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管仲看来,民众的伦理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后天形成的,是因时而异的。管仲把“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作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对管仲的施政方略非常赞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史记·管晏列传》

释义:

(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懂得礼节,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点题:

这句名言最早由管仲提出。在管仲看来,民众的伦理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后天形成的,是因时而异的。而且一定的道德观念是与人们一定的生活水平相应的,只有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荣辱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发、自觉,且普遍地注重礼节、崇尚礼仪。管仲的为政思想切合了老百姓的认知心理,因此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链接:

《史记·管晏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孟子·梁惠王上》——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延伸悦读:

管仲把“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作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对管仲的施政方略非常赞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作为春秋时期齐国的主政者,管仲并没有空谈道德,在强调“守国之度,在饰四维”的同时,也强调要“成民之事”“定民之居”,要让人民“仓廪实”“衣食足”,要“富民”“利民”。因为只有当人民能“佚乐”、能“富贵”、能“存安”、能“生育”之时,才谈得上“礼节”“荣辱”等道德问题。正是在这一务实思想的指导下,管仲抓住了治国的关键点,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经过多年治理,最终使齐国的百姓生活富裕,国家府库财富充盈,从而礼仪也得到了发扬,政令畅通无阻,国家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成为春秋一霸。正是管仲在治理齐国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促使儒家学派的孟子提出了“仁政”的理论。

现代眼光来衡量管仲的思想,会发现他提出的物质条件对道德形成发展的制约作用,与我们现在很熟悉的“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等观点非常接近。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是大趋势、大规律、大方向,从宏观上讲二者水涨船高、相生相随的关系无可争议,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上讲,先贤的至理名言依然对现实有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指导作用,永远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