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工区内的主导产业链

化工区内的主导产业链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化工区中,采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然产物。上海化学工业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相对完善的石油化工主导产业链,如图4-1所示。该装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并由此形成了上海化工区主导产业链的上游——乙烯产品链,以石脑油为原料,用以生产乙烯、聚乙烯、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

化工区中,采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然产物。在产业链形成过程中,以乙烯为原料的中间产品厂商会迁到距离乙烯工厂较近的地区,并将自己的原材料投入装置或管道与乙烯厂商相链接,以谋求原料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的可降低性。这样就形成了一批乙烯的下游厂商与乙烯生产商同处一地的情况。同理,以中间产品为原料的厂商也会迁至与之毗邻的地区,彼此之间通过管道互通和装置互联,实现原材料互供……由此形成化工产业的上下游同处一个地区、不同企业集聚的现象。这些企业以相互配合的生产节奏、产出规模、技术标准乃至管理模式进行运营。随着企业不断加入产业链,链条上的节点企业也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导致产业链不断“延长变粗”,最终形成以产业链为主要模式的石化企业集聚地,也就是化学工业区。

并非参与到任何一种产业链中就能产生成本节约效应,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取决于化工区内产业链一体化程度的高低,以及一体化后所产生的成本降低效果和产品的市场认同度。所谓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就是根据化工产品链的特点,将符合上、中、下游产品链关系的企业在一个局部区域内有机地联结起来。上海化学工业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相对完善的石油化工主导产业链,如图4-1所示。

图4-1 上海化工区的主导产业链

上海化工区的龙头项目——由中石化、上海石化与英国BP合资投建的上海赛科的乙烯装置,设计年产能为90万吨,2008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成为国内首套年产量突破100万吨的乙烯装置。该装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并由此形成了上海化工区主导产业链的上游——乙烯产品链,以石脑油为原料,用以生产乙烯、聚乙烯、丙烯聚丙烯苯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在上海化工区,每年生产高质量、多规格、宽覆盖面的石化产品约228万吨[1]。年产60万吨聚乙烯、25万吨聚丙烯、30万吨聚苯乙烯等8套大型先进生产装置,也均达到世界级的规模。这样就形成了包括乙烯装置、芳烃抽提装置、丁二烯抽提装置、苯乙烯装置、聚苯乙烯装置、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和丙烯氰装置等的石油化工龙头企业,并由此构建了上海化工区主导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上游产品节点。

主导产业链的上游节点企业因其产品特征,吸引了天原华胜的氯碱,高桥石化的苯酚丙酮、丁苯橡胶和ABS,以及璐彩特公司的MMA等中游项目。其中的氯化工产品链是以天原华胜的氯碱化工为上游龙头,该产品吸引了拜耳聚碳酸酯项目、拜耳异氰酸酯项目、联恒异氰酸酯项目,使化工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异氰酸酯生产基地。而高桥石化的苯酚丙酮作为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公司、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双酚A的原料(该项目是国内最大的双酚A项目),而双酚A又作为原料,成为拜耳聚碳酸酯等下游产品项目的原料……众多石化产业的上游企业和中游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了原料的供需关系,形成了以基础化工上游产品为原料,用以生产二氯乙烷、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等多种中游产品的产业链,并具有进一步形成相对丰富的精细化工产品系列的潜力。通过产业链的构建,不仅可实现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之间的梯度利用,还可以使副产品和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

据统计,2005年,在上海化工区内,加入产业链的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37%(区内企业共计27家,形成产业链企业占10家,不包括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企业的产业链一体化率为37%。在产业链上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76.5%(化工区总投资额共计748.553亿元人民币,其中产业链部分投资额573亿元人民币),投资的产业链一体化率为76.5%。园区产品之间的关联度已经高达80%以上。产业链节点上的产品链具有相当的规模,极大地推动了化工区的开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