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发展方式的界定

经济发展方式的界定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必须要先探讨什么是经济发展。(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向、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方针、以促进经济增长“三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必须要先探讨什么是经济发展。理论界对于经济发展的概念界定经历了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发展就是资本的不断积累,从而保持一个源源不断的要素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部分国家普遍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评价发展的首要标准,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的增长。

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的概念中逐步被添加进社会因素。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汉斯·辛格指出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增长就是人均产品量的增加,它通常以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发展包含了增长,不仅包含人均产品量的增加,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全球性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的概念中被进一步添加了自然环境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以大量的污染事实,说明人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并指出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中;1972年,梅多斯等人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指出,如果世界现有的人口、工业化、环境污染、粮食生产、损耗资源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不变,那么世界就将在未来100年内的某时达到增长的极限,然后崩溃为凄凉和枯竭的生活。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的概念又被进一步完善,提出认为发展是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1983年,佩鲁发表的《新发展观》中提出,“整体的”“内生出”“综合的”“关心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在1999年出版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出,发展就是扩展自由,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尽管人们追求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性的范畴,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是人的实质自由。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

目前,学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界定比较明确,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向、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方针、以促进经济增长“三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10年2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八点意见,构成了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内涵。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市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促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

第八,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