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竞争地点的推进视角

企业竞争地点的推进视角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定位理论将消费者心智视为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事实上,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商业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竞争场所也在不断转移。在这样旺盛的市场需求下,中国的企业所要解决问题只剩下如何多、快、好、省地进行生产。对于企业来说,其旗下品牌能否成为某一品类的代表,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与否的关键。

定位理论将消费者心智视为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事实上,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商业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竞争场所也在不断转移。简单来说,竞争地点的转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工厂时代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各国刚刚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物资极其短缺,产品大多供不应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提高生产的效率和降低生产的成本是经营者所关心的全部问题,丝毫不用担心产品没有销路。在那样一个年代,企业以工厂作为第一车间,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工厂生产的管理,尤其是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的创新,“工厂生产什么,顾客就买什么”是对工厂时代最贴切的描述。

在工厂时代里,最典型的企业当属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作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开发者,它致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通过不断完善流水线作业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以降低售价,最终达到提高福特汽车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还记得亨利·福特的那句名言吗?“不管你要什么车,我只生产黑色T型车。”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同样处于工厂时代。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自1985年起至1989年,中国的物价逐年上涨,涨幅和涨速大有奔腾之势。持续的通货膨胀让各地都出现了抢购风潮,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类商品均称为人们盲目抢购的对象,商店几乎被洗劫一空。在这样旺盛的市场需求下,中国的企业所要解决问题只剩下如何多、快、好、省地进行生产。

总的来说,在工厂时代,由于市场资源的短缺,产品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多将生产观念作为企业经营观念,这种观念认为,获得产品的基本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要目的,企业的任务就是生产并向市场提供顾客买得起的产品,因此,工厂成了企业之间竞争的主战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供应逐渐丰富,这样生产观念就显得十分陈旧了。

2.市场时代

时间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得益于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应用,企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新产品的推出也日益频繁,市场上的产品不断丰富。产品一多,就会出现有的旺销有的滞销的情况,其结果有赖于产品是否切合市场需求。显然,这时仅仅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生产成本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战场就由工厂转移到了市场,市场取代工厂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

在市场时代,企业主要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运作,通过多要素的内部运营与管理,极力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可以说,在市场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市场需求的管理。通用汽车提出的“适合每个目的和每个钱包的汽车”理念完美地诠释了市场时代企业的运作方向,相比福特围绕单一生产线生产单一商品(黑色T型车)的模式,通用提供多种型号多种颜色的汽车供顾客选择,更好地满足了顾客的消费需求。这也使通用一举超越福特,成为行业翘楚。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时代,经营渠道也是主导竞争的重要因素。第一家沃尔玛百货商店和第一家凯马特折扣商店均在市场时代成立;在我国,以娃哈哈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通过率先建立起自有的庞大渠道网络获得了快速增长。“得渠道者得天下”也成为市场时代企业的口号。

3.心智时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与此同时,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趋于完善,用信息爆炸来描述当今社会的现状一点也不夸张,据推算,在今天,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倍增的时间仅需18个月至5年,信息爆炸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另一方面,商业持续发展使产品极大丰富,产品数量激增,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大量充斥于市场之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面对着海量的信息以及成千上万琳琅满目的商品,常常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企业也逐渐发现,许多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了“定位”观念,将“心智”这一概念引入商业领域,首次提出“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并非数以万计的工厂,也并非遍布大街小巷的商店,而是消费者心智”。

所谓心智,是人们过滤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的方式和空间(类似大脑及大脑运转模式)。心智模式则是人们头脑中“简化的假设”,人们脑子里装的并不是活生生完整事物的图像,而是基于已有知识概念化了的假设,并形成习惯思维、定势思维。把消费者心智中的已有认知或者说心智模式当成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以便在顾客心智中确立想要的“位置”,这是定位思想的本质所在。

定位理论认为,在这样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定位”,定位并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顾客心智的管理;企业之间的商战不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而是以竞争为导向,换言之,企业要想在顾客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考虑自身的优劣外,还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优劣。

也因此,在心智时代,企业以心智为第一车间,企业之间竞争的主战场也由市场转向消费者心智。对于企业来说,其旗下品牌能否成为某一品类的代表,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与否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