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明确地把“半通货膨胀”与“真正(绝对)通货膨胀”两种范畴区别开来,足见他所倡导的只是严格地限于为了弥补有效需求不足的金融扩张政策,而不是漫无限制地推行爬行的真正通货膨胀政策。凯恩斯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中信奉传统货币数量论。传统货币数量论把全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同全部商品相对比,而凯恩斯在此书中把商品分成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两大类。

凯恩斯明确地把“半通货膨胀”与“真正(绝对)通货膨胀”两种范畴区别开来,足见他所倡导的只是严格地限于为了弥补有效需求不足的金融扩张政策,而不是漫无限制地推行爬行的真正通货膨胀政策。此外,从另外一些文献也可以判明,凯恩斯本人并不是“真正通货膨胀”论者。这一点是相当清楚的。但是,为什么继承他这种教义的“后凯恩斯主义”者,不论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几乎都是“真正通货膨胀”论者呢?我认为,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半通货膨胀”是容易越过自己的界线,进入“真正通货膨胀”的险境的。

首先,推行财政金融扩充政策时,在就业严重不足(失业严重)与充分就业两种背景之间,界限分明,容易判明:前者属于“半通货膨胀”范畴,后者属于“真正通货膨胀”范畴。但是,在“近似充分就业”(near-full-employment)与“充分就业”之间,两种通货膨胀范畴很难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很容易从“半通货膨胀”向前跨一步,进入“真正通货膨胀”了。例如,在经济周期过程中,从经济衰退到经济复苏,财政金融扩充政策必须持续不断,甚至剂量越来越大地进行着,直到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达到近乎经济高涨的阶段,仍然需要大量“吗啡”注射,而绝对不能改采金融紧缩政策;否则,势将导致前功尽弃,使经济转趋恶化。所以,从“半通货膨胀”开始,随着经济周期变化的向前推演,继续投放新增通货,势必会跨入“真正通货膨胀”的境域而不能自拔。

其次,凯恩斯倡导着温和的物价上涨,假定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年率为2%~3%,而财政金融扩张政策是持续地长期推行的。凯恩斯主义在战后西方各国推行几十年,这种温和的物价上涨年率长期逐年累计,最后就必然会形成货币严重贬值的危险局面。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美国推行最为彻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期间,凯恩斯主义者设计出一套“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企图以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把连年不断而且剂量越来越大的赤字财政当作常规手段。如1961—1968年美国联邦财政每年都有赤字,而且数字越来越大,在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确实相当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好景不长,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则走向了它的反面,逐渐转化为经济停滞和物价上涨,到20世纪70年代则形成“滞胀”这种双重荒唐的社会瘟疫,然后逐步转趋衰败。

*  *  *  *

总之,凯恩斯就业理论出世后的半个世纪期间,西方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着财政金融扩张政策,从凯恩斯本人倡导“半通货膨胀”理论开始,到后凯恩斯主义者厉行真正通货膨胀政策告终。这种兴衰过程,不论在西方经济发展史中,还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中,都是十分独特的。此中利弊得失雄辩地证明:财政金融扩张这帖刺激药方,有如吗啡注射,如果有限制而适量地服用,可以收到减少痛苦的镇定作用;但如果长期、持续而大量地使用,就会产生经济机能错乱、结构失常的种种恶果,特别是“滞胀”这种空前怪诞的疑难病症。凯恩斯本人及后凯恩斯主义者对货币的“辅助”作用的本质及其局限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妄图以此来消除经济危机,结果反而落到转趋衰败的困境,这是势所必然,毫不足怪的。本书第十四章“凯恩斯主义半个多世纪来的兴衰演变”,将以其需求管理方案的主药——“半通货膨胀”赤字财政政策在正、反两面的双重效应为基本线索,论证它的兴起、鼎盛而转趋衰落的演变过程,请参阅。

————————————————————

(1)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50页。

(2)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250页。译文参照原文有所更改。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3)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250页。译文参照原文有所更改。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4)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250页。译文参照原文有所更改。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5)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2~33页。译文参照全文有所更改。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6)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50页。着重点是原有的。

(7) 凯恩斯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中信奉传统货币数量论。后来,在1930年的《货币论》中对它作第一次修正。传统货币数量论把全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同全部商品相对比,而凯恩斯在此书中把商品分成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两大类。又把全社会中的货币支出也分成对消费品的支出和对生产资料的支出两大项,然后把相应的商品和相应的货币数量对比。同时把传统货币数量论所忽略的一些因素,重新编排,改换成为“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

(8)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2~33页。

(9)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4页。参照原文,译文有所更动。

(10)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24、250~251页。

(11)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24、250~251页。

(12)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46、252页。

(13)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46、252页。

(14)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38、257页。

(15)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38、257页。

(16)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94、197、198页。

(17)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94、197、198页。

(18)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94、197、198页。

(19)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18~323页。

(20)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18~323页。

(21)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18~323页。

(22)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18~323页。

(23)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47页。

(24) 凯恩斯:《就业通论》,徐毓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5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