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说说《倒提笏板》这个书名

说说《倒提笏板》这个书名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说说《倒提笏板》这个书名行话说“书卖一张皮” ,由此可见“书皮”的重要性。《倒提笏板》这个书名由两个独立单元组成。这些都是古时历代官制中对使用笏板的硬性规定。《倒提笏板》的作者在书中对此也有过精辟的阐述。从意义上看, 《倒提笏板》这个书名巧妙借用,大胆出新,平实中有曲折,扬抑有度,贴切地反映了本书的特点,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写现象、提建议,而是对许多社会现

说说《倒提笏板》这个书名

行话说“书卖一张皮” ,由此可见“书皮”的重要性。据统计,现在我国每年出版图书30多万种,除去重印再版的,新书也有十几二十万种。在如此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图书中,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也只能是“书皮”了。“书皮”又叫图书封面,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书名。如果说一本书最吸引读者的是封面,那么这张书皮上的聚焦点就是书名。封面吸引人,书名好,必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当然,书名好不好,见仁见智,也和书的内容有着很大的关系。社科类的书名大多严谨工整,文学作品的书名则多是直白写意。那么,一本书的书名怎样才能吸引人?近期,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牛撇捺先生的杂文大作—— 《倒提笏板》 ,对此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倒提笏板》这个书名由两个独立单元组成。一个单元是形容书的内容—— “笏板” ;另一个单元表示如何反映书的内容,作者用了“倒提”这样一个很简单的动词。正是这两个单元的结合,把全书的内容贴切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笏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见君王时双手执着的一种用具,用以记录君命或旨意,还可以把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防止遗忘。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礼记》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 ,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据考证,笏板始于商朝,废于清代。从笏板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看,它始终和官场密不可分。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它是官吏的专用品,一般老百姓是不可能用到的。纸张大规模使用之后,笏板在官场上实际使用的功能下降了,但是它又成了官场等级的象征。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使用笏板开始有了等级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对笏板的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官员就没有资格用它了。这些都是古时历代官制中对使用笏板的硬性规定。实际上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关于笏板和官吏的描写。如在《儒林外史》中对马二这个典型人物的描写中,就写到了笏板这个官员手中少不了的玩意:有一天,马二外出游玩,偶尔看到已经和他隔了四五代的老皇帝御笔写的碑文。马二看见皇帝的字迹,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他这个秀才所戴的头巾,理一理身上的布长衫,在靴筒里拿出一把扇子来,做什么啊?当作笏板。马二先生拿着扇子当笏板恭恭敬敬朝着仁宗皇帝的字拜了五拜。从这段传神的文学描写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笏板的作用。而在《红楼梦》中也有对笏板的描写,如曹雪芹借书中人物之口对“好了歌”的注解中,就写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其中“笏满床”是借用写法,表明当时官宦人家的地位和实力,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末清初外族入侵改朝换代过程中一幅幅政治惨变的图画,对那些遭受“奏销案”和“文字狱”残酷打击的官宦、乡绅、士子的悲惨遭遇做了形象的“注解” ,对那些靠诬陷升迁之徒进行了无情地揭露。通过对笏板的历史回顾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使我们对笏板这个当今绝迹的物件和不常使用的词汇,多少有了了解,笏板简言之就是古时做官人建言献策的工具,是谏官文化的标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本杂文书,一本为官者写的杂文书,用“笏板”作为书名的要素很贴切。

一般而言,现代杂文以议论和批评为主,它既是说理的,也具有文学因素。有人把好的杂文比作“投枪”和“匕首”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当然,为官者写的杂文更多的是以更宏大的社会现象为议论和批评的对象,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更高,所思考的问题更深刻,对决策者的触动会更大,社会影响也更广泛。但是,“谏官文化”古往今来都不是中国官场的主流文化,古代官吏手执笏板面见皇帝发表议论、提出建议,是要冒着被杀头、株连九族的风险的,并不是朝廷百官都可以这样有所作为的。现代官场民主风气大开,“谏官文化”的风气日益浓厚,渠道也更为多样和广泛。可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个体名利观念的作祟、趋利避害的煎熬,为官者敢不敢、愿不愿拿起杂文这把“投枪”和“匕首” ,居“庙堂”思百姓,处“江湖”关国运,远不是文思技巧的小问题,而是社会担当的大责任。 《倒提笏板》的作者在书中对此也有过精辟的阐述。

正是杂文这样的文风和作用,用“笏板”做书名,做杂文书的书名,很有些创意,它能够反映书的内容,起到了书名的一般作用。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还不能说是一个好书名。从笏板的本意上看,它是臣下面见国君、皇帝的道具,如同臣下对皇帝的依附关系一样,臣下必须恭恭敬敬地拿着、执着笏板;从笏板的引申意义看,也是远古社会官吏的象征和谏官文化的标志。因此,无论从笏板的本意还是引申意义看,在今天一般性地使用“笏板”作为书名要素,很有可能落入守旧、陈腐的窠臼。

因此,怎样把“笏板”这个传统“谏官文化”的代名词赋予新意,怎样点出新时代杂文的作用和特点,是这个书名能不能出彩的关键。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书名上对“笏板”的使用独辟蹊径,顿生新意。语法上,作者用了“倒提”作为“笏板”的动词,从作用上看,使书名立马生动起来,更加传神地表达了本书的立意和内容。“倒提”一出,立马把笏板陈腐、守旧的本意抛到了九霄云外。“笏板”者,是面见皇帝的用具,如同它的主子一样,在皇帝面前必定是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丝毫的差池。它的作用不仅是皇帝治理国家个人意志的修修补补,更多的是祈求皇帝重用的另类“敲门砖” 。倒提“笏板” ,表面上保留了笏板的含义,但又革命性的颠覆了笏板原有的形象,赋予了新意。这个新意,一方面,借用“笏板”这个形象的用语,表明当代“谏官文化”是民主风气的普及,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是对决策者的监督。另一方面,巧用“倒提”来修饰“笏板” ,又突出了现代杂文同传统“谏官文化”的本质不同,点出了现代杂文的作用和特点。好的杂文是为百姓“鼓”与“呼”的时代强音,是关注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拳拳之心。从意义上看, 《倒提笏板》这个书名巧妙借用,大胆出新,平实中有曲折,扬抑有度,贴切地反映了本书的特点,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写现象、提建议,而是对许多社会现象、行政行为、官员作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从“谏官文化”的发展轨迹看,不同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人践行“谏官文化” ,是“手执”笏板,恭恭敬敬、唯唯诺诺,反映的是臣子和帝王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海瑞是中国古代谏官的典范和标志性人物,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悲剧人物,尤其在他的晚年,冒死进谏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声誉,说到底还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落得个千古留名。而现代民主同这种“谏官文化”有了本质区别,个体和国家、下级和上级不是主仆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基础之上的建议、议论和批评,甚至于揭露和批判,既是民主精神和价值的表现,更是个人独立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在这方面,被誉为“民族脊梁”的鲁迅是伟大的榜样,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没有像他许多同辈一样,“躲进小楼成一统” ,独自埋头学问。而是拿起杂文这把“匕首”和“投枪” ,为国家和百姓“呐喊” ,开创了杂文的新时代特性,体现出作者伟大的文人胆识和文人胸怀。从这个角度看, 《倒提笏板》这个书名,旧词新用,旧词活用,既把杂文的文风和特点表达了出来,也充分体现了杂文的时代性和主要作用,具备了一个好书名的主要特征,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眼下的出版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求新出奇之风盛行,这一点在书名上表现得更明显。书名出新出奇,难能可贵,也是作者和出版人的理想目标。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有对作者学问的要求,也有对出版人市场观念的考验,绝不是一挥而就的简单事。在此, 《倒提笏板》的书名一定会给有志于此的同行以启发和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