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冀豫两省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分析

冀豫两省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分析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加快推进全省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们选取与河北毗邻、经济总量相当、发展阶段相近、发展速度较快的河南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分析“十一五”以来冀豫两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发展启示,并提出对策建议。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冀豫两省均大幅偏低。

为加快推进全省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们选取与河北毗邻、经济总量相当、发展阶段相近、发展速度较快的河南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分析“十一五”以来冀豫两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发展启示,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两省经济增长质量比较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过程看,就是要确保经济增长更有效率和可持续;从结果看,就是要实现国家财政、企业收入和居民财富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增长。因此,我们选取了投资效果系数、劳动生产率、人均GDP、总资产贡献率、单位GDP能耗、最终消费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对“十一五”以来河北与河南两省经济增长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河北省好于河南的指标分析

1.人均GDP高于河南。2005年以来,河北人均GDP始终高于河南,2011年高于河南的幅度达到最高,为5308元;2012年优势开始缩小,2013年河北人均GDP为38716元,比河南高4542元,优势比2011年缩小766元;2006-2013年,河北人均GDP年均增长10.0%,比河南慢1.8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比,河北、河南人均GDP分别低于全国3192元和7734元。

2.劳动生产率高于河南。2013年,河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为68446元/人(以现价计算),比河南高17705元/人;高于河南的幅度由2005年的50.1%缩小为34.9%。2006-2013年,河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1.7%,低于河南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劳动效率均高于河南。2013年,河北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4731元/人、104000元/人和77221元/人,比河南高58.1%、15.5%和32.4%。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慢于河南。

“十二五”前两年,河北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1%,慢于河南0.7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分别提高13.8%和9.1%,比河南快0.9和0.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反映了社会生产的效率,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法。

3.城乡居民收入高于河南。“十一五”以来,河北多次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工资水平。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2元,2006-2013年年均分别增长12.0%和12.8%,高于同期生产总值1.1和1.9个百分点。河北高于河南的优势缩小。2013年,河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于河南0.8%和7.4%,比2005年缩小4.3和13.9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比,河北、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国4375元和4557元。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优于河南。“十一五”以来,河北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扩大→缩小”的变化。2005-2009年为扩大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2.62扩大为2.99;2010年以后持续缩小,2013年为2.48,低于河南0.16点,比2005年缩小0.13点。

4.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于河南。2013年,河北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2.9%,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的幅度由2005年的1.2个百分点扩大为1.4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冀豫两省均大幅偏低。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2.7%,分别高于河北、河南9.8和11.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优于河南。2013年,河北税收收入1722.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1%,高于河南2.1个百分点。

(二)河北省差于河南的指标分析

1.投资效果系数低于河南。2005年以前,冀豫两省经济总量相差不大。“十一五”以来,冀豫经济运行呈现“高投入、高增长、差距拉大”特点。2006-2013年,冀豫两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年均分别增长26.1%和27.6%,河北增速慢于河南1.5个百分点,冀豫两省投资差距由2005年的172亿元,扩大到2013年的2893亿元。同时,冀豫两省生产总值均保持了较高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1.9%,河北慢于河南1个百分点;两省生产总值由2005年相差575亿元,逐步扩大到2013年相差3854亿元,为近年来最大差距。

高投入带来经济的高增长,但河北投入产出水平低于河南。2005年,冀豫两省投资效果系数[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0.364和0.464,高于全国0.082点和0.182点,河北低于河南0.1点。2010年,河北投资效果系数为0.209,比河南低0.008点,低于河南的幅度缩小;2011年,河北投资效果系数首次超过河南,为0.251,高于河南0.035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22点。近两年,冀豫两省同全国一样,投资效果系数持续回落。2013年,河北投资效果系数为0.074,回落到最低水平,低于河南的幅度由2005年的0.1点缩小为0.023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在降低。

从产业观察,“十一五”以来,河北第一产业投资效果系数除2008年外均高于河南,2013年为0.388,高于河南0.087点。第二产业投资效果系数除2011年外均低于河南,2013年为0.069,低于河南0.017点。第三产业投资效果系数由“十一五”较高转为低于河南。“十二五”前三年,河北第三产业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163、0.094和0.058,低于河南0.012点、0.028点和0.037点,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2005年以来冀豫两省三次产业投资效果系数

2.总资产贡献率低于河南。“十一五”以来,河北企业总资产贡献率[3]持续低于河南,差距呈现“扩大→缩小”态势。2005-2008年,河北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与河南的差距持续扩大,2005年为13.5%,比河南低2.2个百分点;2008年为14.8%,低于河南9.9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差距逐年缩小,2013年为13.6%,比河南低4.9个百分点。河北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低于河南,主要是受企业盈利能力偏低影响。“十一五”以来,河北加大企业投入力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由2005年的9473.7亿元扩大为2013年的36040.2亿元,年均增长18.2%;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7.8%,低于资产合计0.4个百分点。河南企业资产合计年均增长21.0%,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7.2%,高于资产合计6.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河北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总体低于河南。

3.单位GDP能耗劣于河南。冀豫两省初级能源消耗比重大,煤炭消费比重占8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2013年,河北能源消费总量为3.12亿吨标准煤,比河南多0.64亿吨标准煤;原煤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8.7%,高于河南7.9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三年,河北能耗持续下降,但水平高于河南。河北单位GDP能耗由2011年的1.3吨标准煤/万元降为2013年的1.159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14.17%,但仍是河南的1.5倍。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4]反映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十一五”时期,河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回落→回升”态势。2006年河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4,由2005年高于河南0.23点转为低0.02点;2010年为0.68,与河南持平。进入“十二五”河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回落,2013年为0.37,比2010年回落0.31点,低于河南0.15点,表明河北能源利用效率虽然在提高,但能耗水平高于河南。

4.最终消费率低于河南。“十一五”以来,河北最终消费率总体呈回落态势,2006年为43.3%,2011年回落到39.3%,近两年持续回升,2013年为42.0%,比2011年回升2.7个百分点,与河南的差距由2005年的7.9个百分点缩小为5.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偏低是主要影响因素。2005年以来,河北居民消费率始终低于河南,2013年为29.9%,由2005年比河南低6.9个百分点缩小为4.6个百分点。消费率过低造成储蓄率过高,促使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这种循环模式导致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方式难以扭转。

综合以上分析,河北与河南经济增长质量互有优劣。河北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于河南,表明河北在综合实力、生产效率、增长质量、民生实惠等方面优于河南;投资效果系数、最终消费率、总资产贡献率、单位GDP能耗劣于河南,表明河北投资效果较差、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不足、资源依赖性较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性较低。

二、两省比较分析的启示

冀豫两省对比分析不仅是看数据,更重要的是看质量、看潜力、看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优化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河南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河北的特长更需要充分发挥。从两省比较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提高增长质量,不能过度依赖资源,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长期以来,河北依靠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以钢铁、石化、建材等资源型产业[5]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工业化初期,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随着工业化向中后期发展,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环境治理压力增大,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3年,河北资源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379.3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4%,比2005年回落8.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683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4%,回落6.4个百分点。资源型产业比重回落是调结构转方式的表现,但河北利润较高的行业仍集中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资源型产业,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特点突出,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河南依靠农业资源,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协同创新中心,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位居前列,实现农业大省向强省转变。河北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2013年,河北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仅为3.0%和1.6%,居全国第13、第18位。据财富中文网最新资料显示,中国500强企业中,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河南入围企业榜首,2013年营业收入449.5亿元,居125位,净资产收益率为26.89%,居“赚钱能力”第20位;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102.55亿元,排名第41位,居河北入围企业榜首,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0.11%,低于河南双汇发展8.47个百分点。

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加强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河北科技创新水平低于河南。一是创新平台少。2013年,河北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家,重点实验室87家,分别比河南少514家、90家和2家。二是科技投入弱。2013年,河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81.9亿元,比河南少20.7%;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低于河南0.11个百分点;2006-2013年,河北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1.5%,低于河南4.6个百分点。三是科技产出少。2013年,河北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916.0亿元,居全国第14位,仅为河南的60.9%;每万人三种专利授权量为2.488件,比河南少10.8%;技术市场成交额为31.6亿元,居全国第24位,比河南少21.6%。

启示二:提高增长质量,就要加大开放的支撑力度,向产业聚集和园区经济要效益

开放水平的高低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近年来,河北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但开放水平仍然较低,集中表现为“二慢、二低”:一是对外贸易发展慢,被河南赶超。2006-2011年,河北进出口总值高于河南,2012年被河南超越,2013年,河北进出口总值为548.8亿美元,河南为599.5亿美元,河北比河南少8.5%;2006-2013年河北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6.6%,低于河南12.6个百分点。二是利用外资增长慢,规模低于河南。河北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2007年开始低于河南,差距不断扩大。2013年,河北外商直接投资64.5亿美元,河南为134.6亿美元,河北仅相当于河南的47.9%;2006-2013年年均增长16.4%,低于河南18.5个百分点。三是河南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河北低位波动。2013年,河南进出口总值占GDP比重为11.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河北为12.0%,2005年以来在12.0%-14.3%之间波动。四是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低于河南。2005年以来,河北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均在2%以下,2013年为1.4%,低于河南1.2个百分点;河南由2005年的1.0%提高到2.6%,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

开放水平低的主要瓶颈是产业园区“聚而不强”,高效产业发展水平不高。2013年,河北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44.4亿元,占全省的32.0%,比河南低18.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8.7亿美元,占43.0%,低13.7个百分点。河南2009年出台《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产业集聚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突破口。2013年,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263.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52.6%;利润总额1906.7亿元,占43.2%;固定资产投资12700.3亿元,占50.2%;实际利用外资76.3亿美元,占56.7%。郑州电子信息、洛阳装备制造、漯河食品3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高效产业发展慢于河南。2013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有1107家企业,比河南少888家;从业人员24.8万人,实现总收入3110.0亿元,仅为河南的58.9%和52.8%。

启示三:提高增长质量,就要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向区域合作和增长极要效益

近年来,河北在借力京津、主动发展,面向内陆、转向沿海两个层面,对加快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种尝试,发展战略经历了“两环开放带动”“一线两厢”“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等调整,由于当时的人才、资金、项目纷纷向京津聚集,河北不仅没有得到“辐射”实现借力发展,反而受到“虹吸”影响,优质劳动力、消费群体外流京津,甚至在周边地区形成贫困带。相比而言,河南省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实施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的发展战略得到一贯坚持,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2004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于河北,2004-2013年,河南经济年均增长12.3%,高于河北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差距持续扩大,由2004年的76亿元扩大到2013年的3854亿元。同时,河南财政收入2013年超过河北,居民收入与河北的差距大幅缩小。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关系河北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区域合作,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的落实,做好“服务”的同时实现“崛起”。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四大攻坚战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应以钉钉子精神坚持不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几点建议

河北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大历史机遇,应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为发力点,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创新驱动,依靠科技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中心环节,应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提升研发和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建立健全吸引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畅通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化渠道,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二,突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应加快工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金融、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积极推广工业节能技术运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强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在工业化中后阶段,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城镇化对提升服务业经济比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应优化产业布局和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抢抓机遇,搞好园区和项目建设。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合理布局,抓好与京津签署合作协议的落实,有重点地谋划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做到项目进园区、产业聚园区,发挥好园区的载体作用,在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方面给予支持。把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实现人口和产业集聚发展。

第五,守住底线,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体现,应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的关系,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确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撰稿:彭永明 靳占恒

【注释】

[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平均就业人员数。

[2]投资效果系数=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额/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3]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增长率/生产总值增长率。

[5]资源型产业是指钢铁、建材、石化、煤炭、电力等占用资源比重较大的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