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帝内经》的元气本体论

《黄帝内经》的元气本体论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的作者继承和发展先秦时期的精气说,尤其是《管子》把精气视为万物的本原,人的生命的根本要素,精气的存在与否,而决定人的生死寿夭的思想。《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广大无垠的太空、太虚中充满着物质元气,元气中包涵着阴阳二气,由于阴阳二气的刚柔相推、上下往来、升降浮沉、聚散和合,而产生、形成了人和天地万物。关于阴阳与天地的关系,《黄帝内经》的作者,亦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因此,我们称其为元气本体论。

第一节 《黄帝内经》的元气本体论

《黄帝内经》的作者继承和发展先秦时期的精气说,尤其是《管子》把精气视为万物的本原,人的生命的根本要素,精气的存在与否,而决定人的生死寿夭的思想。如《管子·内业》篇中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所以失之,以躁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匈中无败。节欲之道,万物不害。”这是说,精气聚合、结合产生了人,人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就要保持自己的精气,而保持精气的基本方法,则是修养内心,做到内心虚静,排除烦躁,坚持心静专一,抵制外物干扰,节制物欲,不受其害。如此,便能保持生命本原的精气,实现生命的意义。

《黄帝内经》的作者认为,广大无垠的太空、太虚中充满着物质元气,元气中包涵着阴阳二气,由于阴阳二气的刚柔相推、上下往来、升降浮沉、聚散和合,而产生、形成了人和天地万物。所以说:

《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1]

《太始天元册》为记述太始天真元气运行之书也。它上面说道:“广袤无垠的宇宙太空,充满着物质元气,是化生万物的始基,万物依靠它而成长,五行运动,终始更迭,周而复始。太虚元气,无所不在,真灵之气,统摄万物,天地元气,资生万物。九星悬天,七曜旋转。于是便有了阴阳天道,刚柔地道,昼夜往来,寒暑更替,生生不息,变化不断,万事万物,繁茂成长。”一句话,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禀真元灵气而化生、繁育的。

那么,元气怎样化生、繁育万物的呢?《黄帝内经》的作者,作了具体的论证。这就是: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2]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3]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4]

这几段话的思想主旨十分明确,就是元气中所包涵的阴阳二气,由于其相互作用,彼此聚合,共同结合,而化生、形成了人和天地万物,没有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就没有人和天地万物的化生、形成。所谓“阴阳者”为“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5]“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6]都是说,阴阳是产生人和万物的本根、父母、本原、始基。

关于阴阳与天地的关系,《黄帝内经》的作者,亦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在论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的同时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7]这是说,阴阳是天地变化生成所必由之道路,由于阴阳的变化,清阳上浮而积为天,浊阴下降而积为地,所以说天地是由阴阳积聚而形成的,即阴阳为天地的本根。

阴阳产生天地之后,天有天气,地有地气,由于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而形成云雨等万物的不同变化,所以说:“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8]阴阳变化而为天地,天地之气的变化而为万物,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是“天地之动静”的表现、结果,究其本根、初始者,则是阴阳,“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内经》认为“太虚”充满着物质元气,元气蕴涵着阴阳,阴阳化生天地,天地化生万物,人禀精气而生,这便是它的宇宙演化模式和过程。因此,我们称其为元气本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