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音研究的新方法

语音研究的新方法

时间:2022-09-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论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汉语拼音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以云南傣族为例”成果之一。汉语普通话连读变调类型较多,其中上声变调是较为复杂的一种。男性发音人声调曲线基本符合汉语普通话连续变调规律。荣获过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蔡荣男 冯明磊

论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汉语拼音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以云南傣族为例”(课题批准号:CHA080218)成果之一。

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习并推广汉语普通话已成为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有利于社会交际,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但是少数民族说起普通话来总是带有民族腔调。这种偏误在不同的民族、不同母语背景者之间有不同表现,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任务依然繁重。本课题采用语音研究的新方法——声学实验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普通话习得表现,这与国内语言前沿研究相衔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开拓省内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汉语普通话连读变调是声调在语流中的动态组合形式,是声调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要习得标准的汉语普通话,除了念准单字调外,还要掌握连读变调规则。汉语普通话连读变调类型较多,其中上声变调是较为复杂的一种。因此,本论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以德宏芒市傣族为例,考察了傣族在汉语普通话上声变调习得方面的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习得情况在不同变调类型中表现不同,而且不同性别的习得表现也有差异。习得偏误主要表现在调型和调域上。调型偏误主要是指应该变读的声调却没变读,保持原调发音。调型习得方面男性比女性稳定。男性发音人声调曲线基本符合汉语普通话连续变调规律。调域偏误主要是指把低声调发成高声调,或高声调发成低声调,或调头和调尾没有达到普通话变调的要求。调域习得方面女性比男性稳定,发音人调域相对集中。

这些习得表现说明傣族对汉语普通话连读变调现象并没有完全的认识,不能熟练运用。有时人们能读出变调,主要是因为在实际话语运用中,为了发音器官动作协调,方便声门气流运用等原因,才使得语句中的音节连读要改变原来的读音而发出顺口的声调。而女性保持读本调的情况多于男性,这除了不掌握变调规律原因外,还因为是女性在发音时较紧张,力求每个字按照单字调要求发音到位。

傣语作为傣族人的第一语言,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言语行为习惯,并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些会干扰目的语习得。因此,在面对傣族的汉语普通话教学中应先对比傣语与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注意从静态语音向动态语音进行逐步训练,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普通话语感,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作者简介

蔡荣男,傣族,云南芒市人,中共党员,博士,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语言、实验语音学研究。曾到泰国布拉帕大学访学。主持过国家社科教育学单列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及省级项目等多项;在CSSCI、二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荣获过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