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禀赋现状与推进条件的研究

禀赋现状与推进条件的研究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制造经济体。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如果延续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不可持续性。通过对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消费总体状况的论证,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着“重要资源与环境容量严重短缺”的双重约束。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制造经济体。在中国几百种工业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的同时,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协调关系上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中国自然资源耗竭相伴而生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的环境长期容纳着超出其自身容量数倍以上的废弃物排放。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承受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本书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采用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阶段所面临的现实禀赋约束和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论证了中国重化工业阶段的不可逾越性。之后,通过逻辑推理、经验验证和趋势论证,说明了石油化学工业作为我国重化工业阶段的重要组成产业,其规模和速度都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应的油气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消费也会呈现出加速增长的状况。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存在两个“不足”和两个“低下”的制约因素,即:油气资源和环境容量人均占有不足的禀赋条件;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双重低下的现实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如果延续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不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将微观经济体内推进循环经济及其之间开展循环经济合作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产业总体的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

目前我国在化工产业中开展循环经济面临着三大背景:其一,人均石化资源占用极度短缺,在环境损害方面仍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通过对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消费总体状况的论证,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着“重要资源与环境容量严重短缺”的双重约束。石化产业作为中国重化工业阶段的主导产业,其面临的双重约束更加严峻。其二,尽管如此,中国并非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全球经济结构进入了大规模的调整阶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重化工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机遇不断增大,在化工产业中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可以借此之机重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体系;但这种经济体系要在较大的区域中构造,才能在整体上形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其三,全球化时代的历史机遇,为有效解决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与发展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长三角地区能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技术、两种资金”,为有效解决化工产业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对上述三大背景进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在较长时间内都会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且该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石化行业总体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研究,提出石化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全面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由此论证了石化产业对我国经济的长期重要影响,并提出无论是禀赋稀缺的油气资源还是相对充裕的煤炭资源,都无法支持化工产业未来大规模的高速增长,只有推进循环经济才是唯一解决手段。而区域循环经济效果取决于园区内循环经济推进和园区间循环经济合作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书用两章的篇幅,对重化工业阶段石化工业的资源禀赋现状作了充分的分析,对循环经济的推进条件作了充分的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