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隋唐道教的国教化

隋唐道教的国教化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隋朝实行佛道兼容政策,虽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隋炀帝崇道更甚,在位时于长安修建了10座道观。到了唐代,因为唐皇室姓李,道教尊奉的老子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并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并在道士们的怂恿下,于会昌五年下令排佛。武宗迷信道术的最终结果是服食金丹,中毒而死。

隋朝实行佛道兼容政策,虽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当他实行禅代之际,道士张宾揣知其意,极力鼓吹有代谢之征,又称杨坚仪表卓绝,非人臣相。杨坚即位后,拔张宾为华州刺史,道士焦子顺、董子华等亦被重用。隋文帝把他的开国年号命名为“开皇”,这个称号便取自道经。他还修建道观、度道士,以扶持道教发展。隋炀帝崇道更甚,在位时于长安修建了10座道观。大业七年(611年),还亲自召见茅山宗宗师王远知,并以帝王之尊,“亲执弟子之礼”,敕命于都城建玉清玄坛以处之。隋炀帝之崇道主要出于个人长生的追求,因而宠信擅长辟谷术的道士徐则、孔道茂、宋玉泉等。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嵩山道士潘诞为炀帝合炼金丹,炀帝为之造嵩阳观和华屋数百间,又以童男童女各一百二十人充给使,常役数千人,耗资巨万。隋炀帝后来发现上当,才把他处死。道教在隋朝期间,其宫观庙宇和道士的数量都有所发展。这一时期,茅山宗传往北方的上清经法已经纳入灵宝、三皇等经系,并与北方的楼观道相融合。

到了唐代,因为唐皇室姓李,道教尊奉的老子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并建老子庙;七年(624年)亲至终南山谒拜老子庙;八年(625年),造太和宫于终南山。并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唐太宗为秦王时,道士王远知即以符命祝其为天子。《旧唐书·王远知传》说:“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令微服以谒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恰在此时,沙门法琳则支持太子建成,所以李世民即位后表现出扬道抑佛的思想倾向。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颁《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令,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即老子)”,道士女冠自今后以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可在僧尼之前,定道佛次序。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高宗亲赴亳州参拜老君庙,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后来的唐玄宗对道教更加崇奉和扶植。他于开元九年(721年),迎司马承祯入京,亲受法箓,成为取得道士资格的皇帝;开元十九年(731年),令五岳各置老君庙;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亲注《道德真经》,又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并把《老子》列入科举考试范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把道士当作皇族看待;开元中,玄宗还下令搜访道经,编成《三洞琼纲》,名为“开元道臧”。这是道教史上第一部道书总集;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诏两京(长安、洛阳)及诸州各置崇玄学,规定生徒学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赠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之书改名为真经,即《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虚真经》;天宝八年(749年)追赠玄元皇帝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又升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玄宗以后,唐肃宗、代宗、宪宗、穆宗、武宗宣宗等不少皇帝都继续崇奉和扶植道教,其中最为狂热的是唐武宗。武宗于开成五年(840年)亲受法箓,会昌元年(841年),诏授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青光禄大夫,任崇玄馆学士,封号广成先生;会昌四年(844年),授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待之以师礼,从学神仙长生之术。并在道士们的怂恿下,于会昌五年下令排佛。武宗迷信道术的最终结果是服食金丹,中毒而死。

总而言之,在唐朝近300年的时间里,唐帝王以道教为“本朝家教”(或谓“皇族宗教”),始终扶植和崇奉道教,因此,道教在教理教义及斋醮仪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