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大众集团的

上海大众集团的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背景。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 “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体系。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新能源汽车项目、汽车轻量化项目等一系列项目上正在开展深入的合作。

(1)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产业是领先且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2009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突破1300万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面对全球化背景及中国汽车工业由生产加工型向自主开发型转变需求,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的汽车工程师将会有更大的需求。企业尤其急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 “卓越汽车工程师”。

在参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上海大众与高校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总结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

1)建立校企联盟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和学校有关人员一起,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人才需求,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学生安全保障条例等。

2)企业人员参与具体教学过程。企业界的专家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行业动态介绍给学生;进一步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的指导,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

3)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相关研究课题,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导师团队,指导大学生以创新训练课题的方式开展科技攻关。这不但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提高教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研发产品的能力,增加教师实际工程经验,同时能更进一步加强、深化、密切校企联盟。

4)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支持工程师和教授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共同参加工程项目或科研合作项目;鼓励更多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为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学习提供便利,切实加强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得到切实的保障。

5)建立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建立校企联盟的工程训练中心,并争取成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工程实践中心既可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也可作为校方 (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实训基地,还可以作为研究基地,同时为企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2)实施过程。

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 “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体系。项目的参与对象为高校汽车专业大学四年级本科生 (五年本科学制)和研究生,在学生毕业前1~2年开始选拔,为其制定专门的项目操作流程和实施方案:

1)项目宣介和人员甄选阶段:通过项目宣传推介会吸引优秀学生报名,根据报名学生综合学习成绩、获奖励情况、未来职业规划和老师意见、性格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录用项目参加者。

2)企业教育和实习阶段:上海大众向参加 “预备工程师”项目的学生介绍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营销服务体系、研发体系、生产制造体系等,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学习先进的开发理念和技术手段。随后,通过开展生产实习、综合实习及企业教育等系列活动,使 “预备工程师”们加深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加深对企业的认识,产生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使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毕业设计项目实施阶段:上海大众专业部门提出研发、制造、规划等技术项目,召开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选题准备会,通过企业工程师与学院老师的沟通,共同确定适合学生专业目标、难度恰当的 “预备工程师”课题,并将这一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在将近半年的学生实践环节中,落实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都配备一位企业资深的工程师作为指导老师,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大学老师共同指导其完成毕业课题。

4)上海大众为 “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设立了专项基金,作为学生的实习津贴,奖励优秀项目和企业指导老师等,支持 “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参加项目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后加入了上海大众,优秀毕业生还被纳入上海大众 “青年优才培养计划”,赴德国大众总部参加为期一年的开发培训项目。

(3)实施成效。

“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对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升企业和学校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参与 “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从企业工程师那里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了解企业的工作方法,熟悉企业的工作氛围,快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企业通过相对较长时间的对学生的考察,可以从中挑选更优秀的、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同时加快了新员工上岗的预热期。学生也成了联系企业研发和高校智力的纽带。学生拿着课题查阅资料,向学校老师请教,充分利用了学校科研力量和专业资源。

工程师和教授们的广泛接触和沟通也有可能产生创新的领域、思维和方法。上海大众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新能源汽车项目、汽车轻量化项目等一系列项目上正在开展深入的合作。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合作创新成果。

由于长期的实习生、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校企合作项目,同济大学毕业生成为上海大众最受青睐的学生。企业招聘录用同济学生占校园招聘总数的比例一般都在30%左右。同济毕业生也在公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