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后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世纪年代后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政策影响二战后,战略性贸易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所接受,并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核心政策之一。然而,由于规模不经济、财政支出受限、抵御贸易战能力薄弱等原因,战略性贸易政策未能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推广。

(一)产生背景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是建立在自由竞争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它排除了产品差异、市场障碍、规模经济、技术水平、消费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一种静态分析。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国内垄断竞争、寡头垄断态势的加剧,传统理论的基本假定都不复存在,同时国与国之间贸易政策的依存度和相互影响也日益加深,而这些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都无法解释。在这一背景下,以詹姆斯·A·伯兰特(James A.Brander)、巴巴拉·J·斯本塞(Barbana J.Spencer)、马歇尔(A.Marshall)、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当对战略性工业进行扶持,并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二)理论简述

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政府应通过确立战略性产业,并对这些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和促进,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国际竞争力。

该理论包括两大分支:

1.利润转移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兰特、斯本塞和克鲁格曼。根据该理论,出口方面,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或研发补贴本国厂商的方式,达到把外国生产者的垄断利润转移到国内生产者手中,从而增加本国福利的目的;进口方面,则通过对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厂商的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措施,迫使外国厂商降价,以变相将其垄断利润转移到进口国内;克鲁格曼还指出,一国可以通过对国外竞争者全部或部分封闭本国市场的方式,使国外竞争者由于市场份额的缩小而使边际成本上升,达不到规模经济;而受到保护的本国厂商则可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达到规模经济,降低边际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达到“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的目的。

2.外部经济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认为,某些产业或厂商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对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长期居于出口优势地位。同时,一些战略性产业由于外部经济的存在,易产生市场失灵和低效配置问题。因此认为政府应对这类产业给予补贴和扶持,使之增强国际竞争力,减少市场失灵,同时也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学者的观点,只要一产业能实现利润转移和外部经济,都应当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扶持。战略性产业主要包括那些投入少、产出高的高附加值行业,以及技术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的高科技产业。

(三)政策特点

第一,政策的出发点是增进本国福利。这点与传统贸易政策并无二致;

第二,政策只针对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的产业结构,不适用于自由竞争市场,因此主要集中于对高端、战略性行业的应用;

第三,各国政府实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都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政策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

第四,政策强调突出和培育行业、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有一定的先天性,但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政府的介入实现后天获得,进而实现竞争优势的增强和对高端行业、高额利润的控制权;

第五,强调政府补贴对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四)政策影响

二战后,战略性贸易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所接受,并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核心政策之一。以日本为例:二战后,日本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使欧美在该领域的优势逐步丧失,从而刺激了欧美的竞争意识,西方各国纷纷制定了促进本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如通过加入研发投入,资助研发活动等方式,使本国高科技部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美、日、欧在新一代高清电视(HDTV)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竞赛中的政府扶植即是明证。然而,由于规模不经济、财政支出受限、抵御贸易战能力薄弱等原因,战略性贸易政策未能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推广。

背景案例:波音和空客的政府补贴的博弈模型分析

为帮助本国的战略性产业获得高度发展,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利润转移和规模经济,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盟的空中客车公司两大航空巨头背后的政府补贴博弈一直在上演。这种政策和力量的对抗可以用一个经典的博弈模型进行简化分析:

假设两家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都很接近,都准备生产一种新型的500座的干线飞机。同时还假定,市场规模有限,只有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换句话说,整个市场上只能容得下一个能获利的竞争者。如果两家都参加生产,都会因为规模不经济而产生亏损;如果只有一家生产,则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获取利润。设支付矩阵如下:

该矩阵表示,如果两家都参与生产,则同时亏损5万元;若仅有一家参与生产,则生产者盈利100万元,而另一家不盈利;若两家都不生产,则都不盈利。

现假设欧盟试图通过补贴的方式帮助空中客车击败波音以争夺市场。假设欧盟提供的补贴是25万元。那么新的支付矩阵变为:

可见,对空中客车来说,不论波音公司生产与否,它都可以盈利,因此会选择生产;而对波音来说,既然空中客车生产,如果它也生产将会亏损5万元;如果它不生产将没有损失,利润为0。因此波音会理性地退出市场。结果是在政府补贴下,空中客车独占了市场,获得125万元利润,扣除政府的25万元补贴,仍有100万元的净盈利;而政府也可以从中获得25万元的公司所得税,皆大欢喜。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欧盟提供补贴后,如果美国政府“以牙还牙”,同样提供给波音25万元补贴,支付矩阵就变为:

可见,无论对波音还是空中客车,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生产,结果两家都生产,但其盈利比政府补贴少5万元,两国实际仍均需承受5万元的净损失。

此外,市场信息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导致政府决策失误。假如波音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略胜一筹,两家都生产时,空中客车将亏损20万元,波音却能盈利5万元,则在没有政府补贴时的支付矩阵变为:

因此波音会生产而空中客车不生产。假如因为信息不完全,欧盟不知道这一点,仍向空中客车提供25万元补贴,则支付矩阵为:

其结果是,空中客车会选择生产,而波音也会选择生产,结果仍是两家瓜分市场:空中客车扣除政府补贴的25万元,仍净亏损20万元,政府补贴并未起到作用。

以上仅限于模型分析,实际执行时往往需要考虑更多影响因素。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往往是政府通过对战略性产业提供补贴来抢占更多的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来实现的。

资料来源:李左东.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4—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