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综合溢出效应最大的前五位部门的溢出关系分析

对综合溢出效应最大的前五位部门的溢出关系分析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准确反映当前产业间的溢出关系,本章对2010年的溢出效应作分析。如果要对42个部门相互间的溢出关系全面进行分析,则分析工作量过于庞大。因此,本部分选择对上述5个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溢出关系,从受益者效应和贡献者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非常小,均在0.0003以下,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R&D溢出效应不明显。

为了准确反映当前产业间的溢出关系,本章对2010年的溢出效应作分析。如果要对42个部门相互间的溢出关系全面进行分析,则分析工作量过于庞大。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2010年综合溢出效应最大的5个部门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因此,本部分选择对上述5个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溢出关系,从受益者效应和贡献者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受益者效应溢出关系分析

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作为受益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后向流量系数,见表4-5。

表4-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R&D后向流量系数表

①部门代码及其所表示的部门名称同表4-3。

表4-5反映了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作为受益者部门接受溢出的来源及单位产出接受的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笔者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42部门后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3。

从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看,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4]单独成为第一类,后向流量系数为0.021494,部门自我受益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被分到了第二类,后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01472和0.00169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从这两个部门得到的受益效应也很明显;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研究与试验发展业(35),金属制品业(1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化学工业(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7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三类,其后向流量系数在0.0002~0.0008之间,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从这7个部门得到的受益效应比较明显;其余32个部门被分到了第四类,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从这类部门得到的受益效应不明显,但除了流量系数较小(小于0.0002)的部门外,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邮政业,金融业等部门的后向R&D流量系数为0,没有溢出,也被分到了第四类。受益不明显与没有受益的部门没有从本质上区别开。

图4-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后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存在的不足,我们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分析整理,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工业。

根据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对图4-3聚类分析的结果作适当调整。将第一、第二类合并作为第一类,将一些重要系数的部门作适当调整,调整到第一类;而将溢出效应流量系数在保留到6位小数之后仍显示为零的部门分到第三类,其余调到第二类,从而形成橄榄形分类模式,这样做有效区分了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受益效应较强部门、受益效应较弱部门、没有受益效应部门。调整后的分类结果,见表4-6。

表4-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作为受益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调整后的结果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受益效应较强部门: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0个部门。这类部门属于使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受益效应较强的部门。从表4-5和图4-3可以看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很密切,这是由于仪器仪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人们借助于各种仪器仪表对各种物理量进行度量,反映其大小与变化规律,因而产品技术密集,品种繁多,特别是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和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产品,技术的通用性较强,互相引用的技术较多,企业之间的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内驱动力,部门内部的自我溢出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接受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溢出较多,反映了研发成果的有效应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IT产业对该产业的溢出较多,这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生机,各种数字式仪表相继问世,许多传统的指针式仪表相继被淘汰,数字仪表使仪表外观耳目一新,数据表达能力与总体性能都大幅度提高。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以及单片机的兴起与应用,产生智能仪表,使仪表逐渐由数字型向智能化发展。该产业的上游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对该产业影响也较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属于能源产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则是主要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化学工业主要提供中间产品即设备制造需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它们的技术溢出通过能源和生产资料的供给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产出增加有较强的作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同属于装备制造业,产业性质相似,相互之间的生产与消耗关系非常密切,产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具有相互的示范性,因此,其R&D溢出使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受益效应非常明显。

第二类为受益效应较弱部门,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20个部门(见表4-6),占部门总数的60%。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非常小,均在0.0003以下,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R&D溢出效应不明显。

第三类为没有受益效应部门,包括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等12个部门,见表4-6,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为0,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没有溢出效应。

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受益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后向流量系数,见表4-7。

表4-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R&D后向流量系数表

表4-7反映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受益者部门接受溢出的来源及单位产出接受的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我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42部门后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4。

从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单独成为第一类,后向流量系数为0.019732,部门自我受益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两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二类,后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01751和0.001563;化学工业(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两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三类,后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01055和0.000623;其余37个部门被分到了第四类,其后向流量系数均在0.0003以下,其中废品废料等13个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为0。

这样的分类结果显然不甚理想,同样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存在的不足,我们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制品业。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以更有效地区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

图4-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后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调整后的分类结果,见表4-8。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受益效应较强部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10个部门。这类部门属于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受益效应最大的部门,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同样显示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很密切,部门内部的自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属于能源产业,主要通过能源供给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生溢出效应;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工业则是主要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它们的技术溢出通过中间产品的提供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上述部门的R&D溢出中受益明显;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个部门同属于装备制造业,行业本身技术含量较高,相互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密切,R&D溢出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影响比较明显;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则通过研发核心技术、特色技术而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样的高技术产业产生了较明显的溢出效应。

表4-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受益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第二类为受益效应较弱部门,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9个部门,见表4-8。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非常小,均在0.0001以下,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R&D受益效应不明显。

第三类为没有受益效应部门,包括废品废料,邮政业等13个部门(见表4-8),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为0,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没有溢出效应。

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作为受益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后向流量系数见表4-9。

表4-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R&D后向流量系数表

表4-9反映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作为受益者部门接受溢出的来源及单位产出接受的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笔者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42部门后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5。

从图4-5的聚类分析结果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单独成为第一类,后向流量系数为0.018234,部门自我受益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两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二类,后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02432和0.001736,这两个部门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受益效应也很明显;化学工业(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研究与试验发展业(3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5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三类,其后向流量系数为0.0002~0.002,这5个部门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其余34个部门被分到了第四类,这类部门包括了流量系数较小部门(小于0.0002)和流量系数为0的部门,溢出不明显与没有溢出的部门没有从本质上区别开。

为了使分类结果更加理想,我们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图4-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后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以更有效地区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调整后的分类结果,见表4-10。

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受益效应较强部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工业等9个部门。这类部门属于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受益效应最大的部门,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同样显示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很密切,部门内部的自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属于能源产业,主要通过能源供给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生溢出效应;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工业则主要通过中间产品的提供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上述部门的R&D溢出中受益明显;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部门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属于装备制造业,行业本身技术含量较高,相互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密切,R&D溢出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影响比较明显;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则通过研发核心技术、特色技术而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样的高技术产业产生了较明显的溢出效应。

表4-1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作为受益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第二类为受益效应较弱部门,包括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21个部门(见表4-10)。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非常小,均在0.0001以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上述部门接受的R&D溢出效应不明显。

第三类为没有受益效应部门,包括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品废料,邮政业等12个部门(见表4-10),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为0,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没有溢出效应。

4.研究与实验发展业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作为受益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后向流量系数,见表4-11。

表4-11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R&D后向流量系数表

表4-11反映了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作为受益者部门接受溢出的来源及单位产出接受的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我们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42部门后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6)。

从图4-6的聚类分析结果看,研究与实验发展业(35)单独成为第一类,后向流量系数为0.287989,在42阶后向流量矩阵中排名第一,部门自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两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二类,后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00496和0.000386,这两个部门使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受益效应也很明显;化学工业(1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4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三类,其后向流量系数在0.0001~0.0002之间,这4个部门使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受益效应比较明显;其余35个流量系数较小部门(小于0.0002)和流量系数为0的部门被分到了第四类。

图4-6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后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为了使分类结果更加理想,笔者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与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只有3个:住宿和餐饮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系数集中度较高。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以更有效地区分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表4-12。

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受益效应较强部门: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个部门。这类部门属于使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受益效应最大的部门,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同样显示出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很密切,部门内部各单位之间通过相互的技术联系、共同的科研攻关而使得自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要通过能源供给对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产生溢出效应;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工业则主要通过中间产品的提供对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技术创新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部门主要通过提供技术装备使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产生较强的受益效应。

表4-12 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作为受益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第二类为受益效应较弱部门,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9个部门,见表4-12。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非常小,均在0.00009以下,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从这类部门获得的R&D受益效应不明显。

第三类为没有受益效应部门,包括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品废料,邮政业等16个部门,见表4-12,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为0,对研究与试验发展业没有溢出效应。

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受益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后向流量系数见表4-13。

表4-1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D后向流量系数表

表4-13反映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受益者部门接受溢出的来源及单位产出接受的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笔者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42部门后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7。

从图4-7的聚类分析结果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单独成为第一类,后向流量系数为0.006476,部门自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化学工业(1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4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二类,后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01312、 0.001349 、 0.001039 、 0.000925,这4个部门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获得的受益效应很明显;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综合技术服务业(36),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6),金属制品业(15),研究与试验发展业(3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8个部门被分到了第三类,其后向流量系数在0.0001~0.0003之间,这8个部门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受益效应比较明显;其余29个部门被分到了第四类,这类部门包括了流量系数较小部门(小于0.0001)和流量系数为0的部门,溢出不明显与没有溢出的部门没有从本质上区别开。

图4-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后向流量系数聚类分析结果图

为了使分类结果更加理想,笔者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以更有效地区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表4-14。

表4-1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受益者调整分类结果

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受益效应较强部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11个部门。这类部门属于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受益效应最大的部门。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同样显示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很密切,部门内部的自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由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高附加值的IT行业,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竞争激烈,客观上要求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学习能力强,因此容易在技术上形成聚集现象,产生模仿和集成技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通过能源供给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生溢出效应;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则主要通过中间产品的提供,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上述部门的R&D溢出中受益明显;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个部门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属于装备制造业,行业本身技术含量较高,相互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生产工艺的影响也很突出,其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提高了IT部门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劳动效率,其R&D溢出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影响比较明显;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则通过研发核心技术、特色技术而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样的高技术产业产生了较明显的溢出效应。

第二类为受益效应较弱部门,包括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19个部门(见表4-14)。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非常小,均在0.00015以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这类部门中获得的R&D受益效应不明显。

第三类为没有受益效应部门,包括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品废料,邮政业等12个部门(见表4-14),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为0,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没有溢出效应。

(二)贡献者效应溢出关系分析

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作为贡献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前向流量系数见表4-15。

表4-1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R&D前向流量系数表

表4-15反映了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作为贡献者部门R&D溢出的方向及溢出价值量,从表中虽可看到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对42个产业部门(包括本部门)的溢出流量系数,但不能直接看出该行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类别,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笔者对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42部门前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8。

图4-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前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从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看,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3)被聚为第一类,前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21494和0.017214,接受溢出效应非常明显;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和综合技术服务业(36)被聚到了第二类,前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27514和0.027814,这两个部门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得到的溢出效应也很明显;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6),交通运输及仓储业(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化学工业(12),建筑业(2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9)6个部门被聚到第三类,前向流量系数在0.007-0.012之间,获得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其余32个部门被分到了第四类,这类部门前向流量系数较小(小于0.00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对其溢出效应不明显,但这类部门数量太多,部门之间的流量系数的差异未能进一步区分。

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存在的不足,笔者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分析整理,从前向关联角度看,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综合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建筑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对图4-8聚类分析的结果作适当调整。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表4-16。

表4-1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作为贡献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调整后的结果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贡献效应较强部门:综合技术服务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10个部门(见表4-16),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较大,为0.007~0.03。仪器仪表中的科学仪器除包括各种分析仪器外,还包括光学仪器、试验机及实验室仪器三类。光学仪器主要包括各种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等)、大地测绘仪器(经纬仪,水准仪等)、光学计量仪器(工具显微镜、投影仪、角度测量仪器及机床附属光学仪器等)、物理光学仪器(摄谱仪、光量计、分光光度计、单色仪、偏振仪、折射仪等)及光学测试仪器等。试验机主要包括各种金属材料试验机,非金属材料试验机,无损探伤仪及动平衡机等。实验室仪器主要包括精密天平,干燥箱,真空仪器、应变仪、环境试验仪器,热量计及声学仪器等。随着微机的迅速发展,大中型成套设备的微机化、模块化设计以及网络控制技术日益发展,使实验室仪器的智能化产品需求上升,仪器仪表业的技术发展,为各行各业科学研究事业的数据采集、试验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对仪器设备需求较大;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属于第三产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对仪器设备需求也较大。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过提供仪器设备对上述部门产生了较强的溢出效应。

第二类为贡献效应较弱部门,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农林牧渔业,金属矿采选业等20个部门(见表4-16)。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非常较小,为0.001~0.00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R&D溢出对这类部门有一定程度的贡献。

第三类为贡献效应微弱部门,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2个部门(见表4-16),这些部门的后向流量系数多在0.001以下,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溢出中受益甚微。

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贡献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前向流量系数见表4-17。

表4-1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R&D前向流量系数表

表4-17反映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贡献者部门产生的R&D溢出的方向和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我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42部门前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9)。

图4-9显示了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42个部门共分为四类。

从聚类分析的结果看,交通运输及仓储业(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三个部门各自单独成为一类,前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10454 、 0.019732和0.00430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其R&D溢出效应非常明显;农林牧渔业(1),批发和零售业(30),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3),金属矿采选业(4),化学工业(12),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建筑业(26)9个部门被聚到了第二类,前向流量系数在0.0006~0.002,跨度较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向这9个部门的溢出效应差异较大;部门8,32,42,10,2,39,33,5,29,38,40,15,18,7,11,9,34被聚到了第三类,这17个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在0.0001~0.0005之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其溢出效应较小;部门21,31,36,24,28,22,25,20,35,37,41,3,19被聚到了第三类,这12个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均在0.00009以下,受益效应非常小。

图4-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前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这样的分类结果类别太多,有些类别部门太少,不同类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而有些类别包括的部门太多,同类内部的部门之间又有差异。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存在的不足,笔者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建筑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同时考虑到由于该行业的溢出流量系数在大多数部门较小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适当考虑各流量系数的权重,以更有效地区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表4-18。

表4-1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贡献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贡献效应较强部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共7个部门。这类部门前向流量系数为0.001~0.02,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最大的部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通过设备供给向这些产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第二类为贡献效应较弱部门: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23个部门,见表4-18。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较小,为0.0001~0.001,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R&D溢出效应中有一定程度的受益。

第三类为贡献效应微弱部门: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2个部门,见表4-18,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为很小,都在0.0001以下,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溢出效应中受益微乎其微。

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作为贡献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前向流量系数,见表4-19。

4-19 电气机械及顺材制造业R&D前向流量系数表

表4-19反映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作为贡献者部门产生的R&D溢出的方向和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我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42部门前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10)。

从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8)单独成为一类,前向流量系数最大,为0.01823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3),建筑业(26),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6)4个部门聚成了第二类,前向流量系数为0.0015~0.00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它们的R&D溢出效应非常明显;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交通运输及仓储业(27),化学工业(12),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金属矿采选业(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9)7个部门被聚到了第三类,前向流量系数为0.0005~0.00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向这7个部门的溢出效应也较大;部门11,42,1,39,40,2,34,15,30,7,9共11个部门被聚到了第四类前向流量系数为0.0002~0.0004;其余17个部门前向流量系数在0.0005以下,也被聚到了第四类。

图4-1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前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这样的分类结果与前面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聚类结果图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存在的不足,我们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共13个部门。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考虑到由于该行业的溢出流量系数在大多数部门较小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同时考虑各流量系数的权重,以更有效地区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表4-20 。

表4-2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作为贡献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贡献效应较强部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共9个部门,这类部门前向流量系数为0.0007~0.02,属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最大的部门,对这9个部门的溢出占其对42部门总溢出的80%。其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属于第三产业中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各种建筑设备需求较多;另外9个部门都是高加工度化的制造业,多数属于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从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看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述产业因其产业性质所决定,对电气设备的需要较多,因而通过设备需求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技术溢出中受益较多。

第二类为贡献效应较弱部门:包括农林牧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23个部门,见表4-20,它们的前向流量系数较小,为0.0001~0.0007,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R&D溢出效应中有一定程度的受益。

第三类为贡献效应微弱部门:住宿和餐饮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0个部门,见表4-20,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为很小,都在0.00007以下,对这10个部门的溢出总和在对42部门总溢出中占比不到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其溢出效应微乎其微。

4.研究与试验发展业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作为贡献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前向流量系数见表4-21。

表4-21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R&D前向流量系数表

表4-21反映了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作为贡献者部门产生的R&D溢出的方向和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我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42部门前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11。

从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看,研究与实验发展业(35)单独成为一类,前向流量系数为0.287989,在42阶前向流量系数方阵中为最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交通运输及仓储业(2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2)3个部门被聚为第二类,前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21681,0.022892,0.017955;部门代码30,36,6,32,16,39,13,26,23,12共10个部门被聚为第三类,前向流量系数为0.004~0.01;其余个部门被聚为第四类,前向流量系数在0.004以下。

图4-11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前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这样的分类结果与前面两个行业的聚类结果图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存在的不足,我们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从前向关联的角度看,与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金融业,综合技术服务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共9个部门。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同时考虑到由于该行业的溢出流量系数在大多数部门较小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适当考虑各流量系数的权重,以更有效地区分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表4-22。

表4-22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作为贡献者经调整后的分类结果

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贡献效应较强部门: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共7个部门,这类部门前向流量系数为0.007~0.288,属于研究与实验发展业技术溢出效应最大的部门,对这7个部门的贡献效应占对42个部门总贡献的80%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对其自身的溢出是最明显的,自我溢出效应占其对42个部门总溢出的63%。近几年,河北省以提高全省经济质量为目标,以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为切入点,在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上千项,对推动科技创新和河北省各个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重大科研成果60%以上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除了本部门以外,受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部门,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对这两个部门的溢出效应各自占对42个部门总溢出的近5%。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河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不断健全创新激励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调整结构、做强做优”作为产业发展目标,倾力打造超越规模优势之上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强大的品牌竞争力引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第三产业,是河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其迅猛的发展得益于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对其强大的技术溢出效应,使其成为内涵增长型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化学工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也从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中受益较大。

第二类为贡献效应较弱部门: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教育,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25个部门,见表4-22。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较小,为0.001~0.007,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对这类部门有一定程度的R&D溢出效应。

第三类为贡献效应微弱部门:包括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住宿和餐饮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0个部门,见表4-22,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很小,都在0.001以下,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对这10个部门的溢出效应微乎其微,其溢出效应总和在42部门中占比不到1%。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产业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溢出效应非常小,这是有违常理的,从一般意义上讲,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高技术产业,研发是其发展的动力,但研发产业对其溢出微乎其微(前向流量系数为0.000482),即每万元产值对其技术溢出不足5元,这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情况也反映出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R&D溢出效应结构不合理,从经济发展的总体考虑,研发的技术溢出应该更倾向于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等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产业部门。

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贡献者与各部门(包括本部门)之间R&D溢出关系的前向流量系数见表4-23 。

表4-2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D前向流量系数表

表4-23反映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贡献者部门产生的R&D溢出的方向和溢出价值量,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该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溢出关系,笔者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42部门前向流量系数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4-12。

从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单独成为一类,前向流量系数为0.006476;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9)被聚为第二类,前向流量系数分别为0.002226和0.001634;部门代码12,13,16,18,23,26,27共7个部门被聚为第三类,前向流量系数为0.0005~0.001 ;其余32个部门被聚为第四类,前向流量系数在0.0005以下。

图4-1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前向流量系数聚类结果图

这样的分类结果与前面两个行业的聚类结果图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弥补聚类分析存在的不足,需要再用重要系数法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河北省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虽然技术溢出的相对效应较强,技术辐射范围较广,但该行业的生产规模很小(其总产出占河北省总产出的0.28%),因此,该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在大多数部门较小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小,所以在重新分类时也将适当考虑各部门前向流量系数的权重。经过计算、整理与分析,从前向关联的角度看,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重要系数部门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10个部门。

将聚类分析和重要系数法分析相结合,以更有效地区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不同部门之间的R&D溢出关系类别。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表4-24。

表4-2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贡献者

调整后的结果将42部门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贡献效应较强部门: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共10个部门,这类部门前向流量系数为0.0005~0.0065,属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最大的部门,对这10个部门的贡献效应占42个部门总效应的7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其自身的溢出是最明显的,自我溢出效应占其对42个部门总溢出的1/3。与该行业密切相关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则居于第二位,对其溢出效应占11%。河北省主导产业中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注重通过与IT行业的协作加强对自身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因而IT产业对上述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强。

第二类为贡献效应较弱部门:包括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24个部门,见表4-24。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较小,为0.00005~0.000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这类部门有一定程度的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类为贡献效应微弱部门:包括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8个部门(见表4-24),这些部门的前向流量系数很小,都在0.00005以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这8个部门的溢出效应微乎其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