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梦想成就传奇—马来西亚双威集团创办人兼主席谢富年

梦想成就传奇—马来西亚双威集团创办人兼主席谢富年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立于1974年的马来西亚双威集团,是马来西亚最具威望和影响力的上市房地产建筑集团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马来西亚以丰富锡矿资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锡产国。学成归来后,谢富年定居吉隆坡,在一家汽车公司担任会计师,拥有了体面工作和稳定生活。这是谢氏家族事业和马来西亚锡矿产业的终结,但却成为谢富年梦想的起点。

创立于1974年的马来西亚双威集团(以下简称:双威集团),是马来西亚最具威望和影响力的上市房地产建筑集团之一。20世纪80年代,它将一片荒芜的废置矿湖成功打造为占地5000亩,集娱乐、水上乐园、度假酒店、会议设施、购物广场、医疗教育及住宅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性现代化休闲城镇,因此获奖无数,也由此开启其传奇之旅。

创造者崛起于废墟上的梦

谢富年的人生和梦想,崛起于一个任谁都不敢想象的地方。

谢富年出生在距离怡保大约半小时车程的霹雳州一个名为布先的小镇,这里世代以锡矿闻名。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马来西亚以丰富锡矿资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锡产国。为加大开发力度,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从印度和中国引入大量人力投入采矿工作,谢富年的父辈,就是随这股浪潮从东莞老家迁徙到被誉为“锡都”的马来西亚怡保,和很多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迁移此地的客家人一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劳动和创造。谢富年出生时,谢家经过不断积累已成为当地显赫的锡矿家族,父亲谢华更以其友善以及对地方建设的持续贡献,收获了乡人的普遍尊重与赞赏。

就是在这样一个以锡矿闻名的小镇上,谢富年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及少年时光。那时,男人忙于采矿,女人海洗锡米,谢富年便和当时许多孩子一样,在自由同时也必须在独立的环境中长大。有一次,他被人丢石头打破了头,不停出血,“也没人管我,我就自己跑到丛林里,拿树叶胡乱敷在伤处。”他说。诸如此类的事件在谢富年的成长过程中数不胜数,生活便以这样的方式从很早之前就赋予了他独立与坚强的能量。

但在文化教育方面,谢富年的父亲对子女们则要求得非常严格。父亲因为时代原因没能接受教育,但他却深刻了解教育,特别是英语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和价值。因此,到了谢富年求学的年纪,他没有让儿子承袭生意,而是将这个四子送到英校接受西方教育。之后,谢富年又进入澳洲福斯特拉工艺学院(现已升格为维多利亚工艺大学),选择了以后可能对父亲生意有所帮助的会计专业,并考取了专业会计师资格。

学成归来后,谢富年定居吉隆坡,在一家汽车公司担任会计师,拥有了体面工作和稳定生活。他的人生与锡矿已经没有关系,以后也似乎不会再有关联,但在不久之后,马来西亚锡矿业便经历了转折性变革,不安于现状的谢富年也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锡矿曾经让很多客家人一夜致富,也因此吸引了更多人来这里淘金。但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断开采和挖掘,马来西亚的锡矿资源已经枯竭殆尽,政府关停了很多矿场,这个曾经在马来西亚风生水起的行业也逐渐清冷了下去。

终究,锡挖光了,探矿的客家人离开了曾经的“淘金宝地”。昔日繁忙的矿山成为弃置土地,目之所及,尽是连绵不绝的超大坑洞,雨季一到,还形成此起彼伏的“千湖”。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荒芜中,谢富年却出人意料地宣布,要在这片废墟上创立自己的事业!

这是谢氏家族事业和马来西亚锡矿产业的终结,但却成为谢富年梦想的起点。这个梦想是如此宏伟,宏伟到人们开始质疑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已经枯竭的矿地,还能有什么商机

对此,谢富年却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也恰恰是他过人眼界和前瞻性的最佳写照。因为他看准的不只是地表的锡矿,而是深埋于锡矿之下的矿沙、锰、沙石及高岭土,这些储量丰富的物质开采后经过技术处理,就会变成高价值的工业及建筑材料。

认准这个机会,1974年,谢富年成立双溪威控股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双威控股有限公司),以10万令吉的低廉价格,从英国人手上买下一座只剩3年开探期限的锡矿,此举自是让人们再次大跌眼镜。然而,其后发生的事,却让那些即便对谢富年始终持怀疑态度的人们也对他的远见和判断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时,正值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从初级产品出口向出口导向型转型的时机,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及建筑材料行业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谢富年便以点石成金的手法,将事业版图迅速扩展到采石、建材、房地产开发及土木工程领域,挖到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也为企业创造了声誉。这一年,他还不到30岁。

谢富年突破旧思路,以未来为导向的全新发展方式让原来的废墟重新焕发生机,他也迎来了自己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即便在1977年经济萧条以及马来西亚锡矿固打制度的影响下,双威集团还是没有受到太大伤害,依然继续前行。1984年2月16日,双威集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主板(建筑股)成功挂牌,实现上市。

从一间仅拥有10万令吉资本的小型矿业公司,到成为上市集团;从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到以精细加工改变马来西亚锡矿资源利用方式;从一片废墟,到新的淘金之地⋯⋯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影响,谢富年在如此年纪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颇为不易,然而,自小在锡矿世家成长的谢富年却已为更远的未来进行打算了。他深知,自己所在的采矿行业已渐近饱和,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只是行业衰退期的延伸,除非还有能力再找到可供开采的矿地,否则他的事业终将像父亲的锡矿一样,一旦掘尽,便重归荒芜,无法实现永续。

“稳守于锡矿业让我意识到隐藏的危机,如何冲出这个旧有的框框是我当时最想做的事。”他说。多元化发展是谢富年事业之始就已经订立的方向,同时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这片大矿场其实拥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介于吉隆坡和梳邦之间,又靠近机场(当时国际机场位于梳邦),策略点极佳。如果能在这片荒芜的矿湖上建立起一个综合型度假式城镇,无疑是绝佳的选择。谢富年说:“我相信当时有机会重新为这片荒地注入生命,因此诞生了把锡矿场变成可持续性综合城镇的梦想!”

新价值拔地而起一座城

一个更宏伟的梦想又在这片荒地上萌芽。这次,这个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商业计划引来的不只是质疑,更是嘲笑——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怎么可能形成城镇?就算有了城镇,谁又敢住进这种建造在用土填平的矿湖上?谢富年说,“所有人都认为我疯了!”

疯子和梦想家只有一线之隔,好在谢富年的团队中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也愿意跟随他的脚步,像双威集团总裁陈志坚,便在谢富年提出这个想法时就已经和他并肩战斗了。1982年7月13日,谢富年成立了双威城有限公司,4年之后,双威城计划正式启动。

填平积水湖、加固流沙,这座占地5000亩的庞然大物从一开始就不是“平地而起”。为解决技术难题,谢富年果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使得双威城顺利开建。而在建筑概念方面,为打造高标准,谢富年在20世纪80年代末便带头举办了一场国际测绘竞赛,获得全球超过50项参赛作品,并委任一组来自夏威夷的建筑师将它们具体化,成为由一组专业建筑师构思出来的,表征人类社会成就、创新与进步的出色工程作品。“整个过程在当时被认为是一项创举,不仅因为我们是首个举办类似比赛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是基于计划蓝图本身就非常创新,如何构思将一片荒地转化为一个可持续性的游乐场。”谢富年的梦想,从来就不一样。

带着这样一份企划书,谢富年和团队奔走于投资者和银行之间,说服他们相信这个计划会成功并能够带来经济收益。虽然开始阶段仍旧会被认为是“异想天开”,但凭着不断努力,他们还是赢得了很多金融机构的支持,吉隆坡所在的雪州政府也给予该蓝图99年的契约。因为他们让投资者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能力真正超越了期待。

梦想的起步总是艰难,克服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以及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不信任,顺应马来西亚经济低谷复苏、人民购买力渐长的大趋势,1988年双威城首个单位价值6万令吉的单层住宅计划推出时,大受市场好评,购屋者甚至排起了长队。这样的状况充分证明了谢富年矿地新发展思路的可行性,及其敏锐的市场前瞻力。

有了这样的开门红,以“享受城市内的休闲生活”为理念,谢富年集娱乐、水上乐园、度假酒店、会议设施、购物广场、医疗教育及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休闲城镇的梦想,在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逐渐成形。“双威城”一物八用,奠定了双威集团作为综合休闲生活先锋的绝对地位,不仅实现了自己事业的可持续,更强力提升了周边产业的价值,让这里成为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胜地。

与此同时,因为看好霹雳州的旅游优势和经济增长空间,谢富年在怡保打扪区建立了双威集团的第二个旗舰开发计划——怡保双威城。与双威城一样,他们的目标是继续打造可持续性的社区与生活风格,吸引人、资源、机会和新点子,并让它们自行搭配。唯一不同的是,双威城是重新发展一片荒地,而怡保双威城的重点是保留大自然所赐予人们的礼物。

“对我来说,城市不仅是公路与房地产业的兴建,更是生活上的重心。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们能否获得机会,必须融合三项基本要素,即经济、环境与社会平等。因此,我坚持我的梦想,要兴建一个综合社区,一个让居民无需离开就可以生活、学习、工作、玩乐与休息的地方。”谢富年说,他强调的综合城镇,重点就是提供一个全面、完整的社区,能够帮助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社会的人们平衡工作与生活。而在设计与建筑理念方面,双威集团注重采用可持续性材料,以最先进理念引导产业发展。比如第二个综合城镇怡保双威城的万雅岚温泉度假村,就广泛融入绿色环保概念,大范围采用自然风,在五星级的Spa与保健度假村内,职员更以脚踏车代步,还以小型电动车载送顾客⋯⋯

双威集团的怡保项目也因此取得相当大成功,许多在新加坡和吉隆坡工作的人们都回来怡保买房子。谢富年说,霹雳州采矿业衰落之后,大部分人都离开家乡寻求更好的财富机会,这一项目的建立就是希望通过廉宜的价格和修建后的优良环境,吸引和唤回在外漂泊打拼的怡保人,为怡保的生产总值增长,为自己所热爱的家乡贡献一份薄力。

无论事业追求还是建筑理念,谢富年与同行都有着显著不同,这也让双威集团拥有了独特且无法被超越的绝对优势。如今,双威镇已从一个废弃锡矿场,发展成为一个价值超过106亿令吉,占地5000亩的城镇,每年迎接访客3600万,培育2.5万名年轻人。在政府的协助下,双威集团正朝着将双威城打造为马来西亚波士顿(有着许多著名学府)目标不断的努力。

产业先驱前瞻战略构建品牌未来

当然,双威集团综合城镇从开创者到引领者地位也不是一蹴而就,其间包含着建筑理念与公司发展策略的不断革新。特别是1997年席卷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日韩等地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谢富年和双威集团的蜕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997年,已从上一次经济萧条的低谷中走出的双威集团正大踏步前行,多个庞大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其间的融资借贷自是不少。因此,当银行因为经济危机突然收伞之时,双威集团不仅无法继续搞项目,还要面对以美元债券为主的多达2.75亿令吉的巨额债务。集团股价从1997年巅峰时期的11令吉直降至0.25令吉,市值也从逾80亿令吉迅速下滑至仅约5亿令吉。

不用身临其境,仅从这些庞大数字就能想象到当时的艰难。为应对危机,谢富年以非常大的折扣说服购房者不要撤销购买合约,然后,又以壮士断腕的果敢与气魄,先后变卖双威集团最大收入来源的采石业务,以及双威金字塔购物广场及双威Spa度假酒店,并将48%的公司股权让渡给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才让双威集团在风暴中最终得以存活。虽然身处困境的谢富年当年还有第二条路可走,有人曾向他提出购买公司控制权的要求,谢富年却因为责任感断然拒绝:“我告诉他们,我创造了这个企业,我就要让它继续茁壮成长。”

谢富年说:“当梦想受挫,让人几乎灭顶,渡过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怀抱更大的梦想。”挫折让谢富年变得更为坚强,浴火重生之后的双威集团也在不断补充短板,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和抗压能力。发展方向上,风暴过后,谢富年将上次危机之时就已经启动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上,除了更谨慎选择能够风雨同舟的合作伙伴,他还将果敢与胆略放在那些经过算计的项目上,而不去挑战回报与风险不成比例的选择;在企业治理方面,无论低谷还是巅峰,谢富年都坚持相信并依靠团队力量,而不是计较一时的得失。“最后,我们也了解到,如何在面对周遭环境改变时,保持韧性之余又不失弹性,才能在长跑中取得胜利。”他说。

如今,在建筑房地产领域,双威集团已位居马来西亚三大开发商之列。房地产与建筑之外,还将产业延伸到零售、商业、休闲、酒店、教育、医疗、贸易与制造、建材、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与行业。2011年8月23日,谢富年携集团正式宣布,合并原来的姐妹公司双威城和双威控股,将房地产、建筑、零售、商业、休闲、酒店、教育、医疗、贸易与制造及建材打包成新的双威集团,形成综合房产与建筑的独特平台,以更大能力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产业与建筑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最基本的成本协同效应,并在市场中塑造更清晰品牌,同时吸引和留住品牌。

这项合并提升了重组集团的韧性与可持续性,更有能力实现以客为本。同时,在集团转向高价值建筑业、迈向更高收益为发展目标之际,强化与建筑部门的合作,也创造了本地与海外的扩展平台,让集团更有能力将已经成功的、作为双威集团主要竞争优势的综合发展模式向本地及海外新地区复制。“这是一项长期的益处。”谢富年说。

集中优势力量之后,双威集团下一步则会在这样三个方面继续进行扩展,并确保双威的综合城镇能充分反映集团建筑可持续性社会与生活风格的愿景:首先是通过目前正在进行和即将展开的计划,进一步扩充双威城规模、丰富概念并提升品牌美誉度。比如,发展2011年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购物中心——双威金字塔购物广场第3期与第4期项目、完成高档产业双威South Quay、双威永乐城(Velocity)、双威Nexis以及双威Pinnacle的发展以及完成双威大学新学术大楼的建造。其次是在柔佛的伊斯干达特区兴建另外一处占地超过6000亩的综合城镇,该项目驱车越过大桥就能抵达新加坡;第三是持续扩展海外业务,2011年,双威集团的全部收入中有30%来自国外,针对新加坡、中国及其他特定国家所蕴含的广阔市场机会,双威集团未来会加强这些区域的业务发展,位于中国天津滨海新区的一个以绿色生活为主的大型计划,就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2012年,马来西亚绿色建筑指数(Green Building Index)颁赐双威城为马来西亚“第一个绿色城镇”的认证。如此一来,双威集团不仅是以更大型项目持续强化双威集团发展综合城镇的优势,其落实绿色生活风格,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承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认可。此外,双威集团也会通过双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扩展商业规模,确保投资者继续享有投资回酬。

一直以来,双威集团所开创的综合城镇,不仅在马来西亚,而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海外地区,都是十分领先及独特的。如今,在世界经济中心东移背景下,作为东南亚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双威集团,正秉承可持续性生活的承诺与努力,朝着将综合城镇品牌推广至全球舞台不断付出努力。

梦想延续教育公益构筑更远未来

双威集团的旗舰发展计划——双威城其实还只是双威集团成功故事的一部分,以实业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谢富年也朝着另一个更为宏大、在他心中分量更重的梦想迈进——创办马来西亚的传世学府。

谢富年曾说过:“我特别受到约翰·哈佛(John Harvard)的启发,他在360年前捐出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的财产和图书馆给一间教育机构,因此催生了一个管理良好、独立运作的机构,也就是今天的哈佛大学。它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在辉煌的历史过程中,为世界栽培优秀的毕业生、领袖和思想家。我希望看到年轻人接受教育,我坚信教育是最有力的武器,每一页的历史都证明这一点:教育的力量能消除偏见、纠正错误观念,并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教育的力量能改变人、改造社区、改变态度;教育是文明的传播和进化的沟通。”

不仅是执著教育的决心,当时马来西亚的教育现状也是推动谢富年全力投身教育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由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不足,家庭条件良好的孩子都选择留学海外,但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孩子却得放弃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多元发展战略的双威集团谢富年便选定了教育领域。他非常期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教育,拥有改变命运报效国家的机会。于1986年,谢富年开始筹建双威学院。

“投身教育事业是我个人最大的心愿。我希望能在教育事业方面有一番作为。”他说。就像建造双威品牌的综合城镇一样,投身教育的谢富年对这个梦想也有着自己的坚守与执著,那就是大学只能以作育英才为目的。因此,学校成立伊始,谢富年又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办校者全然不同的道路——他力邀已卸任的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著名政治家敦胡先翁出任学院主席,经过半年考虑,已经64岁的敦胡先翁终于为谢富年的诚意所打动,应允了这一邀请。不仅是品质,在责任方面,谢富年也有着与他人不同的坚守。双威学院草创初期预计有500名学生,最后入学的却只有200名,可梦想却没有因为生源不足而放弃,坚守与责任就这样从开始被注入到双威学院的灵魂中。即使是集团遭遇灭顶之灾的1997年,有人愿意出钱买下双威学院这支能够赚钱的潜力股,谢富年都坚持不卖;教育事业走上正轨之后,对于将教育捆绑上市的提议,他更是断然拒绝。“教育是百年大计,最重要的是让人才来培养人才,如果赚的钱进了我自己的口袋,哪有人才要来?”他说。

2011年1月11日,双威集团被马来西亚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为“马来西亚最大慈善贡献团体”

因为这样的坚守与努力,双威学院的硬件与软件设施都在发展中得到稳步提升。2004年8月,双威学院升格为双威大学学院,并与英国、澳洲及美国等地的高等学府一起开办一系列高等素质课程,成为马来西亚双联课程的教育先锋。2011年1月30日,由于学术表现优越,双威大学学院再次升格成为大学,易名为双威大学,提供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由英国“十大”大学之一的兰开斯特大学进行课程验证工作。如今,占地约10公顷的双威大学已有学生近万人,30%的学生来自全球80个国家,已是一间真正的全球化特色高等院校。

谢富年在教育领域创造的奇迹还不止于此。双威大学的成功以及谢富年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赢得了澳洲莫纳斯大学的高度认可,1998年,该校正式与双威集团合作,将莫纳斯大学的第七所海外分校设立在双威城内,并开设了谢富年梦寐以求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莫纳斯大学最突出的院系之一——医学系,谢富年也由此迎来其教育事业的又一个高峰。

设立双威大学与设立莫纳斯大学在马来亚的唯一分校,意味着人们有机会以负担得起的价格接受世界级教育。为了将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之后,即便在莫纳斯大学突然提出将联营计划中原来的24%股权提升至45%,谢富年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不介意将股权下放,尽管对方拥有了45%股权,但重要的是,双威教育信托基金依然控制着55%。”他说。有感于谢富年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莫纳斯总校不仅全情支持双威集团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同意倾注更多盈利在双威教育信托基金之下,让其成为非营利高等学府。

如今,双威大学和双威莫纳斯大学已成为马来西亚公共与私人大学的领导者之一,先后获得SETARA评级制度的五星评级(优秀);2011年和2012年,双威大学连续两年摘得《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信誉品牌金奖。同时,谢富年在人才培养以及以教育为纽带推动国际融合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褒奖。2007年,总值2亿令吉的双威莫纳斯分校新院校成立,医学系特别以丹斯里谢富年博士的名字命名,以表扬他为该大学所作出的贡献;2008年,谢富年荣获澳洲首相陆克文颁布的澳州荣誉官员勋章,以表扬他在提倡和促进马来西亚教育领域的进步,及对增进马澳双边友好关系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至此,谢富年已经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梦想全部变为现实,但他却仍旧没有得意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将教育梦想继续深入下去。

为确保优质教育的贡献能长期持续,2010年3月18日,谢富年建立了谢富年基金会,取代创办于1997年3月的双威教育信托基金。作为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领域当中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机构,效仿诸如美国哈佛大学等全球最古老、最杰出大学的运作方式,谢富年将旗下5间教育机构——双威大学、莫纳斯大学双威分校、谢富年医学院、双威学院与双威国际学校总值8亿令吉的拥有权与股权全部转移至谢富年基金会。延续双威教育信托基金的使命,谢富年基金会自成立之始就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作为其不移信念,截至2012年5月份已提供超过8000万令吉的奖学金给超过11,000名应得与需要的学生。“我希望看到谢富年基金会继续引领它目前所拥有的机构,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青年学习平台,提供一流教育给学生。除了继续落实回馈社会以及为未来学生提供永续优质教育的愿景,我们也希望基金会能抛砖引玉,吸引志同道合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另一方面,这个基金会在我眼中就像是齿轮带动轮胎转动一样,我希望受惠的人士能了解,他们被赐予机会,因此他们反过来在未来也会提供机会给其他人。”谢富年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为诚信、为教育、为人类更美好的明天,以及为年轻男女们的人格发展,贡献得更多。

不仅是高等教育,作为长期生活在海外的炎黄子孙,谢富年还以自己对祖籍国——中国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赤诚之爱,为马来西亚华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推动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人选择使用华语,谢富年亲自为母校和其他学校捐出超过1000万令吉的款项。当其他建筑商搁置双威城国中的建筑工程时,他一手推动工程完成,他修建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巴生修道院国小,为具有百年历史的霹雳布先华小进行扩建,兴建新大楼和一间更大礼堂,捐助具有102年历史的霹雳州内最古老的育才国中⋯⋯“我相信,通过资助和修复陈旧学校建筑的方式来支持华文学校,依然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时刻。”谢富年说。

而在教育之外,以教育、永续社会及保健医疗为专注重点的谢富年,也在很多其他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将自己的梦想延续得更远。

1995年,谢富年成为马来西亚商务理事会成员,1996年就任马来西亚政府高科技房屋建筑产业协会主席,同年还被大马旅游局推选为马来西亚旅游行动理事会理事。同时,他还是全国肾脏基金及马来西亚肝脏基金会托管人董事局成员,双威集团也是这两个基金的主要贡献者;双威集团还照顾着来自秋杰路Salam Malaysia基金的特殊儿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检查。为表彰他对社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谢富年先后荣获八家海外领先大学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也曾荣膺《福布斯》亚洲版大马最伟大行善家之一⋯⋯

作为已在商界及社会上拥有大成就、大贡献的企业家,谢富年的创业传奇令许多有志于此的后生晚辈艳羡不已。对于他们,谢富年说:“成功没有捷径,每一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一段难以言表的艰辛经历。有抱负的企业家必须能在这份伤痛来临前,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商界哲学。”而谢富年的商界哲学和他的人生哲学始终一致,那就是坚持梦想,以信处世。

未来,谢富年将继续带领双威集团在教育、永续社会及医疗保健领域持续发力,为更远的梦想不断付出努力。

许健康

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

许健康笃信先锋精神,他常说,无论做什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最起码要有一项在业界做到最好!基于此,他历时23年,一手将自己创立的宝龙集团,打造为坐拥商业地产、酒店旅游业、信息产业、工业以及文化艺术产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版图横跨中国澳门以及内地24座城市并不断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大胆颠覆了“因购物而购物”的传统商业模式,力推当时在世界地产范围内极其前沿的“城市综合体”理念,果敢确立了以“宝龙城市广场”为重拳产品的创新型商业地产发展模式。并随着此种模式日后在中国内地的迅速蔓延与成功复制,巩固了宝龙在中国商业地产界不可撼动的企业标杆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