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合作的管理

国际&合作的管理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际R&D合作的管理国际R&D合作中的管理问题,一是全球R&D的集中管理与自主运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联系和影响,Alice Lam认为,不同国家企业的国际R&D合作的管理也各有特点。其国际R&D的管理控制风格则是“参与式集中化”,即:管理人员和关键的技术人员是日本人,技术计划保留在中心实验室。

三、国际R&D合作的管理

国际R&D合作中的管理问题,一是全球R&D的集中管理与自主运作。二是国外R&D据点的知识学习以及向国内的转移。三是国际R&D活动的“植根性”(即深入当地创新网络和吸收当地人才)。在这些问题上,企业本国的特征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跨国公司借以发展“跨国学习空间”和它们进入国外当地知识来源的方式,不同国家的企业是不同的。Alice Lam认为,跨国公司的跨国学习活动一般都带有“国内影响”的强烈印记,这不是说将以国内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制,而是指出了以国内为基础的制度界定了企业“跨国学习空间”的性质和边界,以及它们进入当地创新网络的能力和方式。

例如,由于美国的自由市场制度环境,美国企业也能更灵活地跨越制度和地理的边界来扩展它们的组织和人力资源制度。因此美国跨国公司与日本企业相比,能够发展一种更强的组织能力,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各个地区的分散化的学习,并使它们在当地创新网络中植根。日本企业则由于其所赖以成长的组织和商业制度有更高的集中度,它们在跨国学习中也有更多的限制。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联系和影响,Alice Lam认为,不同国家企业的国际R&D合作的管理也各有特点。

(一)国际R&D机构的集成与合作模式

美国和欧洲企业的国际R&D机构的组织形式,大都是在分散化基础上的集成网络结构,其主要的管理风格也是“合作中的自治”(或自治中的合作)。特别地,美国跨国公司通过项目管理来寻求发展合作的R&D全球集成网络,国际R&D机构有相当的自由度来发展与当地学术机构和研究团体的联系。

日本企业的特征是更为集中化的R&D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运用多种通讯联络和日本侨民等集中手段来将国外设施集成到国内的产品开发系统。它们的国际R&D机构表现出了“活动中心化”模式的特征,在其中,国内的中心R&D保持着强烈的技术领导关系,并对国外的分散化R&D部门施加了较为严格的控制。其国际R&D的管理控制风格则是“参与式集中化”,即:管理人员和关键的技术人员是日本人,技术计划保留在中心实验室。

(二)与国外组织及资源的相互作用模式

在与国外当地大学的相互作用模式上,美国企业建立海外基础研究和学术联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于,希望进入全球多样化的科学人才市场,并提升先前已存在于公司R&D中的基础研究能力。它们努力寻求将创新的知识网络扩展到学术机构,并发展多样化的方法,如研究合作、人员交流、参与教育和训练规划、招收学生等。实际上,在美国公司与大学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科学人力资本的来源和学生的招收是主要的目标。

日本企业一般没有这类基础广泛的大学关系和人力资源战略,国外学术合作被用作补偿国内基础研究的弱项。大学里建立的日本R&D设施相对较小,从事的也是相对集中的研究活动,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特定的专长,或者是帮助日本企业发展新的在基础研究中的组织惯例。

总的来看,美国跨国公司倾向于“学院派”,它们寻求建立与重要学术机构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人员交流和招收学生来锻造全方位及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使它们能建立与当地学术团体的密切的社会网络和个人联系,加强它们进入当地知识来源的能力。日本跨国公司的表现更像是“寻宝人”,它们寻求更有实质性的研究产出,在试图进入当地知识网络时也有更多的限制。

(三)国际R&D的人力资源战略

在全球合作和当地知识来源的问题上,人力资源战略有重要作用。对此,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有两个目标:一是招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强调发展全球人力资源和国际项目团队,并通过加强各R&D机构中研究开发人员的交流,促进分散化的R&D网络进行合作;二是通过广泛的人员招收与交流,来支持企业R&D与当地外部网络的协调和集成。

日本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主要集中在国内的R&D中心和海外部门之间的内部集成和知识转移上,关键人员是移居国外的日本管理者和研究人员,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监视当地的进展及应用从当地部门所获取的知识。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保持着民族中心思想,是以国内为基础的内部人才市场向全球范围的有限延伸。然而,这种内部集中性也限制了通过与当地人力资源的广泛联系和人员交流而扩大新知识的获取来源。

上述三个方面的区别所包含的意义是:美国跨国公司能够植根于更广泛的当地创新网络中,而日本跨国公司在知识来源的范围和进入更广泛知识网络的能力上有更多的限制。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比较见表7.3。

表7.3 美国公司与日本公司国际R&D合作管理的比较

img51

上述区别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学习和创新的“专业团体”和“组织群体”模式的不同特点。在美国企业,专业模式允许企业有更大的灵活性跨越制度和地理的边界,去扩展它们的人力资源和学习渠道。比较之下,日本组织群体模式的特征是以组织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制度和内部组织的接近性,从而限制了企业通过扩展专业网络来创造跨国学习空间的能力。

【注释】

[1]Powell,W.,Koput,K.and Smith-Doerr,L.,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41.1.1996

[2]Martin Heidenreick,The renewal of regional capabilities Experimental regionalism in Germany.Research Policy 34,2005

[3]Lynnk.Mytelka and Keith Smith,Policy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theory:an interactive and coevolving process.Research Policy 31,2002

[4]Blind,K.and Grupp,H.,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German regions:empirical findings and policy consequences.Research Policy,28,5,1999

[5]M.卡斯特尔,P.霍尔.世界的高技术园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6]Tijssen,R.J.W.and E.Van Wijk,In search of the European paradox: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urope`s scientific performance and knowledge flow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research.Research Policy,28,5,1999

[7]Bart van Looy et al,Policies to stimulat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via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an analysis and an assessment.R&D Managenent 33,2,2003

[8]B.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参见:贾根良,张峰.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与地方化生产体系.中国工业经济,2001(9)

[10]朱华晟,王玉华,彭慧.政企互动与产业集群空间结构演变.中国软科学,20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