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协调的类型和内容

管理协调的类型和内容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管理协调的类型管理协调工作普遍存在于一切组织活动中,它几乎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述各种类型的管理协调,经常广泛运用于现代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在具体的管理协调工作中,管理者应根据管理协调对象、内容以及目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当的形式,达到管理协调的目的。(二)管理协调的内容根据管理活动中协调的对象和类型,管理协调主要包括工作关系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两方面内容。

(一)管理协调的类型

管理协调工作普遍存在于一切组织活动中,它几乎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其管理协调的类型来看,它具有多样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确定相应的标准,从不同目的角度划分出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我军基层连队目前的教育训练工作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划分管理协调类型。

1.上行协调、下行协调和平行协调

按管理协调的人际关系对象来划分,可以将管理协调划分为上行协调、下行协调和横向(平行)协调。如果管理者协调的对象是上级管理者,那就是同上级管理者的协调,也称为上行协调;如果管理者协调的对象是下级干部和群众,这就是同下属的协调,也可称为下行协调;如果管理者协调的对象是与组织同级的外部人员和内部成员,就是同组织内、外部人员的协调,也可称为平行协调。

2.职能协调、环境协调、机制协调和人际协调

按管理协调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将管理协调划分为职能协调、环境协调、机制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等。职能协调,即管理活动中组织、决策、用人、指挥、激励等各项职能活动之间的协调;环境协调,是指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这是增强组织活力的重要保证;机制协调,是指组织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协调,这是整个组织协调运转的关键环节;人际关系协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的上行协调、下行协调和横向协调等。

3.宏观协调、中观协调和微观协调

按管理协调的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宏观协调、中观协调和微观协调。宏观协调,一般是指中央军委所进行的全军性的协调;中观协调,一般是指军兵种和军、师一级管理机关的协调;微观协调,一般是指团以下管理机关所进行的协调。

4.事前协调、事中协调和事后协调

按管理协调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协调、事中协调和事后协调。事前协调,是在决策和计划方案实施之前,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协调措施,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失误;事中协调,亦称现场协调,是在决策和计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亲临现场,或通过反馈机构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协调工作;事后协调,是当决策或计划方案实施结束后,管理者及时了解执行情况,在全面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协调,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5.目标协调、权力协调、利益协调和心理协调

按协调的实质来划分,可以划分为目标协调、权力协调、利益协调和心理协调等。目标协调,是对组织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以及其他目标相互协调的过程;权力协调,是对组织内部管理成员权力和责任相互协调的过程;利益协调,是对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过程;心理协调,是对组织成员在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和谅解,达到心理相容的协调过程。

6.正式协调和非正式协调

按管理协调渠道产生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式协调和非正式协调。正式协调,是指依靠组织系统的正式组织机构和权限关系进行的协调;非正式协调,则是在正式组织之外进行的协调活动,一般以管理者的交往关系为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而产生。

7.直接协调和间接协调

按协调主体与协调对象的关系划分,可以分为直接协调和间接协调。直接协调,是指管理协调主体对协调对象直接进行协调,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间接协凋,则是指管理协调主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对协调对象进行协调。

上述各种类型的管理协调,经常广泛运用于现代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它们不是相互矛盾和相互抵触的,有些是相互交叉的,有些则是相互衔接和相互补充的。在具体的管理协调工作中,管理者应根据管理协调对象、内容以及目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当的形式,达到管理协调的目的。

(二)管理协调的内容

根据管理活动中协调的对象和类型,管理协调主要包括工作关系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两方面内容。

1.工作关系协调

工作关系协调,是指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与组织内外相关的人与事在时间与空间上产生的工作关系的协调。包括部门任务协调、工作时间协调、政策措施协调和工作要素的协调等。

(1)部门任务协调。在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各部门所分配的任务及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必然存在差异。有时可能由于局部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而影响全局,有时可能由于全局的需要而改变部门的任务。作为管理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为保证总体任务的完成,对不同部门和单位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协调。

(2)工作时间协调。管理者所布置任务的完成,是受一定时间限制的。如何保证既定的工作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便有一个时间协调问题。工作时间协调的目的,是使各项工作和各个部门之间在时间上得到合理的分析和安排,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和效率的稳步提高。搞好时间协调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和主次关系,对工作进行先后次序的安排;二是根据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对工作的先后次序、时间的长短数量进行科学的分配;三是根据任务的大小及任务承担者的实际情况在时间零整上给以适当的处理,使各种时间均能得以充分的利用。

(3)政策措施的协调。政策和措施是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承担工作任务的各部门所拥有的无形资源。由于教育训练工作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各部门完成任务的状况会与预期计划产生差异。为保证全局目标的实现,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政策和措施的调整。

(4)工作要素的协调。任何工作任务的完成,除信息、组织等无形要素外,还离不开人、财、物等最基本的有形要素。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有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不能在使用上合理配置,工作任务的完成不仅不可能顺利进行,还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因此,必须针对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各种要素,使之在质量和数量的配置上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保证组织活动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2.人际关系协调

人际关系协调,是以组织活动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为对象和内容的协调。管理者是工作群体中的中心人物,以他为中心同各个方面——上下级、同事等发生的人际关系,成为管理者协调的重要内容。

(1)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沟通与上级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上下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顺利地实现管理目标。

(2)同级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是一种横向关系的协调,即通过综合性的情况沟通和意见交换,使不同组织的管理成员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关系。

(3)管理班子成员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是指同级管理班子中正职与副职之间,副职与副职之间关系的协调。在坚持原则和以制度、纪律为准绳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谈心和会议讨论等形式,调适相互之间的关系,统一班子成员的意志,以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4)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是指管理者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经常与群众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及时了解群众对管理的意见,主动调适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形成上下级之间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和睦融洽、密切配合的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