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的特征

通货膨胀的特征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文的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和定义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是伴随着纸币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所有发行纸币的国家都有过通货膨胀的历史或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结构背景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即便各个时期、阶段的通货膨胀具体表现形式不一,但是比较各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都具有两方面的共同特征。

从上文的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和定义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是伴随着纸币的产生而产生的,几乎所有发行纸币的国家都有过通货膨胀的历史或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结构背景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以我国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以时间来划分,主要有1979—1980年的通货膨胀,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1988年的通货膨胀,1993—1997年的通货膨胀,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2010—2012年的通货膨胀这6个阶段。每个阶段通货膨胀的时代经济背景、具体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特征都会有所不同,如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通货膨胀会表现出全球化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货膨胀会表现出“国内—国际螺旋式上升”的特征(黄慧慧、蔡则祥,2008),在结构转型时期的通货膨胀会表现出结构性上涨的特征。即便各个时期、阶段的通货膨胀具体表现形式不一,但是比较各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都具有两方面的共同特征。

(一)纸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一般只有在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当金属货币被注入廉价的合金时,其真实价值小于币面价值,这种情况本质上与纸币流通一样,都不能体现其真正的币面价值。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因为真金白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由于含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市场流通中的货币,使得市场中的货币量和商品流通时所需的货币量相等。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纸币本身不具备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而已,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纸币无法自发调节市场中的流通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的数量,供大于求,就会导致纸币的贬值。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一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得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2-1)上文中所提到的无论是“全球化”的通货膨胀、“国内-国际螺旋式上升”的通货膨胀,还是“结构上涨型”的通货膨胀,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通货膨胀其最终作用到市场的形式仍是货币的流通量超过市场的需求量,也可以说这些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最终的作用形式都是市场中纸币的流通量超过了商品流通的实际货币需求量而表现为货币贬值。

(二)由于纸币贬值而引起物价上涨纸币发行过多,引起了货币的贬值,货币贬值直接导致的就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原先花100元就能购买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而现在需要花100元以上的钱才能购买到这一篮子的商品和服务,从表象上来看,也就是物价上涨。一般来说,纸币贬值率越高,也就是单位纸币能够购买到的商品越少,居民的直观感受就是物价上涨水平越高。物价上涨率的公式为:

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1)×100% (2-2)

同样地,无论是出于什么经济背景、原因导致的通货膨胀,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均为物价的上涨,在宏观经济学里,有些理论认为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和工资水平的上涨,但是工资水平其实也可以归类到物价中,只不过是劳动力的价格水平,本质上也是一种物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