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禀赋约束与发展机遇

资源禀赋约束与发展机遇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制造业国家,也是实物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短缺,资源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并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维系后续的工业化进程,就迫切需要寻求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制造业国家,也是实物出口量最大的国家。而即使是作为非物质化产业代表的第三次产业(2009年其增加值比重为42.6%),也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而成为导致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的首要产业。第三产业中的代表性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即使在目前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也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的。伴随着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需求还会大幅上升,尤其是对土地、水资源、优质能源和大宗矿产品的需求压力会日益突出。相对于中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的禀赋条件来说,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加速消费,就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的限定因素。人均资源占有量短缺,资源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并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延续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中国维系后续的工业化进程,就迫切需要寻求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学,强调通过不断加大资源的减量化(Reducing)、循环化(Recycling)和再用化(Reusing)程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效益方向转变,使经济发展过程不断凸现“五高五低”特征。可见,推进循环经济是中国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重要手段。这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从中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出发,要实现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循环经济是最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本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采用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阶段所面临的现实禀赋约束和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论证了中国重化工业阶段的不可逾越性。之后,通过逻辑推理、经验验证和趋势论证,说明了石油化学工业作为我国重化工业阶段的重要组成产业,其规模和速度都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如果延续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不可持续性。尤其是在重化工业阶段,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延续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只能加剧资源与环境的瓶颈约束,从而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大规模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机遇入手,论证了推进循环经济、重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通过充分利用机遇和不断创造有利于循环经济推进的条件,能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后,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石化产业的资源状况、行业资源禀赋和资源效率、环境容量的消费状况进行了总结性阐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