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工区内的循环经济链

化工区内的循环经济链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废弃再用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精华所在。在上海化工区,有多条由副产品或废弃品构成的产品链。以天原华胜的烧碱和聚氯乙烯装置为龙头的氯化工产品链,构成了上海化工区最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链之一。图4-2 上海化工区典型的循环经济链天原华胜的烧碱和聚氯乙烯装置,按传统生产模式,生产30万吨聚氯乙烯,需要20万吨氯气和15万吨乙烯配对,同时产生大量“三废”。

废弃再用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精华所在。如果在一个化工产业链中存在以副产品或废弃品为投入品的链接方式,那么这种产业链就构成了循环经济链。在上海化工区,有多条由副产品或废弃品构成的产品链。这些副产品或废弃品被其他企业作为投入品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排放,并且由于价格低廉,企业的投入成本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这些副产品或废弃品排放后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并且净化处理成本很高的话,再用所产生的资源节约尤其是环境友好效果就会非常显著。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只要企业排放或者处理这些废弃品或副产品需要投入成本,那么,其他企业利用这些废弃品或副产品作为投入品时,其投入所产生的收益应该小于或者等于处理成本和排放成本中的较小值。

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是通过弱化企业边界,强化企业间产业链关系,为副产品、废弃物寻找再用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通过“原材料→加工→产品+副产品→原材料”的产品生产链,将众多企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首尾相接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产业链的成本节约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因物流半径的缩短而产生的物流成本节约和因此而产生的环境成本的降低;第二,如果存在副产品和废弃品再用,则会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对化工区而言,还会进一步接近零污零排的环境目标。

以天原华胜的烧碱和聚氯乙烯装置为龙头的氯化工产品链,构成了上海化工区最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链之一。如图4-2所示。

图4-2 上海化工区典型的循环经济链

天原华胜的烧碱和聚氯乙烯装置,按传统生产模式,生产30万吨聚氯乙烯,需要20万吨氯气和15万吨乙烯配对,同时产生大量“三废”。而在上海化工区,20万吨氯气先送到巴斯夫生产出29万吨MDI/TDI,同时回收副产品氯化氢。这些氯化氢送回天原公司,与乙烯一起采用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并进而制成聚氯乙烯。该工艺利用MDI/TDI的副产品作为原料,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2.98亿元,同时使氯气的利用率提高了1倍,实现了剧毒物质在区内实时生产实时消费,不仅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还避免了运输环节的潜在危险,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显著。

以天原华胜烧碱项目为主体的氯碱化工,生产丙烯腈会产生2.67万吨剧毒物质氢氰酸。上海化工区通过引进MMA项目,不仅消化了全部的氢氰酸,而且由于MMA项目建立了废酸处理中心,可以用浓硫酸吸收丙烯氰装置多余的氨气,然后送到废酸中心焚烧,进一步生产硫酸循环使用。与此同时,异氰酸酯项目只是将氯气作为中间过渡产品,用完后又以氯化氢的形式排出,这时天原华胜项目将氯化氢作为原料,与来自赛科的乙烯合成二氯乙烷。天原华胜还采用了不平衡反应器,根据氯化氢来量自动调节生产量,确保氯化氢被“吃干榨尽”。该装置年产烧碱36万吨,但物耗却只有同类装置的一半。循环经济链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由此可见一斑。

天原华胜在烧碱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盐泥,以前都是作为废料来处理的。处理过程不仅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并且还占用大量的土地。上海化工区将废弃的盐泥用来生产人行道板。这样不但确保所有的盐泥完全利用,还增加了人行道板的强度和耐磨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废弃品不但进行了再用,提高了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还由于提高了再用的水平而实现了再用的经济效益。

化工区乙烯生产中石脑油裂解后产生的渣油、赛科公司乙烯裂解产生的废渣油,原本用作锅炉燃料,每年排放1 450吨二氧化硫和大量二氧化碳。现引入哥伦比亚公司利用其生产炭黑,用于高强度、耐磨性、附着力强的汽车轮胎添加材料,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提炼过程还可以产生热蒸汽供余热发电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

通过上述产业链的资源有效利用,上海化工区每年可以节省能量107 135.2吨标煤,节水83.55万吨,资源效率十分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