治理论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但又可以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不能以“哲学通论”课代替政治理论课的独特地位、把“哲学通论”课泛化;也不能以政治理论课取代通识教育,而忽视“哲学通论”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的性质。

哲学通论”课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它与政治理论课的关系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在我国,“哲学通论”课的设立经过了起始、被替代、恢复发展等几个阶段,现在已具备了较强的生命力。“哲学通论”课与政治理论课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包含关系,即“哲学通论”课应该包含政治理论课,政治理论课是“哲学通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点明确了“哲学通论”课具有通识教育的性质,但同时也使得通识教育的概念过渡泛化,混淆了两者的性质差别,忽略了政治理论课特有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平行关系,即把“哲学通论”课作为一门人文素养教育课,与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平行甚至对立起来,这种观点突出了政治理论课特有的价值和意义,但也窄化了作为通识教育课的“哲学通论”课的理论内涵;三是一体关系,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通论”课是融为一体的关系,这种观点有利于统筹两者的发展,但也容易忽略两者的性质差别。

(一)“哲学通论”课与政治理论课的区别:其一,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我国的政治理论课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政治认同和培养人们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属于“德育”范畴,主要是相对于“体育”和“智育”而言的;而“哲学通论”课的设立主要是相对于专业教育的弊病来说的,是对于现代化教育培养专才、导致任人文素养缺失的一种矫正,“哲学通论”课的侧重点在于“智育”,是为了推进均衡教育,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两者的课程涵盖范围和学科属性也不同,“哲学通论”课作为一门通识性教育课,其覆盖范围比政治理论课要大得多,通识教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哲学通论”课既可以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也可以涵盖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也必须通过通识教育的方式来普及,但政治理论课只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与“哲学通论”课有重叠,它基本不包括自然科学。

(二)“哲学通论”课与政治理论课的联系:第一,教学的主要受众和目标相同,“哲学通论”课作为非专业性的教育,它的主要受众是全体大学生,而政治理论课作为现代大学的公共必修课,与“哲学通论”课的受众一样,也是主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会大学生一门具体的技能或某一种具体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反思这个世界、反思我们生存的社会、反思人的思维本身,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让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第二,课程内容互通,正如前文所言,“哲学通论”课与政治理论课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某些问题上是重合的,分享共同的教学内容,从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学科来看,也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与通论课在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契合性,在加强两者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二者可以相互借鉴,拓宽自身教学改革的思路。

“哲学通论”课与政治理论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但又可以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不能以“哲学通论”课代替政治理论课的独特地位、把“哲学通论”课泛化;也不能以政治理论课取代通识教育,而忽视“哲学通论”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的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