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方式概念的不同理解

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方式概念的不同理解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有人客观地指出的,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围绕着“生产方式”概念进行了长期的论战。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但《资本论》并非同时研究这两个方面,而是研究生产关系,但也要联系生产力。以上对生产方式的七种理解,实际是五种。

正如有人客观地指出的,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围绕着“生产方式”概念进行了长期的论战。

国内的学者们对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的含义提出了七种理解:(1)生产关系方面,或指社会经济形态。(2)生产力方面,或指生产社会化、生产方式。(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5)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劳动方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相互结合的方式以及他们使用劳动资料的方式;另一种是指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过程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规定。(6)除多种含义的生产方式外,还有本来的、共同的、一般含义的生产方式,即舍象掉社会形式的“生产方式本身”,指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是生产的自然方式。(7)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但《资本论》并非同时研究这两个方面,而是研究生产关系,但也要联系生产力。以上对生产方式的七种理解,实际是五种。第二种与第六种大体一致;第三种与第七种基本相近。[4]在国外的学者中,以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哈维(Harvey)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文本中,以三种十分不同的方式运用了“生产方式”的概念:(1)在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生产中实际采用的方法和技术;(2)劳动过程的特殊形式,这种劳动过程在资本主义阶级关系下服从于商品的生产,这是马克思在整个《资本论》中运用这一概念的主要方式;(3)从总体上或为比较的目的使用的,特别是在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这一概念用于指以下事务的全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以及制度、司法和行政上的安排,政治组织和国家机构、意识形态和社会(阶级)再生产的特有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比较“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亚洲的”等生产方式。[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