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概述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也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经济生活中的季节性的、暂时性或偶然性的价格上升不能视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下的货币供应过多是相对于它所媒介的商品、劳务而言的。这时,人们会预期物价还会进一步上涨,纷纷抢购商品,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发生奔腾式通货膨胀时如不采取有力的反通胀措施,将有可能发展成失控的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以每月超过50%的速度上涨。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问题,自从信用货币产生以来,它就经常困扰着各国的经济运行。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各国的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所有表述的共同点是把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直接联系在一起。在我国的经济理论著作和货币银行学教科书中,一般对通货膨胀的定义表述为: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对于该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从纯粹的经济理论看,不管在何种货币制度下,只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生活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只是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货币发挥的职能不同,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大小也就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实物货币制度下也会发生通货膨胀。生活在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土著居民用狗牙作为货币,正常情况下一颗狗牙可以交换100个椰子,当地青年娶一个新娘需要几百颗狗牙作为聘礼。后来由于白人从外地运入大量的狗牙以骗取土著居民的各种东西,导致狗牙货币贬值,一颗狗牙只能交换到40个椰子,很多青年娶妻由此发生困难。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内在价值,可以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当流通中的金属货币过多时,这部分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自发地退出流通领域转为贮藏货币。金属货币通过贮藏手段的这种蓄水池作用,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贮藏手段职能的发挥只是一种事后调节,并不能预防金属货币的贬值。也就是说,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也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16世纪开辟新航路后,欧洲国家从美洲、非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西班牙国内的黄金在1521年到1600年的80年内增加了20多万千克,白银增加了1800万千克,葡萄牙在16世纪国内的黄金也增加了27万多千克。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当时的欧洲国家国内黄金白银价格大幅度下降,物价飞涨。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历史上称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价格革命”。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方面在技术上使无限供给纸币成为可能,并且可以通过国家权力使这些货币强制进入流通领域,而另一方面纸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并没有内在价值,进入流通的纸币不会以贮藏方式退出流通,不具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这就产生了货币供应量的无限性与货币容纳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结果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理论界一般把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联系起来,把通货膨胀看成是纸币流通的特有现象。当然,这也并不是说纸币流通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只要保持纸币流通与其需要量基本一致,一般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通货膨胀状态下的物价上涨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物价总水平是各类商品和劳务价格加总在一起的平均数,或者称为“一般物价水平”。货币的币值是指对一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而不是与某一类或者某一部类的商品和劳务相对应。某一类或某一部类的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并不能说明发生了通货膨胀。只要货币总量和商品劳务价格总量的对应关系没有变化,即使个别商品或者劳务价格上涨使得价格结构发生变化,但是货币币值不会变化,物价总水平也就不变。

通货膨胀状态下的物价上涨是指物价的变动要持续一定的期间。经济生活中的季节性的、暂时性或偶然性的价格上升不能视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下的价格变动应该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价具有上涨的基本倾向,并持续一定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以年为时间单位来考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状态下的物价上涨是指物价的变动要超过一定的幅度。不能将经济生活中的物价些许波动就视为通货膨胀,通常以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考察物价的上涨率,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年物价上涨率3%~5%,物价总水平上涨0.5%很难说是通货膨胀。

(三)发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

通货膨胀下的货币供应过多是相对于它所媒介的商品、劳务而言的。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在开放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流通中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与商品、劳务的价值量相等,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相对于商品而言,一旦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就会导致用一定量的货币所表示的商品的价值量——价格变大,即商品价格上升,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发生变化有的时候也并不一定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如果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补贴和商品配给等措施,即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公开的商品价格也不会上升,而是通过买方抢购、卖方惜售、有价无市、黑市猖獗、以物易物等扭曲现象反映出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内凭票供应货物就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一般的理解货币供应过多是指货币的实际流通量超过了经济生活中对于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但是并不表示说只要货币供应过多就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一方面,当新进入流通的商品、劳务增加时,货币供应上升并不一定导致物价的相应上升;另一方面,货币供应过多在导致物价上涨上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和模糊性。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经济分析中,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

(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划分,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爬行式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指数以缓慢的趋势上升、一般物价水平年均上涨率在1%~3%以内、且又不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年均物价上涨率在1%~5%称为爬行式通货膨胀。20世纪50年代,美国、英国和日本物价的年上涨率大都保持在1%~3%的幅度内,这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爬行式通货膨胀。

温和式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年均上涨率在3%以上但未达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一些较为乐观的经济学家认为,温和式通货膨胀和爬行式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扩张,从而有利于增加就业。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缓慢的物价水平上涨在短期内可能会暂时地促进就业,但若不加以控制而任其发展,将最终导致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

奔腾式通货膨胀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所发生的物价水平上涨率在两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这时,人们会预期物价还会进一步上涨,纷纷抢购商品,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发生奔腾式通货膨胀时如不采取有力的反通胀措施,将有可能发展成失控的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以每月超过50%的速度上涨。此时,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货币已经完全丧失了价值贮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介功能,成为“烫手山芋”,持有者都想尽办法尽快将其花费出去。货币当局如不采取果断措施,货币制度将完全崩溃。这类通货膨胀曾在“一战”后的德国、奥地利和“二战”后的匈牙利、中国等发生过。

(二)按表现形式不同划分,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公开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变动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又称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发生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时,物价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通货膨胀率等于物价上涨率。

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受到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但不能直接、完全地通过物价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被强制减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这种物价水平的上涨并没有完全在官方的物价指数上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又称抑制型通货膨胀。在隐蔽型通货膨胀下,虽然经济生活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但由于政府对商品价格和货币工资进行严格控制,过度需求不能通过物价上涨吸收,商品供不应求的现实通过准价格形式表现出来,如黑市、排队、凭证购买、有价无货等。

(三)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不同划分,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输入型通货膨胀等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结构型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使整个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会发生,这就是结构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海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通过国际传导过程,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四)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未被经济主体预见的、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物价上涨。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为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价格的条款,在商品定价中加进未来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因此可以以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即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可以通过物价指数来度量。物价指数是指本期物价水平对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通常人们将基期物价水平定为100%,在此基础上计算本期物价涨跌的幅度。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物价指数有以下几种。

(一)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居民生活费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反映不同时期生活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它由各国政府根据若干种主要食品、衣服和其他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住房、交通、医疗、娱乐等服务费用编制计算出来的,有些国家进一步根据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结构的不同,编制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能够及时地表明消费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同时也可以用做工资薪金等收入的调整标准,因此被许多国家使用。但是消费品只是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不能说明全面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批发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又称生产者价格指数,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它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它基本能准确反映商品流通的物价变化情况。但是它的波动幅度常小于零售物价的波动幅度,导致价格信号失真,使用它判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对比关系时会不太准确。

(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的优点是包括范围广,既包括消费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既包括有形商品,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能准确反映物价总体水平的变动情况。缺点是资料难搜集,多数国家每年只统计一次,不能迅速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和动向;国民生产总值包括与居民生活并无直接联系的生产资料和出口商品,它不能准确反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现行的物价指数主要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建筑业产值价格指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