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大众轿车系列大全

上海大众轿车系列大全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中国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汽车工业被确定为重要的领域。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德合资的轿车生产企业,成立于1985年3月。目前,共同体由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其各重点零部件供应商、轿车销售公司及相关的维修站、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176家成员组成。

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在中国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汽车工业被确定为重要的领域。大众汽车集团是最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汽车公司之一。早在1978年,大众汽车集团就已经开始与中国建立了联系。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中德合资的轿车生产企业,成立于1985年3月。公司中德双方的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25年。2002年4月12日,中德投资双方修订和延长了“上海大众”合营合同签订协议,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2004年5月2日,中德合资双方签订了新增1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经过六次的增资发展,“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元人民币。

“上海大众”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000多人。“上海大众”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市场保有量最多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45万辆,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纳3000、帕萨特、POLO、GOL在内的四大平台几十个品种。

“上海大众”曾连续八年荣获中国十佳合资企业称号,八年蝉联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榜首,并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凭借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显著绩效,“上海大众”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中首家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连续三次被评为《财富》组织评选的“中国最受赞赏的外商投资企业”,其中两次荣登榜首。

与日本汽车公司和美国汽车公司不同的是,大众汽车集团从一开始就愿意通过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式积极支持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众汽车集团的目标是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向中国市场提供对顾客有吸引力的汽车产品,在未来,出口中国生产的汽车,用于开发亚太地区市场。

我们可以通过中国轿车工业的历史记载,了解“上海大众”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上海大众”第一个在引进产品上实施了针对中国国情的轿车技术改造;第一个开创了轿车国产化配套体系;第一个实现了轿车国内外联合开发;第一个建立了轿车质量保证体系;第一个完善了环保体系;第一个建造了技术开发中心;第一个建造了专业轿车试车场;第一个实现了轿车模块化装配和激光焊接;第一个建立了国际标准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还有历年来产销量第一。

大众汽车通过积极的技术转让为合资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分析人力资源、技术开发和零配件生产与供应三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提高中国员工的素质。对中国员工的培训既包括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培训,也有在大众集团世界其他企业的培训,以及在中国本地的培训。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和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都建立了员工培训中心。目前“上海大众”拥有员工近15000余人,员工平均年龄为32岁。研究生以上学历近400人,大专以上学历3000多人。按照“人岗相适”原则,本科学历以上和部分大专学历者从事于公司产品的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成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部分大专学历和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人员从事于以技能为主的技术工人岗位,其余学历较低者从事于直接或间接生产制造。

在企业内部,通过创新论坛、网络学习、培训岛等方式,为员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创新和积极参与的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管理创新、质量改进等工作,使公司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在人员培训和人才储备上,以培育企业竞争优势为导向,按照企业发展、组织发展、个人发展三个层次开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上海大众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大学生人才库、实习生计划、职工外部培训、人才后备力量建设、青年干部国际轮岗、全过程开发人员培训、人才评价中心等带有明显风格特色的人才开发措施。目前已经有40多名年轻优秀的开发人员在“德国大众”核心的开发部门接受了为期3年的培训,还启动了超越式的人才发展计划,就是将国内的优秀人才派到“德国大众”去工作并担任领导,目前已经有4个人到“德国大众”交流工作,“德国大众”也派后备人才来“上海大众”的相关部门交流,这样就为“上海大众”的未来发展积蓄了能量。

2.技术开发

开发研制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的能力,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关键。自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1985年9月成立以后,上海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工作便成为关系到“上海大众”生存发展的关键工作之一。

为加快国产化进程,时任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的朱镕基在1987年12月召开的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上,倡议成立“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作为主机厂联系各配套厂的纽带。这一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在报请上海市政府同意后,于1988年7月1日在上海召开了“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大会。

共同体成立以来,为提高“上海大众”四大系列几十款车型的国产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桑塔纳(B2)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4%,桑塔纳2000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7.03%,帕萨特(B5)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2%。2000年10月,共同体更名为“上海桑塔纳轿车共同体”。目前,共同体由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其各重点零部件供应商、轿车销售公司及相关的维修站、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176家成员组成。成为集“上海大众”轿车生产、供应商、市场营销、维修服务、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共同体的职能,也使其更加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

3.中国零配件企业的生产和开发

当初引进桑塔纳时,在构成汽车的成千上万种零部件中,除了轮胎、收音机、喇叭、天线和小标牌“五大件”外,其余都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仅为2.7%。20年来公司建立起了国内最好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带动了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包括合资企业自己生产和本地采购的国产零配件的比例在1998年年底已达到以下水平:“上海大众”/桑塔纳约93%,一汽大众/捷达约87%,一汽大众/奥迪约63%。几乎所有伴随“上海大众”成长的零部件伙伴,都在为中国现有的汽车整车厂配套,很多被“上海大众”评为优秀供应商的企业已直接被其他汽车厂商引入为A级供应商,甚至加入了国际采购的行列。

一直以来,“上海大众”始终将经销商、零部件供应商看成自己的战略同盟者,与他们建立起“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经销商方面,公司通过推行标准化的业务管理,综合运用管理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与经销商一起以整体营销战略为中心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地进行市场运作,最终通过提升用户满意度,创建忠诚用户,来构筑一个稳定、高效、忠诚的营销网络。公司不断为经销商们提供从专业技术到销售方法,从营销手段到管理标准甚至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全方位培训,不断提升经销商整体经营力,使经销商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及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意识得到更新和提高,确保了经销商开展和拓展业务的能力,进而提高了网络的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公司与经销商的“双赢”。在供应商方面,对每一个新零件的配套厂选择都要经过“联合采购委员会”或预备会议的讨论、批准。公司建立了供应商评价体系,“上海大众”的要求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及质量技术协议来实现。在批量生产时期,公司主要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审核对其进行监控,并制定了《配套厂综合业绩评分实施规则》,对供应商每年在新产品开发、质量能力审核、供货零件质量、零件价格、供货准时率、合同责任、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业绩评分,把综合业绩评分与供应商供货比例结合起来,并在每年的年度订货会上予以表彰奖励或批评,以引导供应商不断追求新的要求和目标,使供应商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与“上海大众”共同发展。大众汽车集团目前与约300家批量配套厂合作,并与500多家配套厂有联系。这些配套厂主要集中在上海和长春以及相邻地区。为了在产品技术、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和企业现代管理等方面达到要求,这些配套企业需要得到大众汽车集团的认证。目前已有140家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以及100家许可证生产企业,属于核心配套企业。除个别之外,大众汽车集团的50家最大的零配件企业均来到了中国,为合资企业的产品提供配套产品。

4.对“上海大众”技术溢出效应的简短评价

“上海大众”主要为中国市场生产并销售产品,其桑塔纳车型就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所以该企业属于标准的市场寻求型外商投资。与资源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投资相比,市场寻求型投资更注重适应当地市场,因为它的目的是把产品卖给当地消费者,因此,外商会倾向于向当地公司进行较大力度的技术转移,技术活动力度的加大自然有利于产生技术溢出。“上海大众”的市场占有率说明它是该行业的领先者,要保持领先地位,强化当地生产的技术能力也是必需的。尽管“上海大众”在我国长期处于垄断性的市场地位,早期并没有把国际领先的技术转移到我国的合资公司,但由于我国轿车业的技术基础薄弱,上升的空间很大,“上海大众”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比较快的,由前面的介绍可知,企业在零部件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从可见的材料看,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积累投入很高,对技术研发的能力也很重视,尤其是对供应商的技术拉动作用更是引人注目。近年来,轿车业的竞争性加强,“上海大众”的技术转移速度也大为加快,这为技术溢出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些都是外资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的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