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无疑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具体化,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副催化剂。

王焰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4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全校师生共话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加快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进程凝聚智慧、达成共识。

一、进一步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学校也在健全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强化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看,学校师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还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领会还不深、不透。要么把摆地摊、开网吧等技术含量低及经营套路老化的生存型创业视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要么把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把岗位职业培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要么把创新简单理解为“科技创新”,而把思想创新、意识创新等理念创新排除在创新之外;要么把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之外。

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我理解,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引导学校师生不断更新和升华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就业的“救命草”,不是挣钱的“孵化器”,也不是学生价值的“鉴别仪”,其本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所以,不能简单地计算学生参加了多少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了多少科学研究,进行了多少创新或创业项目,获取了多少创业资金,或以这些指标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指标;也不能忽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集知识、专业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范式,从而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

二是深刻认识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实要求。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我校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形势凸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近日,教育部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因此,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是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使命。

三是深刻认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这几年,每学期我都会去听一听学校的上课情况。整体来说,得益于这几年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客观地讲,与学校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目标相比,与学校广大师生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有时也发现,一些课程内容陈旧,有的甚至还在讲10年前老掉牙的东西,更有甚者,从入职到退休,一个教案和讲稿可以贯穿职业生涯的始终;一些老师上课没精打采、照本宣科,还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有的甚至是教师从头到尾念PPT,学生从头到尾玩手机。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意识的唤醒。

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其关键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结合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为要义,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为重点,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做法,以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成果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学校把握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014年6月,学校出台了《关于实施学术卓越计划的意见》,旨在把全校师生的兴奋点、着力点引导到追求学术卓越上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卓越的人才、创造卓越的研究成果、提供卓越的社会服务、传承追求卓越的文化,为学校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长远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该意见涉及师生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机制和大学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其中,培养卓越的人才,关键还在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寻找与尝试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结构和教育方法。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无疑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具体化,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副催化剂。

当然,这需要全体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主学习,需要科学、完整、系统的顶层设计,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彰显和运用其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学分引领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切实做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其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专家体系和过程体系。

一是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理念融入到专业培养体系中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在着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两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弹性学制、增强选课自由度等);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将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和试验区(如建立基地班、菁英班,推动“李四光计划”培养拔尖学术性后备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高级应用型后备人才,建立试验班培养复合型人才等);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层融合,促进创新人才的涌现(如加强实习基地与实验平台建设,鼓励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学习与实践中,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对学生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智慧启迪和品格塑造的统一,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从灌输式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培养过程由“知识再现”变革为“知识发现”,使培养的学生由专门人才进化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强的卓越人才。如有针对性地计划与安排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意识地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元素,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培养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加强提高学生信息化技能,并注重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

二是建立和完善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系统性、重要性,决定了学校必须要建立一套具有规范力、执行力的运行和推进机制。因此,要整合多方力量,结合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调整和就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调整机制;进一步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逐步从弹性学制向完全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机制;加强教育效果的评价与督导,建立考核评价与激励和约束并举的新机制。

科学地运用导师带徒的服务机制,使指导老师能够在“带徒”的过程中,提供创造性的指引和教导,在课题项目研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培养其各种创造性的非智力素质,如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并树立其敢于质疑、批判、探索和冒险的精神,使他们在完成科技攻关项目的同时,学会如何独立地完成一批课题项目或发明专利,为其进行更大的创新甚至毕业创业项目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三是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纳入学分管理,尤其是进一步提升其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内在素质的形成,就不能仅仅给学生灌输已经给定的专业知识,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育体系,把最基础的并且在今后工作中仍然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去掉陈旧、重复、次要的教学内容,及时将本学科最前沿和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与此同时,在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海量阅读、广泛涉猎,使其不局限于学校所开课程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人以渔”。根据需要采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网络实践模拟教学和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手段,变单向式教学为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的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方式。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培养、技能开发方向转变,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引导其用自己的思考去获取新知。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条件,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分析实验结果等,做到在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相结合。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全面采用知识应用能力导向的多维度考查方式。

四是丰富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对接。目前,学校坚持以科普活动、学术交流、项目资助、学术竞赛等为载体,形成了以“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龙头的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实践活动体系,并在历次全国和湖北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对浓厚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2014年,我们与东湖高新管委会和武汉市科技局共同主办的光谷“青桐汇”地大专场,既创造了“青桐汇”历史上的最大规模,也创造了“青桐汇”历史上学生创业项目获得融资的最快速度。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发表讲话:“感谢地大浓厚的创业氛围、旺盛的创业文化、强烈的创业精神,最好的创业时机已经到来,最能展现创业者才华的时代已然来临,鼓励广大创业者像地大登山队一样,勇于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旗帜插上世界屋脊,追梦武汉宝谷,勇攀创业最高峰。”

接下来,学校要进一步整合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意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等多种活动,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到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支持大学生创办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科技创新、专题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大胆肯定和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在学分体系中积极认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成果,有效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效应,建立起学校、院系、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多层次高水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

五是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实践。进一步强化我校重实践的特色与优势,立足创新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切实推进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建立分层次、多模块并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实施本科生早期进入科研平台与课题组制度、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制度等,把学校的优质学科和科研资源更加有效地转化为本科生的教学资源。围绕创新创业要求,加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巩固已有的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实验)基地,并通过争取产学研合作单位、政府行业部门、校友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取更多的校外优质资源。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为契机,扩大与地方联合培养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联合社会力量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进一步加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资环工研院)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作用与支持,进一步做大做强学校创新创业基金。

六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承担者,优质的教师资源也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书育人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相协调,给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要素,通过言传身教,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学习,为了职业生涯或创业生涯而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只有所有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环环相扣的、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涯的各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才能切实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因此,要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实践。选拔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进一步挖掘优质校友资源,加大“创业导师”导师聘请力度,邀请其通过经验交流、学术讲座、课堂授课、技术指导、论文(设计)指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创业教育师资的有效补充。此外,要进一步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尽快完善和发布教师评教制度,加快教师评聘标准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

七是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对自主创业大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推动建立多种信息服务渠道。推动落实创业培训政策,编制专项培训计划,力争使每名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培训。认真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规划(2014—2020)》(地大发〔2014〕48)。加大创新创业基地场地建设与活动场所建设,包括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室、创新创业阅览室、MBA教育中心等,尽可能地为创业学生和创业校友提供支持与帮助。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资金体系,单列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自主科研经费全部面向大学生开放申请。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融资机制。

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学校、学院(课部)、班级上下贯通的多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格局的形成,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审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要点,决定重大事项及年度预决算。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学校事业发展年度报告、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结合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制订相应的配套文件或工作计划。从教学、师资、实践、平台等方面制订关于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办法或意见。从学籍、学分、奖励等方面对创业大学生给予倾斜和支持,从教学考核、经费支持、培训培养、职称评聘等方面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给予倾斜和支持。特别是,教务处要会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学工处、校团委、人事处、财务处、资环工研院、校友与社会合作处等部门,抓紧制订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

此外,要大力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节选自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