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 “三个必须”,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在更多的情况下,梦想未来、提出目标比较容易,选择走什么路反倒艰难万分,往往要经过曲曲折折的实践探索,才可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道路一旦走错了,南辕北辙,再怎么费劲也无法达到预定目标;道路选择时犹豫不决,争执不休,你说往东,他要往西,势必分散力量,最后也会一事无成。西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肯定有一条最正确、最便捷。同样道理,实现中国梦也必然有一条最正确、最便捷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举行开班式,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承载着中国人民曲折的探索和奋斗,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进入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拷问,始终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尝试着道路的探寻。近代中国先是学习明治维新的日本,然后羡慕立宪政治而效法英国,接着是欣赏民主共和而以美国为楷模,最后又觉悟思想革命而崇尚法国。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些道路探寻的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不容抹杀,但事实宣告这些道路走不通。审视历史,问题不是可不可以走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的道路,而在于中国能不能走通它们的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先后选择的这些道路,不是错在价值取向的确立上,而是错在国情差异的认知上。中华民族是在经过多种道路的反复选择和曲折探索后,才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新思考,“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从而奠定了实现第一个百年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经过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有了正确的道路。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1]当代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道路是什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近些年,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条道路的内涵可概括为: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一条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好,我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这是我们的事业经受风险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最可靠保证。

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十八大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

一个发展目标,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对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 “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通过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三个发展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同时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的报告,讲发展目标增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两点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曾提出,也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的最生动体现。一是增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有一句名言,叫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我们今天离共产主义社会很远,如果我们把共产主义目标拿到今天来,显得有点操之过急。党中央接受理论界的意见,就是把自由这两个字去掉了。很多不知内情的人认为好像中共害怕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讲的自由变没了,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特指共产主义社会,我们今天还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还做不到人自由全面发展,但是一定要把它作为我们的目标。所以党的十六大在论述社会主义目标的时候,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大家知道,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五句话,非常经典,当然再经典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本质当中,加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显得更加全面了,更加有吸引力。二是总结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中,增加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大家把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对照一下,十七大报告论述中,没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容,到了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我们西部开发战略已经施行了十多年,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三省战略也施行了将近十年,我们已经有十年的经验来加以总结了。大家知道,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中部崛起、实施东三省振兴战略等,都是想让这几个地方像沿海、像北京的老百姓一样,共同富裕起来。

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基本路线是总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方向。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 “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正确的。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即便是最极端的挑剔者、最苛刻的批判者,也不得不承认,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的历史巨变,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20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从时间范畴看,中国社会如此巨大的发展进步出现在短短的30多年里,不仅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绝无仅有,而且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找不到先例。从空间范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场域的低迷景观形成强烈反差。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国际形势深刻变动举世罕见,政治剧变的世界风波迭起,金融危机的全球影响蔓延不退,许多大党老党扛不住执政危机而丢掉了政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滑坡,险象丛生的世界环境下中国发展进步向世人讲述了奇迹般的故事。外国人在解读中国故事,试图从 “中国模式”中发现什么,中国人也在解读自己的故事,以求从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中国故事的解读会千差万别,给出的答案也会五花八门,但一个事实毋庸置疑:在朝着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前进征途上,中华民族的意志越来越坚定,步伐越来越扎实,目标越来越清晰,精神越来越奋发。

我们今天遇到的发展问题并不是用西方的那一套话语、包括发展经济学的话语就可以解决的。西方的道路和经验值得参考,但那种认为中国只不过是处于它们发展历史上的某一个阶段,照抄一下它们的道路和经验就可以的思路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强调要坚持、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的开辟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关键看两条:一是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即是否体现了合规律性;二是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即是否体现了合目的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告诉我们,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无论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阐述了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委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何实现这一梦想?我们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精神力量,需要清晰的价值坐标的支持,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天,大国崛起的标志与价值目标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大航海运动以来的500年间,大国的崛起建立于征服和血腥,那么今天已经不可能再通过征服和攫取来实现,只能靠更多文明成果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在物质上不能贫困,在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的民族。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饱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但仍然在苦难中创造辉煌,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精神传统。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仁义博爱”“扶危济困”的利他精神,“诚实守信”“谦敬礼让”的自律精神,“忧劳兴国”“俭以修身”的勤俭精神,等等。它们培育造就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使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令人感动和振奋的英雄人物,形成和发扬了具有特定内涵、影响巨大而深远的独特的精神文化。从党的诞生所体现出来的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再到诸如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忠于党和人民的刘胡兰精神;面对强敌,宁死不屈,英勇壮烈,以身殉国的八女投江精神;体现高度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的抗美援朝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 “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憎爱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甘当螺丝钉的雷锋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实事求是,敢为人先,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带头进行农村改革的小岗精神;“铁肩担起报国志,生命献给舰载机”,为歼—15研制和训练试飞而以身殉职的罗阳精神;这些精神文化一脉相承,穿越时空,构成了中国现当代精神集群。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创新成为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里还需要提及的是,中国的精神系统不同于西方社会,后者是由宗教来支撑的,我们依靠政治信仰,这就意味着,共产党这一政治集团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由此产生强大的精神征服力,才有可能使全社会、全民族拥有坚强的精神力量。因为我们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沉溺于宗教信仰的民族,过去依赖的是儒家伦理,今天,深受马克思主义塑造的中华民族,已经无法脱离政治信仰,一旦政治信仰的推行者共产党出现了信仰危机,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随之出现危机,这时虽然不敢说中华民族出现灾难后果,至少可以说“中国梦”将遥遥无期。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空前艰巨的宏伟事业,始终需要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由此,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当人民群众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时,是没有力量的,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势力,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的团结。人民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任务,只能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承担。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56个民族、13亿人民大团结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人民的支持永远是党的生存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共同梦想,全体中华儿女应同心共圆中国梦。要全面准确贯彻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倡导 “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团结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之基本内涵、实践之根本依据、制度之本质规定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社会主义现实实践及其观念反映,又是对未来新社会的理想追求。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充分发挥青年一代的作用。“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祖国的崛起腾飞始终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努力与奋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努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走过 “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 “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3亿人共同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百年企盼的中国梦从未像今天这样向我们靠近,它已是 “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是 “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集结的中国力量,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气势磅礴,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斗志昂扬地前进在追梦的中国道路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1]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人民日报,2013年6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