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产品认证与质量安全浅析

农产品认证与质量安全浅析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从源头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2农产品认证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指农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或要求的程度。农产品认证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农产品认证与质量安全浅析

汪学才 王南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上海,徐汇区200030)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农产品认证发展概况,论述了农产品认证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作用,并分析了在农产品认证工作中发现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政府、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从源头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从2006年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到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重要讲话,无不表明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而推进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标准制定是前提,监督检查是手段,实施推广是根本。农产品质量认证,可以通过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的依标检查,比较好地解决标准实施、推广的问题,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进程,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目的。

1农产品认证概况

1.1国外农产品认证发展概况

国外农产品认证从起步到基本定型,大体上经历了3个大的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种子认证试点示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产品认证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体系认证逐渐兴起时期。在其中的第二个时期,又经历了3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有机食品认证探索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的品质认证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官方标识标志认证阶段。

1.2我国农产品认证发展概况

1.2.1产品认证概况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部为顺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而开展了绿色食品认证。采取的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实行质量认证与证明商标使用许可相结合的自愿性认证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为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人力资源充足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的优势和针对国外部分特别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而开展了有机食品,采用的是纯市场运作方式,即由社会中介性质的各家认证机构,借鉴国外一些认证机构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经营性认证,具有典型的民间行为特征。

2003年为适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和完成“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目标,在全国正式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这项工作采用行政性运作模式、实行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公益性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各有特色,相互补充,在我国形成了“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农产品认证发展格局。

1.2.2体系认证概况

在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认证方面,目前国内主要开展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和良好农业生产规范(GAP)认证。

HACCP认证在中国应用开始于1990年,最早用于出口水产品企业,2001年开始实施了全国的统一管理;GAP认证2003年在我国起步,最早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实施,2006年开始实施了全国的统一管理;GMP认证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起步,最早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推荐实施,目前在药品和保健品生产企业中强制实施。

2农产品认证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指农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或要求的程度。农产品认证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农产品认证在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向安全、优质方向转化,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升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2.1农产品认证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制度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质是一个提供安全农产品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有两个关键:一是确保生产者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安全农产品,二是确保消费者很方便地识别和消费安全农产品。农产品认证工作具备披露信息的功能,通过建立在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权威机构遵循科学程序,借助公正检测数据做出的认证结论,可以把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以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使产品内在的品质信息外部化。严格的认证标准和生产规程使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格式化透明化,这一切既利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又利于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

2.2农产品认证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

从技术角度来讲,农产品认证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户经营分散,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主要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过程,是指导企业和农户应用农业标准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实现农业生产和产品检测有标可依;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标准的贯彻和落实,从而能够稳定、长效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3农产品认证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农产品认证一般都是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农产品经认证后实行标志(或证明商标)管理。农产品质量认证从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验证,以求得出与客观事实相符的结论。认证后的标志(或证明商标)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用标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时的处理,二是对其他产品冒用该产品及认证标志的打击和处罚。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对上市农产品及时跟踪和检查,为政府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力手段,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被动管理向积极预防提升;二是由产品检测向全程管理过渡;三是由终端监管向源头追溯转变。

2.4农产品认证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增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打造品牌的基础是建立可靠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我国农产品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将培育出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

从经营角度讲,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农产品认证,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农产品品牌,强化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联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在58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已达192家,占33%。

从扩大出口来讲,推行农产品认证制度,一方面增强企业和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突破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如加入WTO后,绿色食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1~2005年,绿色食品出口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规模从4亿美元扩大到16.2亿美元,翻了2番;出口率由6.5%提高到12.5%,提高了6个百分点。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食品出口额已突破1.3亿美元,出口率达到30%。

2.5农产品认证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日益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开展农产品安全认证,通过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认证农产品的品牌消费,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提倡农产品洁净生产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态环境的洁净度;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在增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责任的同时,也强化了企业和农民在这方面的责任意识。

3农产品认证中发现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一些问题

目前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现状与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表现在:①统一规范、层次分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格局尚不完善,地方工作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由此导致的工作头绪混乱、缺乏整体协调的局面有待改观。②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国家认证人员注册类别中缺少农业类检查员、审核员、咨询师和培训师系列,农产品认证的专业化队伍建设现状与其承担的认证任务和责任不相适应,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认证工作的加快发展。③产品认证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三品”认证到现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仍很有限。

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标准、检测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咨询、信息等社会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较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需要。

生产方式和农民本身存在不足。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这种状况极地制约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及时掌握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也妨碍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有些认证申请者的认识不清、动机不纯,为认证而认证、为获得补贴而认证,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将认证作为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农业标准实施程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

农产品本身具有的时令性强,过程长、环节多,个案差异大,风险评估因素复杂,鲜活产品难标识等特点,也给农产品认证和质量安全提出挑战。

增加的财政投入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对于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的硬件投入较大,也已经初见成效,但对于实施农业标准化所必需的软件投入尚显不足,如有关推进农业标准化有效措施的管理课题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等均较缺乏。

4对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考

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在农业系统已有的省级认证工作外,应加快建立市、县一级农产品认证工作机构,大力培训相关人员,拓展农产品的认证能力,力争使认证农产品成为市场的主流。

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把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点来抓,完善相应的机构,并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大力支持,提高农业投入品、农产品中农残、兽残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和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必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规模化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同时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力度,使其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尽快掌握依据标准、规范生产的相应知识和技术,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的。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加快完善标准、检测、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咨询、信息等社会支撑体系。鼓励采用有益于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性的生产技术,促进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创新农产品标识标签的使用方法,对农产品实施追溯制度。使认证农产品都能据实使用认证标志,加大宣传,确保消费者能明明白白地挑选到经过认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强对与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管理、技术研究,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更合理的财政补贴措施,使之起到既能调动认证申请者的积极性,又不会出现为了得到补贴而申请认证的副作用。

加快对认证产品的宣传。重点向社会宣传认证产品安全及对消费安全的引导作用,提升市场对认证产品的需求量。通过市场拉动,提高生产者对认证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发忠.国外农产品认证发展及启示.农业质量标准2006.2:4~8.

[2]罗斌.关于我国农产品认证的概述.农业质量标准2004.3:29~31.

[3]罗斌.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金发忠.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李显军.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理论、模式与政策.博士论文,2005

[6]吕巧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