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那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

为那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个朋友向我诉苦,说他这一生好像是白活了!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那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活着,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那是没有真实心灵生活的人追逐的。是神圣的价值支撑了他的精神追求。汤一介、杨立华当初选择哲学,都不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是为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这样生命才有意义。他们一直坚持下来,为那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

有个朋友向我诉苦,说他这一生好像是白活了!每天都是在胡思乱想之中,活得麻木不仁、行尸走肉一般,找不到生命真正的价值!想想也够悲哀的。

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那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活着,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因为你喜欢去做,你就会发出无穷的活力,再大的困难你也能够克服,不会轻言放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觉得是有价值的人生。

2007年,这天,我踏上了去北京的远途。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土S城,一个古老的小城,觉得这里不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所在,抱着寻找另一种生活的理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按理说我的工作并不错,也很吃香,而且还有很多人争着想进去,但我还是坚决要出走,来北京。当时刚工作几年,经济压力,就这么走了,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很多人都劝我,再多考虑考虑,就连母亲都对我说不要这样贸然行事,但是我说,我当了七年的记者,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所做的事情也不是我人生的追求,并且常为此而苦恼。

在北京生活,还会碰到S城那些让人厌恶的人和事,但是,我觉得生命的存在自有神圣性的支撑。其实,遭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对遭遇。任何生命,在遭遇危机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释放自己,在对抗之中确立自己。面对茫茫浩渺的宇宙,个体生命唯一的自救之道,就是找到本源性的价值让生命的质量更充实一些。

我后来从事文化和国学方面的普及,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想要做的。有人对我说:“真佩服你当时的胆量呀!”我却很平静地说:“也谈不上什么胆量,我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要为有价值的人生而活着。”

为了追寻生命的真谛,自己也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走异路,投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了。先后关注过文学、哲学和信仰,所幸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困惑,而是知道了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有了一种神圣价值,我会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庄严和真实。和这种心灵的宁静喜悦相比,外界对我的毁誉又算什么呢?那是没有真实心灵生活的人追逐的。

一个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找到了生命意义的话,即使在集中营里,他也是快乐的。因此,寻找生命的意义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不是可有可无。那位心理学家之所以能在集中营里挺过来,是因为他持着这种信念:上帝之所以让他体验这种苦疼,是为了让他好好研究人类在这种最恶劣的环境下的心理。即便我们不是基督徒,假若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意义。罗素所说:在人生的火焰前,我烤热了双手;当火焰渐渐熄灭的时候,我准备离去。在我而言,人生的目标有三,即:对智慧的追求、对个人幸福的追求、给别人带去一点温暖。是的,有了温暖,漆黑的世界不再冰冷。

人每天生活靠的是什么?不是肉体,而是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何异于行走着的僵尸呢?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当然不只是饮食男女,物质需求与欲望,而是与神圣价值有关的东西,如果缺乏这个,我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只要读一读《红楼梦》《圣经》及圣贤大哲的书,还有像鲁迅、沈从文、托尔斯泰、川端康成这些作家的书,里面都有高贵的品质。

汤一介先生很早就接触到让他毕生难忘的克里斯朵夫·依修午德的《紫罗兰姑娘》。他说:“这本书说的是,我们虽然走得那么近,但是,我们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再深刻的爱也挽救不了人们的孤独。”当时,由于妹妹的病逝,加上国民党政府的黑暗,使少年汤一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论死》《论善》《论生意义》等一些展露他哲学家天赋的文章就出来了。当时的汤先生想,一个人生,就像一根蜡烛,可以慢慢地让它烧完,也可以让它很快地烧完,放出更大的光。他下定决心,还是要做那个很快烧完但是放出更大光的人。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个哲学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北大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他主要研究儒家,是哲学系年轻而有精神魅力的学者。在他出色的演讲中,佛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一个个圣贤无不饱绽生命的气象。一直以来,他坚持用真诚、激情、感性和丰富的精神力量来影响学生,并且用深刻的反省和成熟的思想来提升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当初,杨先生是学工科,后来为什么弃工从文呢?他曾说:“每天要站在80多米高的未完成锅炉上看它的每个部分——于是我就想,这个和我自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一想到一辈子就在这样的生活里过,我就非常绝望。”当时,杨先生还在宁波北仑电厂。那个时候的他,正处于人生迷茫之中,他说:“那个年代商业化已经开始了,选择中哲,就意味着‘没有前途’,物质生活注定极度贫寒。如果没有一点社会承担意识,根本不会走到那上面去。”是神圣的价值支撑了他的精神追求。之后,他如愿师从陈来先生和许抗生先生进行深入的儒家哲学研读,从此正式开始了以儒学为主的哲学求索生涯。

汤一介、杨立华当初选择哲学,都不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是为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这样生命才有意义。这些都透露出他们对神圣价值的专注。这是强者的内心的声音。

佛陀在抛弃太子生活出家修行时,下了救拔众生出离苦难的决心;鲁迅弃医从文疗救麻木的“国民性”,下了拯救民族和同胞出离苦难的决心。他们一直坚持下来,为那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幼年丧父,长而丧母,晚岁丧子。颜回、子路相继离他而去。然而,他的仁爱之心始终不改,以最饱满的心灵度过了一生。杨立华先生赞叹曰:“孔子的一生是饱满的一生。如果再加一句话,就是孔子是从不颓唐的。孔子不断地在失败,不断地在受挫,他受挫不是受挫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而是受挫于政治理想的实现。他一生都在受挫,但他一生都很饱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