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市民农园发展现状特征

北京市民农园发展现状特征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摸清北京市民农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通过全市星级园区填报表格、市农研中心农村观察员上报数据、网络信息采集、实地走访、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北京市民农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五)105个较为成熟的市民农园经营状况分析目前,北京市主要的市民农园经营状况良好,所调研的市民农园农地出租率都在80%左右。

为摸清北京市民农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通过全市星级园区填报表格、市农研中心农村观察员上报数据、网络信息采集、实地走访、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北京市民农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

(一)数量与规模

课题组通过市农研中心的(大学生村官)农村观察员队伍,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了一次市民农园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数量和面积两个指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市郊区有市民农园251个,耕种面积大约1.3万亩。

表19-1 北京郊区市民农园统计表

续表

续表

以上251个市民农园,大小规模不一,经营水平参差不齐。昌平区十三陵镇、沙河镇数量较多,据了解,多为依托当地的果园开展的果树认养、林下地体验耕种项目。我们从这251个项目中,挑选出105个较为规范的市民农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这105个市民农园主要分布在近郊平原地区,以及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附近,其中海淀区19个,占18.1%;顺义区17个,占16.2%;通州区16个,占15.2%;其他区县53个,约占50.4%。这105家市民农园出租或用于农耕体验的农用地总规模约7000亩,占全市市民农园面积的54%,大部分市民农园租地规模在20—200亩之间,市民农园年参与人数约为200多万人次。

(二)105个较为成熟的市民农园经营主体分析

北京市民农园的经营主体有企业(40.9%)、村集体(17.1%)、学校(9.5%)、合作社(7.6%)、个人(6.7%)、国有农场(1.9%)。

企业经营类型是指由民营企业、私有企业或国有企业所经营的市民农园。如北京的小毛驴市民农园、意大利农场、绿蜻蜓家庭农场等。

村集体经营是指由村委会利用村集体土地开辟成市民农园,由村集体占有农园的全部股份并面向村民提供分红的经营方式。此类型一般由集体经济实力强大的乡村社区进行开发。如南苑农民公社一分地、平谷区东高村镇农耕体验园等。

合作社经营是指农民采取自愿原则,将土地集中由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将土地划分成小块转租给市民,开发市民农园。村民可以参与从事市民农园中的服务和农田托管工作,并获得工资,年终还能得到相应的分红和合作社福利。如北京通州润土园开心农场、老黄牛耕读园开心农场等。

个人经营是指土地所有者为个人所经营的市民农园,由各个农户以单体农户为单位,分散的自主经营,农园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而不再通过委托或者租赁等方式交给外来企业经营。此类型农园规模一般都不大。如上庄都市小菜园、顺义杨镇私家菜园等。

国有农场经营是指现有的国有农场利用自有的土地,经营市民农园的经营方式。如三元都市小菜园等。

(三)105个较为成熟的市民农园经营方式分析

北京市民农园按经营方式分,有独立的市民农园51个,农业园区中的认养农园38个,校园内的体验农园16个。

独立的市民农园是在农业资源丰富、基础良好的城郊地区,将原先的耕地、菜田以及果园等,经过土地流转之后,用来发展市民农园。此类农园所用农地在开发之前为纯农业用途,仅作耕种农作物之用,没有开发其他体验农业项目。

农业园区中的认养农园是依托已建设好的休闲农业园区,在园区内专门开辟出土地供市民认养种植,打造成市民农园,成为农业园区经营项目中的一部分,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校园内的体验农园学校是利用校园中的空闲土地,开辟以班级为单位认养的小块土地,以科普教育为目的,让学生认识植物、体验耕作、接近大自然。

(四)105个较为成熟的市民农园提供的服务分析

北京市民农园经营的内容主要包括农耕体验、安全食品供应、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

1.农耕体验

市民农园主要的核心价值为农耕活动,农园具备完善的农事设施及良好的农事服务管理,以体验农耕过程为主要目的,同时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般的农园农园都提供种子、水、化肥、劳动工具等物质投入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等服务,市民依靠自身劳动进行耕作,产品完全归市民所有。如果市民没有时间管理,可以委托农园代为管理,市民承担委托管理费。市民可以随时带家人、朋友到农园打理自己的菜园,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享受亲近自然、认识作物、体验农耕、分享收获的愉悦。

2.安全食品供应

市民农园租户在体验农耕的同时,还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少数市民农园还提供蔬菜配送服务,市民预先支付整个季节蔬菜份额的全部费用,农园则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技术规程,负责任地生产健康的有机蔬菜和各种农产品,并定期配送到市民家庭。部分市民农园还可以让参与宅配的市民不定期地参与农园的劳动体验活动,并监督农园的农业生产,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3.休闲游憩

市民农园一般在园区内提供更多样化的游憩体验活动,除租地服务外,农园一般提供采摘、观光、垂钓、餐饮等服务,以享受回归田园生活为主要目的,同时收获健康的蔬菜水果,达到寓教于乐的功用。部分农园还每年都会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为播种祈祷的开锄节,体验传统文化的端午节、中秋节,庆祝收获的丰收节,以及与生产者见面的农夫市集、成员回访日等。

4.科普教育

农园在原有农耕体验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教育理念,认养植物与农事劳作,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同时开展孩童教育、宣传健康有机农业、安全食品等,吸引不同观念的消费群体以不同方式参。部分市民农园还推出的家庭农业教育平台,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认识植物、亲近动物,动手制做手工艺品、美食、木制玩具,或者晒太阳、欣赏风景、享受亲子时光。部分农园针对自然教育、都市农耕、食品安全等内容开办相应的讲座与课程,使市民与生产者互动,达到在参与中强体魄、在娱乐中长知识、在分享中增友谊的目的。

(五)105个较为成熟的市民农园经营状况分析

目前,北京市主要的市民农园经营状况良好,所调研的市民农园农地出租率都在80%左右。多数市民农园一般按照30—50平方米为一单元,每单元年租金,露地菜园约为2000元,设施菜园约为3000元。市民农园一般提供托管服务,一般托管平均费用约,露地菜园为3000元/分地,设施菜园约为5000元/50平方米。

也有少量市民农园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闭,例如海淀的上庄水库红亭农庄、顺义区杨镇沙子营村、朝阳八里庄的绿色农家院等等。

表19-2 部分典型农场经营情况

续表

(六)北京郊区市民农园发展现状小结

1.市民农园在北京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初期

当前,北京市的休闲农业正由单纯依靠初级农产品销售、简单农家庭院食宿的低层次业态,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度开发农业文化为核心、以农村社区综合发展为依托的综合性农村新业态转变。市民农园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科普、文化于一身,很受城里人的欢迎,具有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等特点,使其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当中自发形成的、异军突起的业态。

2.市民农园经营成功的要点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的市民农园经营案例的分析,对于市民农园的经营管理,可以总结出以下的要点。

(1)技术支撑是基础

一般市民缺乏种植经验,所以市民农园经营者不光是把农地分割成小块出租,而且还要为租种者提供水、土、肥、种、管等技术支撑与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租种着能够获得满意的收获。

(2)城乡互动是途径

城乡互动,是都市农业得以永续发展的途径。通过城乡互动,郊区的农民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农产品能够卖的较高的价格,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才能够得到价值的实现。

(3)做好服务是保障

首先是农业技术服务;其次要为租种者提供基本的休息场地和设施;三是为租种者提供简单的农产品粗加工、包装服务;四是提供小型农机服务;五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租种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增进租种者的乐趣,如开锄节、丰收节等,四是充分挖掘农耕文化,丰富农园的活动内容;六是信息服务,及时向租种者反馈地块的生长信息、剩余蔬菜的交换信息等。

(4)农民增收是归属

市民农园建在农村,农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承包权属于农民,通过市民农园项目的经营,目的是提高农地的效益,最终是要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不能在市民农园的发展中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