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要适才适用

要适才适用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者并不只是任意挑选想用的人,而是要使自己的部下都能得到适当的运用,发挥最大的能力。小材大用,大材小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准则,唯有适才适用,才能使人发挥最大的能量。所谓“适才适用”,就是要选择适当的人才,给予适当的职位。一般公司实施的“适才适用”提升制度,大都是把人品、健康状况、经历等作为评判的标准。

管理者并不只是任意挑选想用的人,而是要使自己的部下都能得到适当的运用,发挥最大的能力。

任何人做一件工作,都应该仔细考虑:自己能干什么?自己适合干什么?选择工作是国企还是外企,是大公司还是中小企业?这都要因人而定。例如说,有的人在大公司很称职,有的人在中小企业反而会有更好的发挥,能够获得足够的经验,变得日趋成熟。

人生一世,理想和希望是必需的,欲望和野心也是可以有的,但却要克制,不能为所欲为。实际上,欲望和希望、野心和理想相隔仅一步之遥,超越了,就可能转化成对方。因此,即便是在构筑理想和希望之时,也要踏实一些。松下幸之助认为,不为名利所动,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才是人生的真正乐趣。倘若为名利地位而去干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仅剥夺了自己的工作乐趣,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痛苦。

松下幸之助认为:年轻人抱着理想或希望并非不可,但对个人的欲念则要给予某种程度的抑制。什么样的人适合担当领导职务,哪些人又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呢?松下公司用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用人的基本原则——适才适用。小材大用,大材小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准则,唯有适才适用,才能使人发挥最大的能量。另外,“适才适用”的另一层含义是:适合组织人事工作的,不能让他搞营销;适合钻研技术的,不能让他搞行政。也就是说,才能与职务必须相适应。

但是,鉴于日本论资排辈的传统习惯,松下幸之助认为即使依上述原则提拔人才,也不应该草率。因此,在强调适才适用的同时,也要考虑按年资考绩的提升,即把提升与服务时间的长短挂起钩来。和年轻人比较起来,年长者经验充足,他们的年资和经历这两项,很容易受到青年人的爱戴和拥护,所以对公司的业务也是大有帮助的。

虽然在日本每个人都明白“适才适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行这种职位提升的办法时,往往会受到传统的年资观念的牵制与阻挠。长期积累的结果,造成了坚固难破的成见,要想改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松下幸之助认为,要纠正这种封建观念,就必须从小学教育开始,让每一个人从小就建立起“适才适用”的观念,把年资当作是职位提升的一种补充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年资考绩和适才适用,各有优缺点,怎样协调二者呢?松下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比例,即:在提升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中年资占70%,才干占30%,这样才比较合适。如果是相反,就可能因经验不足而闹出笑话来。

年资、才干的比例之和是100%,但是,提拔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有100%的把握。因此,有时候要抱着“为所当为”的大无畏气概为公司的前途和业绩而冒一些险。松下公司就实施这样的制度,松下幸之助说,如果确信某人60%的能力,便可以试着将其提拔到更高一级的职务。其中这60%是判断,其余的40%是下赌注。应该注意到的是,有些人虽然看起来只有60分,但由于公司的信赖和支持,他往往能极其出色地完成工作。

在这种难以推行“适才适用”的情况中,同时蕴含着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提升的人才,是否真能“适才适用”?所谓“适才适用”,就是要选择适当的人才,给予适当的职位。一般公司实施的“适才适用”提升制度,大都是把人品、健康状况、经历等作为评判的标准。但是,这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有时,某人根据评分标准得了60分,可是真正做起事来却往往只有50分的能力;相反地,有些人的办事能力却出乎的意料。因此,我们是不能够只凭外表和年龄来判断其内在涵养的,提拔制度必须谨慎地实行。

松下幸之助说:对于有功者在公司的任职,要非常注意不可。一般来说,对有功者应给予“俸禄”,在公司也就是要给予奖金。以高职回报有功者是错误的,高职应与高能力配合,而有功者和高能力之间并不一定画等号。任何一个经营者都不能囿于成见或屈服于习惯势力的压迫,而委高职于才能平平的功臣。

松下幸之助明智地看到年轻人的力量,主张“实力胜于资历”“让年轻人任高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主张,是基于生理的、社会的基础。松下认为,一个人,30岁是体力的巅峰时期,智力则在40岁时最高,过了这个阶段,智力、体力就会下降,慢慢地走下坡路。尽管也有例外,但大体情况如此。因此,职位、责任都应与此相适应,才是合乎规律的。

松下幸之助提出的“实力”概念,是很有意味的。他认为,有实力,不仅要能“知”,而且更能“行”,这才是实力的象征。阅历、经验当然是年长者多一些,但是这并不等于“实力”,老年人也许能“知”,但往往力不从心,所以,未必能“行”。相比较来说,还是三四十岁的人更具实力。有实力的人,当然应委以重任。

同样,创造也是离不开年轻人的,这是与人在各年龄段的生活观念相联系的。人的眼光也有年龄的区别:青年人向前看,中年人四周看,老年人回头看。因此,老年人易于保守,给他们创新的任务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项使命应该放在年轻人的肩膀上。

但是,根深蒂固的东方文化传统并不轻易容许年轻人脱颖而出。松下幸之助深知此点,因此,他有一个缓冲的办法,那就是经常听取年轻人的意见,亲自向他们询问。如果年轻人主动把自己的意见讲出来,即便正确并富有建设性,也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被采纳;但如果公司领导征求他们的意见,让经营者自己说出来,分量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巧妙的领导艺术,松下幸之助很看重和欣赏这种艺术。他认为年长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吸取年轻人的智慧,巧妙地推进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