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的法治梦与实现

中国的法治梦与实现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具体宏伟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和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在要求。
中国的法治梦与实现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徐亚娟

中国梦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十分丰富,中国梦不仅意味着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人民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这一切都需要有法治做保障,联系到法治建设就是要实现中国的法治梦。中外历史发展的实践昭示,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具体宏伟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和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在要求。

一、法治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

法治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法治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回顾中国的近代史,无不体现这一点。1912年,孙中山就指出:“中华民国建设伊始,宜首重法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为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任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1982年宪法确立了法制的统一和权威,使“中国梦”走上了民主法制的轨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成,使国家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能够按照法律有序运行。

中国的法治梦是与中国要实现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联系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法治是人类的梦想,更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梦”,为此,我们的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亦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我们中国也要有一个法治梦,就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坚强的保障。

二、中国法治梦的实现

中国梦是一种法治理想,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法治,其制度核心就是限制公权力。通过对公权力的限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围绕这一制度核心建立起来各种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方法,形成一个保障公民利益的法治体系。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尤其在当前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实现中国的法治梦,作为党和政府就必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人民造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第一,必须坚决维护法治的权威。政府只有自觉维护法治的权威,保持诚信,才能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才能筑牢社会保障的网底,切实保障每个人都生活有尊严。要树立法治的权威,一要树立法律至上的法律权威理念,以便实现和保持社会良好的秩序状态。在现代社会,确立这种权威的进程主要体现为法律与政府权力的矛盾,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谁服从于谁,是关系到法治是否实现的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当法律规定和国家权力在法律执行问题上产生矛盾时,必须是法律的效力高于权力的效力,此乃法治国家的真谛。因此,法律权威的存在,是奠定法治社会的基础。二要树立法律信仰,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点。要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观念,而公众的法律观念则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内在支撑力。树立法律信仰是实现法制权威的内在条件。法制权威明显体现于人们的行为之中,深刻印证于社会的政治运行中。其主要标志:一是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与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他社会规范冲击或代替法律。二是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一切权力均来源并受制于法律。因此,他们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不得违反法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更不得以言代法。三是一切政党、社会力量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不可逾越的界限。四是社会成员自觉认同与信奉法律权威,自觉以法律为行为指南与评价标准。

第二,政府要严格做到依法行政。当前依法行政已经从一个口号变成了一项项活生生的法律制度,它已然促使中国的行政管理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促使中国公民的正当权益得到保障。我们要实现法治的中国梦,政府必须首先带头做到依法行政,才能保证人民的权利得到行使,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的梦变成现实。政府应加大立法力度,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大立法的科学性,为法治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公正执法是树立法律权威观念的重要手段。在执法方面,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要做到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道防护堤”。当前,在司法领域,我们更加强调加大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公正,这是人民的一致目标。只有做到司法公正,才能保证避免冤案错案的发生,真正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而作为公民,也要增强守法意识,做好法治的宣传和教育,争取全社会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而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处理各种实际中的复杂问题。

第三,政府必须增强自身的公信力。法治梦的实现是民众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和尊严之梦想的真正保障。政府要做到人民满意,必须征得人民的信任,必须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只有法治才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立信,民众才有信任,才能化解社会矛盾、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是在领导决策方面,要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决策是行政行为的起点。保证行政决策合法、科学、民主,减少决策风险,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要以党内民主为核心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进行工作,行使职权,坚决防止和克服言重于法、权高于法、情大于法等错误倾向,确保决策依法进行。二是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信息公开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正途。要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对信息公开的范围、时间、方式,民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合法途径和权益,政府信息公开的违责监督和追究,以及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等行政行为,都应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要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无缝隙政府。推广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要增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意见采纳情况。三是要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制度是公信力的根本保障。一项好的制度,可以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提供落实载体。要加强行政问责。问责制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制度保障。要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政府绩效评估是对政府行为的控制,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与考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是引导政府及其公务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在其中强化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指标及权重,用相应的指标来传递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深层理念。

(中共松原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